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枭雄》第462章


“一旦后续我们完成统一,帝国领土超过千万平方公里,边境线数以万里计,就算是按照最低限度来算,也需要最少三十个师以上才能够有效保障帝国的领土安全,而如果想要让帝国拥有部分灵活部署的机动兵力,那么兵力就必须保持在五十个师以上才能略微宽裕一些!”
“你这样说就是浪费了地方守备部队了,这些地方守备部队完全可以胜任境内弹压以及和平时期的边疆控制任务,你们要知道,主力部队不是用来控制边疆的,而是用来打仗的,是不能平均分摊到各省去的!”
“说的轻巧,现在的地方守备部队才多少人?如果要代替主力部队控制边疆以及内陆各省,这需要多少守备部队?难道守备部队就不花钱啊?这守备部队的花费可不比主力部队少多少,建设多了守备部队的话,这会严重压缩主力部队的生存空间!”
一时间,会议室内的将领们是你来我往,而看着这些人说话,一边的海军部总长林达标也是心中暗自着急,这总军费少了,到时候恐怕他的海军想要大规模扩充就更为艰难了吧!
这么下去,什么时候才能够建立起来一直庞大的舰队啊,什么时候才能够让自己有足够的实力抵御英法等列强的庞大舰队啊!
可惜的是,今天的这场会议里虽然没有决定具体的军费分配计划,但是很多人都是有意无意的忽视了海军,而在场那么多人只有林达标一个海军将领,这让他深感独木难支,这说的话都没人在乎。
会议结束后,林达标看着那些陆军将领们,心中是暗自下了决定,海军必须摆脱陆军的控制独立成军,海军绝对不能沦为海军的运输队。
因为军费的争端,林哲刚用强力的手腕摆平了内阁和军方的争端,海军部总长林达标就是上了密折,这一份密折并不是寻常的哭诉之类的内容,而是一份海军部内部秘密制定的海防计划。
该份计划的核心就是控卫帝国万里海疆!
这一句话就是彻底抛却了海军以往的身份定位:支援陆军作战!
仅仅是这一句话就是代表着海军试图摆脱陆军从属的定位,力争让自己成为和陆军同等地位的军种。
陆军控卫帝国万里领土,海军控卫帝国万里海疆!
这是林达标对海军地位做出的最新解释,而要达成控卫帝国万里海疆的目标,海军方面希望可以对现有海军进行重组,要求还海军作战司从联合参谋部划归海军部,海军部单独领导海军的所有事务,包括作战指挥、军训甚至晋升、后勤等。
简单说就是现在的海军要和陆军分家,各过各的!
除了这方面的内容外,该计划还提出了帝国海军未来三年的短期发展规划以及十年长期发展规划!
其三年的短期发展规划里,海军方面希望可以进一步扩充上海海军基地,同时新建设青岛、旅顺、广州三个海军基地,力争摆脱海军目前只有上海一个主要港口的尴尬情况。使得帝国不管是南下还是北上,都拥有设施齐备的军港可供停泊。
此外,海军方面希望在未来三年内把现有的远洋舰队规模扩充到拥有三千吨以上的战列舰两艘、千吨以上的巡洋舰六艘的规模。另外整合现有的内河、近海炮舰整合起来,建立一支拥有十艘以上的五百吨级到一千吨级的近海炮舰舰队。
未来十年内,海军方面希望能够建成并保持一支拥有和欧美列强舰队决战能力的远洋舰队,该舰队至少需要拥有五千吨以上甚至吨位更大的主力战列舰四艘、三千吨到五千吨之间次等战列舰六艘,千吨到三千吨之间的巡洋舰十二艘以上。
并把广州、旅顺、青岛三个海军基地扩充为和上海同等的主要基地,另外在台湾北部的鸡笼港(基隆)、台湾南部的凤山县打狗港(高雄)、浙江舟山、广东湛江、海南三亚等港口进行修缮,使其具备初步停泊,提供燃煤和淡水、粮食、弹药等补给。
当林哲看到林达标提交的这份海军计划时也是被吓到了!(未完待续。)
第四百一十一章 陕甘动乱
这个林达标倒是胆子够大的,四艘五千吨的主力战舰?这种规模的战舰在当代而言,即便是在英法等国里也是名副其实的一等主力舰啊,哪有这么容易就造出来,即便是三四千吨的战舰,在当代也是主力战列舰的行列了,不是那么容易造的
先不提海军有没有钱购买,但是以上海造船厂目前甚至未来数年的技术实力而言,也是很难完成这种巨大规模战舰的建设的。
当代的战舰还停留在木制的阶段,而要想把木制战舰造到四五千吨那么大,所需要的技术不是一般的高,比起十几二十年后造万吨的铁甲舰都要困难。
倒是那些千吨左右的巡洋舰要简单一些,现在的上海造船厂就能够制造,尽管造舰成本相当高昂,比进口都要贵得多,但是总能造不是。
今年上半年上海造船厂向海军方面交付了一艘海军内最大,同时也是最新式的巡洋舰苏州号,吨位达到了一千三百吨,比前面的几艘大了两百多炖,依旧采保守的木制船体,动力方面采用林德机械公司提供的两台专用舰用蒸汽机,纯蒸汽动力的最大航速可以达到九节,依旧保留风帆,蒸汽和风帆同时使用的情况下,预计航速可以达到十四节以上,当然了极限航速得看老天的风有多大了。
其舰炮乃是林德机器厂的生产的后装线膛炮,前后各装有一门一百五十毫米的主炮,两侧装备了总计四门的一百二十毫米副炮,火力上比原有的三艘千吨巡洋舰要多一门一百五十毫米的主炮。
值得注意的是海军采购苏州号的价格高达二十万圆之巨,如果是换成当代的世界主流货币的话,大概是四万三千英镑左右。
但是海军向几家洋行询问向英国订购战舰的时候,人家洋行的一艘一千五百吨的巡洋舰不过报价三万五千英镑而已。
也就是说。目前中国自造的战舰在价格上其实是要远远超过进口价的!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造军舰,尤其是近代军舰对于中国来说都是新生事务,尽管可以勉强生产出来但是需要比国外更花费精力。你想啊人家国外的造舰都有成熟的蒸汽机直接使用,但是中国这边都是林德机械公司自己新研发的。而且大型的舰载蒸汽机采购量并不高,由于价格昂贵很多民用船只是宁愿直接进口外国,尤其是法国的蒸汽机的。目前林德机械公司的舰载蒸汽机基本都是靠着海军的订单支撑着。
这总产量少,无法形成规模效用,无法分摊研发成本以及组建生产线的成本,这单价自然也就高了起来。
此外也和中华帝国海军目前已经大规模采用后装线膛炮有关,这后装线膛炮的好处大家都知道就不用多说什么了,但是唯独要重点提一提的就是目前的后装线膛炮价格实在太昂贵。
由于对加工精度非常高。目前林德机器厂在生产大口径的后装线膛炮上报废率相当高,基本上要一个批次四根炮管进行加工,但是最后的成品最多只有一根,甚至有的时候四根炮管全部报废,不得不回炉再造。
各方面的因素影响,导致目前帝国的后装线膛炮的价格是相当高昂的,一门几千上万圆的价格不是谁都能用得起的,至少陆军那边是没有足够的资金几十门几十门的换装。
现在帝国购买的远洋战舰上,舰炮成本至少占据了总成本的三分之一!
唯一能够让人欣慰的是,就是现在造船厂的工人们工资比国外的同行要低得多了。基本上同样职位的同为,上海造船厂的工人工资只有英国造船厂工人的三分之一甚至四分之一的工资。
不过,这薪资差距只限于普通以及低技术工人。高技术职位,尤其是聘请洋人担任的职位,基本上和国外差不多,都是年薪五百英镑甚至一千英镑起步。
海军方面采购一艘千吨级别的巡洋舰都得差不多二十万了,而且这还不算后续的维护费用呢。
如果海军的规模真的扩充到林达标计划书里描述的规模,那一年至少得两三千万砸下去,而且这还不是一次性投入,而是每年都得持续投入,一年不投入的话就会落得和北洋水师一样的下场。
每年都投入几千万圆的话。这个压力可不是一般的大。
要知道中国也不是只有海军,还有一个庞大的陆军呢。而中国是一个典型的大陆国家,也没有什么需要远洋战舰去保护的所谓海外殖民地利益。所以当代中国的核心支柱并不是海军,而是陆军。
保持一支庞大规模的陆军是中华帝国的既定国策,这一点是林哲心中早有决定的。
如果海军的规?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