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枭雄》第402章


毕竟他麾下的部队又不是装备后装步枪的部队,不能趴下来装填开枪,要想对射只能排成紧密队形,然后直挺挺的站着装填开枪,这样和躲在胸墙后的敌军玩对射,这不找死吗?
如果是换成了施清瑄麾下的第六军来的话,那么作战方式又完全不一样来,第六军会在前进过程中及时趴下,然后继续装填开枪,用后装步枪的密集火力压制胸墙或者壕沟后的敌人后一部分士兵继续前进,另外一部分士兵则是提供火力掩护,如此交替前进后就能够顺利冲上去。
但是现在的清军却是不能这么办,他们只能用最简单,同时也是最有效的方法,那就是逼近后打出第一次,同时也是最后一轮齐射后直接冲上去进行肉搏。
于是乎,战场的右翼就是出现了比较奇怪的场面,那就是双方的士兵隔着一道胸墙,然后用刺刀进行厮杀,为了能够让手中的步枪上的刺刀击中敌人,很多士兵都是高举着步枪往前刺去。
如此的肉搏和传统的刺刀对拼是截然不同的!
就当双方的士兵们进行肉搏的时候,而两端却是有诸多的中华军的炮兵们推着一门门四磅的步兵炮,然后直接以横行炮击的方式对着胸墙外侧的清军进行炮击。
每一发散弹打出去,都能够让一大片的清军士兵倒下!
来自两侧的炮击显然是让正在进行肉搏的清军士兵们遭到了大量损失,尽管第三镇已经是清军中的新军部队,但是在短时间内急剧上升的伤亡下,依旧会被动摇!
第三镇的前身乃是都兴阿亲自统帅的练军部队,在清军新军里也算是老部队了,但是他们中依旧存在着非常多的新兵,而训练上对比中华军第一师,依旧有着不小的差距。
中华军第一师,尽管他们使用的武器还是1851年型米尼步枪,比不上1856年型林德步枪,更比不上1858年型后装步枪,但是第一师却是中华军内最早成立的师级部队,下属的各个步兵团都是余胜军时代的老部队,很多士兵都是打了好几年仗的老兵了。
在训练以及战斗经验上可以算得上是中华军内首屈一指的部队,哪怕是处于兵力劣势上,但是他们依旧给冲上来的清军造成里的大量的杀伤。
时间一点一滴的过去,战斗还在继续着,每一分每一秒都有双方的士兵死伤!
等了五六分钟后,正在和清军隔着胸墙对刺的中华军士兵们却是发现对面的清军主动退却了!
一些军官们这个时候抬头看了看其他方向,才发现右侧的至少上千人的友军已经走出了胸墙,然后列出了完成的横队正在朝着他们当面的清军开火。
遭到侧翼夹攻的清军终于是抵挡不住惨重的伤亡,然后如同潮水一样迅速退去!
这个时候,在对面的山头上,都兴阿看到好不容易才冲上的第三镇被击退的时候,脸色变得深沉无比,半晌后才是深深的叹了口气:“鸣金收兵!!”
今天早上的这一场进攻算是失败了,继续让第三镇打下去的意义已经不大,在无法突破敌军的防御,同时又遭到了多方面的中华军夹击的情况下,继续强攻除了让自己蒙受更多的伤亡外已经没有任何意义。
随着都兴阿的撤退命令下达后,已经苦战多时的第三镇也是如同潮水一样迅速的退却,于此同时在正面和左翼发起伴攻的其他清军部队也是逐步脱离,然后回到了出发阵地。
双方的战斗前后持续顶多也就一个小时左右,而半个小时的战斗结束后,留在战场上的是上众多的尸体以及伤员。
此战,清军的损失是惨重的,但是损失的绝大部分都是绿营和团练这些炮灰,而主力部队,也就是那些新军的话,其实也就第三镇损失略微大一些,其他的部队基本损失不大,新军的损失估计也就将近千人上下。
而刚击退清军进攻的中华军自己的损失也不算大,在右翼作战的部队损失了大约两三百人,其他战线损失一两百,加起来顶多也就五六百左右。
倒是那些绿营和团练死伤非常多,至少也有五千人伤亡。
而且值得注意的是,那些占据大多数伤亡的绿营和团练,有一部分实际上是被清军的新军部队自己射杀的,单单是为了驱赶绿营和团练继续向前进攻而打出的数轮排枪,清军的新军当成就射杀了超过千人的绿营和团练。
其他的都是被中华军当成了靶子杀伤,当然了也不排除很多绿营和团练士兵为了活命主动躺下装死。
这从清军的新军撤退后,很多被当成了尸体或者伤员的绿营士兵一股脑的从地上爬起来,然后转身跑回去就可以看得出来,装死的人不在少数。
看着自家部队退下来后,都兴阿看着和战前几乎没什么两样的中华军防线陷入了沉思,这一次进攻被击退了,那么后续该怎么办?(未完待续。。)u
第三百五十七章 当涂级和浮桥
长清以西约数十里外的牛角店,一队穿着深蓝色军服的军队正在缓缓朝东方移动着,沿着道路形成弯弯曲曲的队伍如同盘在大地上的蛟龙一样。,
队伍的前方是骑兵部队,这是中华军内最早的三个骑兵团之一的第二骑兵团,同时也是中华军系统内最负盛名的骑兵团,该骑兵团原本归属第二军所辖,并参加了和英法联军的上海之战。
上海之战落下帷幕后,第二军动身南下浙江、福建,而南方的福建以及浙江等地都是山地丘陵地区,同时尽管统帅部依旧重视广东方向的作战,但是考虑和英法联军的战斗已经事实上结束,不管广东那边打成如何都已经无法改变双方要靠谈判结束战争的事实,同时就算中华军要反攻广州乃至香港,也主要是以攻坚战为主。
也就是说,在这一方向骑兵的作用虽然还有,但是已经不值得让统帅部把仅有的三个骑兵团之一的第二骑兵团‘派遣到广东,南下各部队的师属骑兵连已经勉强可以满足南下部队对骑兵的需求。
而第二骑兵团应该用在更加需要它的地方,所以上海之战结束后,第二骑兵团就是被配属到了第六军,然后参加第二轮的大规模北伐作战。
实际上不仅仅第二骑兵团被配属到第六军,实际上归属第五军所辖的第五骑兵团也是被调离第五军,因为第五军如今驻防在江阴、镇江、扬州一带,其主要任务是控卫京畿,未来短时间内也不可能和外敌爆发大规模的战斗,让第五骑兵团这个主力骑兵团待在这里就是浪费。
所以第五骑兵团也是和第二骑兵团一样被重新调配,该团被重新配属给了第四军,前往皖南、赣北方向作战。
之所以出现只是一个骑兵团。但是其战略调动的权力却是归属统帅部的情况,造成这样的原因非常简单,那就是中华军骑兵过少,缺少战马更缺乏合格骑兵的中华军骑兵必须精打细算使用每一支现有的骑兵部队。
第二骑兵团随同第六军北上后,一直都是担任第六军的前锋,提供侦查、开道等任务。
如今他们就是走在第六军的步兵主力前方以及北侧。形成了一个宽大的扇面为第六军提供足够大的警戒距离。
在骑兵的后头,则是诸多步兵,步兵的中间则是大量被骡马牲口拖拉着的火炮以及弹药车、补给车辆等。
由于是远离补给线作战,第六军在作战行军的时候都比较谨慎,基本上主力部队是和火炮辎重部队一起行军,避免让大量的辎重部队落在后方,不让敌军有任何袭击补给车队的可能性。
要知道从聊城北逃的清军还有两万之数呢,其中还有大清陆军第六军以及好几千的满蒙骑兵,尽管尚未发现他们重新南下的的踪迹。但是也不得不防。
不过这样固然能够保障大军,尤其是辎重部队的行军安全,但是行军速度也是被拖慢了许多。
前天从聊城出发后,足足两天时间才走了五十公里左右,这要走到聊城的话至少还需要三天时间呢。
如果只算距离的话,其实现在第六军距离济南已经不足六十公里,距离长清县大约四十公里,单纯陆地行军的话两天不到就能够抵达长清。顶多三天就能够抵达济南。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第六军和长清以及济南还隔着一条黄河呢!
黄河自1855年改道后。已经是变成了从泰山山脉北部流过,然后一路东北走向最后注入渤海。
而长清县城、济南府城就刚好在新黄河河道的南岸!
也就是说,第六军如果要前往长清以及济南的话,他们还得再渡一次的黄河,折返到黄河南岸去。
“我们的工程部队还有海军的第一炮舰支队准备了如何,明天能不能准时渡江?”施清瑄和往常行军的时候。直接骑在马上。
旁?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