《山河行》第29章


要做好。刘朗梳洗一番,自去投递拜帖,暂时不提。
城南那座阁楼上,环儿此时正气鼓鼓的说:“他就是一个登徒子,还亏了小姐替他说好话,竟然留宿青楼不说,还把那行首赎身了,哼!”也不知她哪来这么大火气,难道刘朗把丫丫了?
“别说了!”徐小姐也是一脸不愤状,心里很是纠结,是自己看错他了?不对,昨晚一定发生什么事了?都是那三个书生害的,看他都交的什么朋友,哼!虞允文三人从此在她心里留下恶劣的印象,直到很久才慢慢改观,却是后话了。
环儿吃惊地看着小姐,小姐一向都是处变不惊的,什么时候这么恼火过,哼,都是那个登徒子害的!
过会儿一个丫环进来禀告,说是昨晚天香楼的事情打听清楚了,并仔细说了经过。徐小姐把小丫环打发出去,也是暗失一口气,脸色也明显缓和了,有些吃味的说:“那个行首真是好命,遇到这个多情种子。哼,如此到处留情,以后还不知道会有多少孽债,他家长辈也不管管。”
环儿语气也弱了些,但还是不饶人地说:“这个登徒子,说他做啥,他家长辈都不在身边,更是无法无天了。那个行首也是苦命人,如今落在登徒子手里,还不知道受什么罪呢。”
徐小姐看着环儿,轻笑道:“你呀,怎么那么大怨念?那行首还不知道怎么开心呢,以刘朗的身份,她算是祖上积德了。她也算是烈性女子,还够资格入刘府。你也不要对他横竖不顺眼,咱们以后还要和他经常打交道呢。”
“我这不是不愤他对小姐伤害嘛。”环儿接着又不解地说:“咱们怎会和他打交道?”
徐小姐笑笑,没有说话,径自拿笔在书桌写着。一看就知是临摹刘朗的行书,也有三分样子了,可见花了不少时间。
泉州刘家是当地豪门世族,世代经商,特别是海贸,积累了庞大的产业。一座占地广阔的豪宅内,住着不下百口人,老祖宗太夫人今年六十有七了,已经不管事了。老妇人膝下有嫡子两人,庶子两人,嫡长子曾是家族的骄傲,一举高中进士,也使家族变成士绅,可惜战死疆场,连最宠爱的孙儿也是下落不明,为此老夫人不知流过多少泪,也派出大量人手查访,一直杳无音信。如今家族人才不显,从长子战死后,家族已经暗弱,第二代三人从商,嫡次子掌管家业,还算能维持家声不倒。第三代倒有几个机灵人,可惜不是嫡传。长子战死后,朝廷有过抚恤,荫了其继子刘崇从八品的承务郎,只是烂泥扶不上墙,是个典型的纨绔子弟,可惜了这一房。
老太太每每想起,都有些后悔当初的决定。今日老太太正在后院念佛,忽然前院来报,朝廷来传旨了。老太太一惊,这又什么事,也连忙赶到前院。当家的次子已经召集家族老少,准备好了接旨事宜,老太太一到,传旨公公就宣读了圣旨。原来是恩旨,朝廷感念刘家忠烈,追封刘振为银青光禄大夫、太子少保、忠武侯,恩封老夫人三品诰命,恩赐刘振子刘朗进士出身。全家人大喜,叩谢皇恩。大家似乎忘了“刘朗”二字,也许太兴奋没有听清,谢恩后,刘崇更是跳起来叫道:“我爹是忠武侯,我是小侯爷了,我是进士了。”
传旨公公有些轻视地看着刘崇,淡淡说道:“这位公子,不要乱说,小侯爷已经在京城了。”
众人这时才听分明,刘崇更是急了,“那一定假冒的,我才是爹的儿子!”
众人都顾不上刘崇在那叫喊,不可置信地看着传旨公公,老夫人更是颤抖着双手说道:“这位公公,失礼了,你刚才是说我孙儿刘朗还健在?”
传旨公公可不敢对老夫人失礼,连忙见礼道:“回老夫人,恭喜您!您孙儿刘小侯爷依然健在人间,只是颇为坎坷,目前正在京城居住,才华卓绝,深得皇上和几位相公赏识呢。这次贵府能得恩宠,也是小侯爷功劳呀!”
老夫人双手抖得更凶了,嘴里不停叙说着,“我可怜的孙儿,我可怜的孙儿”
老夫人次子一看不对,连忙向传旨公公告罪,派人扶下去休息。这时候,已经没有关心刘崇如何了,都向传旨公公询问一些详情,可惜他知道得也不详细。
一天后,刘朗派来送信的人到了刘家大院。当家的次子安排下去休息后,连忙带着信和两个弟弟一起赶到老太太处,几个小辈也好奇的跟来了。刘朗的信很厚,从郑州说到临安,事无巨细,除了一些不能说的,都很仔细说了经过。老太太一边看着信,一边流着泪絮叨着我可怜的孙儿。家里其他人看后,也是一片唏嘘,心有戚戚。
老太太又把送信护卫叫来,询问了刘朗在临安的事情,听说才华如此出众,更是老怀欣慰。当得知刘朗一时不能回来后,老太太立即决定,叫老二安排好,她要进京看孙儿。
第二十九章 国事艰难
老太太要进京,要采办物品,安排人陪侍和护卫,再者还要把家里一些事情交代一番,不是一日二日就能成行的。
刘朗不知道泉州发生了那么多事,甚至后来出现了一些事,几乎使他与这个家族决裂。他如今正在书房和杨勇商谈一些事情,外面院子里两个护卫守着,连雪儿也打发出去了,可见有些隐秘。
刘朗从柜子里拿出一叠图纸,递给杨勇。杨勇接过一看,上面都是些船舶建造图,船舶的样子和这时代明显有些不同,最后几张图纸上的船两舷还开有一排小窗口。这些都是刘朗从脑袋里拷贝的,前一世网络上总结出的古代最先进帆船,有西方著名的三桅尖底大船,有杨威四海的明朝郑和战舰,还有海战利器拍杆等。
“这是?”杨勇疑惑地问。
“大郎,这是我绘制船舶图纸,一定要慎密保存,对我们未来的发展是重中之重。原本计划近日就安排你去沿海督造船舶的,现在出现这么多变故,准备缓一缓,看看朝廷对我如何安排,再决定进度。图纸由你保管,你这两天先回舒州去,我随后也会赶去的。我已经通知你爹爹不要来了,让二郎前来就行,等二郎一到,我交代一番就过去。这些船还是要造的,你这些时间做好准备,仔细打听下沿海一带,福州泉州或海南等地船厂情况,到时力争收购两家过来。”说完指着图纸,仔细给杨勇分析船舶结构,当然对于拍杆、舷侧窗口什么的,也没过多解释。
正说间,护卫在门外喊有事禀报。喊进来一问,说是枢相张浚府上传话过来,请小侯爷过府一叙。原来张浚今天轮休在家,听说昨天刘朗亲自送了拜帖,就吩咐家人过来喊人过去。这事不好耽搁,刘朗吩咐杨勇几句,让他先回舒州与家人团聚,就换身出行衣服骑马赶往张浚府。
宰相门子七品官,张浚又是主掌军事,其门前护卫的气场自是不必说了。刘朗下马近前,报出姓名,说是应约来访,门子不敢怠慢,立即向府里禀报。
一会儿,一个管家模样的五十岁左右的男人,走出角门,微笑地说:“恭迎小侯爷光临张府,相爷在书房等候,请跟我进来。”
书房?待遇不低呀,刘朗心说。这时代接待客人,不是亲近或重要的人,是不会在书房会见的。刘朗也微笑的说:“多谢管家带路,您先请!”
管家把刘朗让进书房时,张浚正在书桌前翻阅奏折。果然是一代名相呀,休假也不得闲,任然勤于国事。
张浚看到刘朗进来,连忙放下奏折,“永明来啦?好,请坐,管家,吩咐丫环上好茶。”
刘朗近前深深一礼,“拜谢相爷提携之恩!小子能有今天,都是相爷赏识举荐之功!”
“永明才学不凡,本相为国荐才,何言恩德?来,坐下说。”张浚微笑地说。
“多谢相爷!”刘朗泰然在张浚对面坐下。
“永明,你的差遣还颇有争议,一时还出不来,你也不要急,以你的才干,朝廷会大用的。”张浚招呼刘朗用茶,又说道。
“不急,小子听朝廷安排。小子年轻识浅,不敢祈求大用,只要能为朝廷效力就好。”刘朗赶紧说。
张浚对刘朗不骄不躁的性情很满意,点点头道:“你自己对差遣有何看法?”
“相爷,若是小子选择,小子还是愿意为朝廷抚海。”刘朗拱手道。
“抚海对大宋的重要性,本相和朝廷都知道,但目前确实不是扩建水师的时机,实话对你说,国库紧张是一个方面,你为政资历不足也是一个方面。你为何不考虑一下,向令尊一样主政一方,或为国征战沙场?”
“相爷认为我大宋落到如今局面,原因如何?是兵器不利吗?是军备不足吗?都不是,我大宋兵器之精良?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