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枭雄》第395章


随同宪兵的释放通知一起来的还有组织部的官员,他们给李鸿章送来了一纸委任状,这纸委任状里任命的官职并不是传统的官职。而是一个特设的位置,名为‘工商战略发展总监’。
这倒不是林哲的意思,而是组织部那边仔细斟酌之后的解决办法!
林哲接到李鸿章的书信后,心中对李鸿章大为失望。因为糊裱匠李鸿章消失了,降臣李鸿章出现了。
所以他也只是随口吩咐了下去,说李鸿章要反正。至于具体怎么处理自然是内阁那边的人操作了,林哲已经是没有兴趣去关注了。
李鸿章要反正。这可不是什么小事情,李鸿章乃是目前中华帝国俘虏的最高级别的俘虏。他不仅仅是满清的江苏巡抚,同时他还是江南北军务帮办,同时还是江淮新军的统帅,在他被俘之前,他在清廷内的地位非常高,大体上虽然不如曾国藩以及僧格林沁这几个,但是比一般的督抚大臣要重要的多。
当初他被俘后,还引起了国内的一场小震动!
当初中华军把李鸿章给俘虏了后,特地派人第一时间把他转送到南京来,就可以知道这个时代编练出来江淮新军的李鸿章在当代中国国内环境里拥有多大巨大的影响力了。
现在这个李鸿章要反正,而且还是要直接为帝国效力,这然内阁的很多人争论不已,有人说李鸿章乃是伪清重臣,重用他的话恐怕以后要出乱子,也有人说李鸿章的影响力巨大,如果他也正式宣布效忠陛下,效忠帝国的话,那么对于国内其他势力会造成巨大的打击,对后续帝国的统一有着积极的意义。
最后讨论来讨论去,还是决定了接纳李鸿章的投诚,并准备广为宣传,意图造出声势来。
但是接纳了李鸿章,这后续怎么安排可就是比较麻烦了,他和李秀成不一样,李秀成虽然说挂着一个太平天国忠王的名头,但他却是属于主动投诚,而且这个人也就带兵打仗有点本事,但是不管如何李秀成都是不可能继续从军的了,而从政的话这方面他的水平和寻常农夫也没啥区别,而且这人还是个贪生怕死的软骨头,这被俘虏没几天呢,源源不断的自罪书就是写了出来。
这没啥才华,而且人品也不咋地,所以中华帝国也就不怎么关注他,随便让他挂了个闲职后就是依旧把他软禁着。
但是这个李鸿章的投诚反正却是经过了陛下林哲的准许,而且之前林哲还特地召见了李鸿章,也就是说或李鸿章之所以投诚,极有可能是陛下林哲亲自说服的。
圣上为什么要亲自说服李鸿章投诚呢?
随后李鸿章写给林哲的书信中的一些内容也是被林哲公布了出来,其中一些工商业的理论可是非常有深度,而如此内阁的人也就猜测着,圣上之所以劝李鸿章反正,是看中了他的才学。
这也就是说,不能随便用一个中下层的职务或者闲职就把李鸿章给打发了,但是更不可能直接让李鸿章担任权贵要职。
所以最后讨论来讨论去,内给会议决定给李鸿章一个实权有限,但是同时地位尚可,又能发挥出才华的职位来。
至于什么职位才适合,那就是组织部的事了。
内阁会议后,组织部这边也是开了几个小会。最后采纳了组织部协办大臣李甘州的建议,专门给李鸿章设立一个职务。
而这个职位就是‘工商战略发展总监’。该职务领导 ‘工商战略发展室’,当然了这个工商战略发展室也是特地为了李鸿章设立了。现在一个人都没有,就李鸿章一个光头司令,该工商战略发展室直接归属于内阁管辖,只要职能是调研国内工商发展情况,并向内阁提交相关工商战略发展建议。
这个部门如果用后世的话说,其实就是一个智囊机构,你说他重要吧,他屁事管不了,只能提所谓的建议。你说他不重要吧,好歹是内阁直属机构,这调研出来的文件可是能够直接送抵到林哲案桌上的。
为了安排李鸿章,这组织部也算是开创革新了!
李鸿章虽然最近一年来看书不少,对中华帝国的官职略有了解,但是具体的官制肯定是不知道,要想弄清楚帝国官制的,你得把人家组织部编写的诸多官职条例条规看完了。
他虽然对自己的头衔名字有点长而不满,但是对自己的职能却是非常满意。因为这个工商战略发展室的文件可以直达林哲案头上。
而这基本上就是直达天听了,这对于封建时代的君臣关系而言是非常不容易的。
而且他虽然说投诚反正了,但是内心里依旧有一些不舒坦,毕竟当叛徒的话多少会有些压力。所以他也不太想一反正就为中华帝国做太多的实务。
再者,他作为一个降臣要在中华帝国里混下去,前期最好还是低调一些。现在去争夺所谓的实权估计会死的很惨。
所以李鸿章对自己的职务安排还是比较满意的,嗯。就是头衔的字数有些多了,简化一些倒是会好很多。比如说‘工商总监’就要好听得多。
呼吸着外面的空气,当上了帝国官员,李鸿章的心里感觉是有些复杂的,不过他很快就是把这些复杂心里抛之脑后,开始思索着该如何开展工作,并在中华帝国这个体系里混出名堂来。
他的办公室并没有设立在各部,而是就在总理大楼内,总理大楼也就是总理大臣以及协理大臣的办公机构,此外一些小规模的内阁直属机构也是在总理大楼内办公。
李鸿章的工商战略发展室是直属内阁,而且组织部只给了区区八人的编制,这种小机构自然不可能到外面单独办公,所以是在总理大楼内获得了一个独立的办公室。
当李鸿章走下马车,站在主栋四层高的砖石建筑前,李鸿章有些世事无常的恍惚感,曾几何时自己还带着江淮新军和中华军作战,但是现在自己却是顶着短发,穿着中华装,佩戴着牡丹国徽的徽章,即将进入这栋大楼为中华,为林哲效力。
这让他还是有些不太习惯!
进入大楼后,李鸿章发现自己身处一个很陌生的环境了,除了身边一个陪同他过来的组织部官员外,其他的他一个都不认得,也没有人一脸兴奋或者惊叹的跟他打招呼,他彷佛是无名小卒一般,到了这里没有受到任何额外的关注。
被组织部的官员引荐给了一个内阁总务厅的一个副厅长后,李鸿章就是被这个年约三十五六的副厅长带到了三楼一个楼道最里间的办公室里,这个办公室的外头挂着一个明显是新制的牌子,上书“工商战略发展室”。
进入里头后,李鸿章看见里头已经有三个人在里头办公了,旁边的内阁总务厅副厅长说:“现在擅长工商的人手比较紧,很多都安排到省府衙门去了,这三个是今年会试的新入士子,虽然还欠些调教,但是底子不错。其他的四名缺额我已经向组织部那边报备,预计过些时候就会给你这边配齐,另外你如果有自己钟意的人选,而且对方也愿意过来的话,也可以向组织部那边主动申请!”
这个总务厅的副厅长并没有多留,只是简单说了几句后就是离去了,剩下李鸿章和三个官场新丁!(未完待续。。)u
第三百五十一章 改革和挣扎
寒露已过,霜降未到的十月中旬,南京或者上海还有广州等南方城市,依旧炽日悬空,大地被烘烤的和盛夏时节一样炎热。▲∴▲∴,
但是在聊城,这里却是气温逐渐降低,白天里兴许还带有一些初秋的燥热,但是等太阳下山后,傍晚时分刮起的秋风让人不得不穿上了秋冬外套。
换上了中华军秋冬将官作战常服,披着呢料外套的施清瑄看着不远处的聊城,这视线中的聊城并不是什么大城市,虽然地处运河流域,但是其发展远远不如同样依靠京杭大运河发展起来的淮安。
这聊城,看上去甚至都不如江南的一个普通县城繁华!
但是这小小的聊城里却是驻扎了超过三万人的清军!
根据中华军第一军的长期侦查得来的情报,清军在这个小小的聊城里驻扎了超过三万人的清军,而且非常确定的是这三万人里头至少有八千人以上,甚至有可能是超过万人的新军部队。
除了这将近万人的新军外,剩下的两万清军里头还有超过五千人的满蒙骑兵,其余的而是凑数所用的旧式绿营、八旗部队。
“为了守住山东,这伪清也算是下了大力气了,不仅仅在聊城和济南两地驻扎重兵,而且在整个山东北部还驻扎有诸多部队,武定府、济南府、东昌府三府之地的清兵加起来,怕是要超过十五万之数!”站在施清瑄身边的是第八师师长边成勋。
此人和诸多中华军的高级将领一?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