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枭雄》第391章


而部分规模比较小。同时前期完成度比较高的建筑就会在春节前陆续完工,其中包括了多栋内阁各部的办公大楼。比如财务部大楼,民政部大楼。
同时中华宫前方的大广场也会完工。
同时中华宫内除了新华殿这栋主建筑外,其他的也会陆续在年底完工,至于新华殿则是需要到明年夏天以后才能够初步完工,至于内部装饰估计还需要大约半年时间,也就是说新华殿最快也需要到 明年年底才能投入使用。
南京的市政建设和上海那边不同,上海那边基本都是地方财政为主力,然后自筹资金,比如说向皇家银行贷款。
但是南京这边的地方财政收入是相当少的。这些市政建设基本都需要中央投入,地方财政只能支持很少的一部分而已。
眼见着南京城内重新大规模施工,到处都是尘土飞扬的场景,众人看到的是帝国的蒸蒸日上!
而不是和上半年的时候那样到处都是进行到一半的工地,看起来一副破败模样。
南京重新焕发了生机,就算是被软禁了一年的李鸿章都能够察觉出来,登上院子的阁楼高处。他可以看见院子数百米外的街道上尘土飞扬,众多工人正在搬抬施工。
站着看了许久,李鸿章突然叹了一声!
这个中华帝国他是越来越看不懂了,前几个月的时候,他还能偶尔从看守的军官以及士兵口中听到上海那边局势非常紧张,但是没有多久就是听说在上海挡住了洋人的进攻。上个月更是亲自听看守自己的一个宪兵少校说,帝国在上海取得了大捷,不仅仅彻底把洋人赶到了海上,而且还杀敌上万,俘虏万余。
说起军事武功,这个中华帝国倒是足以自豪了。
但是让李鸿章一直难以理解的是,这个中华帝国是怎么支撑起数以十万计的大军来的。而且其中还有十万新军,他们是怎么自己制造出来洋人都没有的枪支火炮来的?他们的军费是怎么来的?
为何他们在进行着战争的时候,还能进行大规模的工业建设?
这些都是他想要知道的!
过去的一年里,他看了很多书,应李鸿章的请求,宪兵三天两头就给李鸿章带书,但是带来的书基本都是新式书籍,也有一些描绘国外事务的杂谈等等,以至于李鸿章虽然到南京后,一步都没能离开这个小院子,但是却通过书本的了很多中华帝国的事。
但是知道的越多,他就想要知道的更多!
过去一年里天天看书打发时间的他基本已经是通过自学研读了物理、化学之类的书籍,同时也是坚持看上海那边出版的上海商报,这是一份专门刊登商业信息的报纸,比如每日各种货物的报价,供需信息等,乃是商人们每天必读的报纸。
同时该报还会刊登国外洋人的一些趣闻,简单介绍国外的地理、科学知识等。
这份商报也算得上是国内第一家大规模出版的报纸了,每日一期,由信德洋行联合皇家银行主办,基本就是西方报业的模式,其不单单在上海大规模发行,其报纸还通过各种交道渠道分散到杭州、苏州、南京等城市,日发行量达到了五千份之多,为了每天印刷这么多的报纸,上海商报还特地办了一个印刷厂。
每天都有大量的报纸搭载定期客轮航班从上海送到南京,主要是送往各个官方机构以及一些大企业等,林哲基本上每天都会看一看这报纸,好了解国内的工商业发展。
当然了,对于普通人来说,对这些工商信息是没有什么兴趣的,他们对上面刊登的各种趣闻,尤其是介绍国外相关知识,普及科学知识,同时还有一些国内政策方针的信息比较感兴趣。
由于这些内容相当受欢迎,为了迎合大众扩大销量,上海商报的还特地加大了趣闻副刊的内容,把以前的一个版面扩大到两个版面。
李鸿章虽然是被软禁的囚犯,但是中华帝国方面倒是没有苛待他,对他还是保持了足够的尊重的,毕竟这个李鸿章以前也是满清高官,一些为他买书,给他送来报纸等。
这看过的书和报纸多了,李鸿章就是对中华帝国更好奇,对创造出中华帝国的林哲更好奇!(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p
第三百四十七章 李鸿章面圣
拿着一本帝国大学出版的‘蒸汽机应用’详解的书一边看着,一边偶尔抬头看向楼台外的街道,这样的日子便是现在李鸿章最近一年来的日常生活了。∈♀,
过完的一年里,一开始他自然是极不适应这种生活的,但是时间久了倒也是习以为常。
翻过一页书,这耳中便是传来了有人登楼梯的声音,略微回头看去,只见是看守自己的一个宪兵上尉。
这个宪兵上尉乃是专门带队看押诸多高级别俘虏的,这些俘虏不单单有李鸿章,同样还有在统帅部里挂了一个军事顾问的头衔,但实际上一直都是被软禁的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嗯,同样还包括了前些时候被俘虏的英国统帅额尔金伯爵,如今在南京被软禁关押的各种太平天国、满清,嗯,包括英法联军的高级俘虏足足有二十几个。
这些人杀不能杀,放不能放,就算是满清以及太平天国里的那些高级俘虏想要主动投诚归顺中华帝国,但是林哲也是不敢放心用的,所以干脆就是一直把他们软禁起来,留待以后再进行处理。
只见他走过来后对李鸿章道:“李先生,请你稍作准备,有人要见你!”
“要见我?是谁?”李鸿章面露疑惑,当初刚被押送到南京的时候,他也是三天两头被人见,主要是军方的几个人,然后还有中华帝国的几个高官,见他的目的一方面是想要从他口中获知更多的满清的情报,而另外一方面也是想要劝说他反正归顺中华帝国的的。
当时的李鸿章也不是什么顽固的人。非要说为满清效忠到死之类的,如果说林哲表现出来足够的诚意。比如说亲自跑过来劝说的话,说不定他一个犹豫就答应了。
但是中华帝国方面。或者说林哲自己对这些高级俘虏的兴趣实在不大,他又不是玩三国游戏,可没时间和兴趣来玩什么忠诚游戏,这些高级俘虏愿意投诚的话,顶多也只能和李秀成那样得到一个闲职的头衔,但是依旧还是被监视软禁。
重用敌军俘将这种事没必要!
你愿意归顺就归顺,不愿意就拉倒,偌大的中华帝国可不会因为区区几个俘虏是否反正就会被影响到的。
初时林哲对俘虏了李鸿章还比较兴奋的,毕竟李鸿章是历史名人。对他抱有一定的好奇是肯定的。
不过这种兴奋也还是一开始有而已,等过了几天李鸿章就被林哲抛之脑后,为啥?因为林哲忘记了!
后续帝国一连串的事,尤其是和英法联军发生战争后,林哲就更加没有时间来想起其他乱七八糟的事了。
如今局势稳定,这空闲时间自然也就多了起来,昨日里林哲思索着该如何发展工业的时候,不由得想起了历史上的洋务运功,而既然想起了洋务运动。自然就不可避免的想起了李鸿章还有他的北洋水师。
想起了他后,林哲才突然想起,这李鸿章去年就被自家俘虏了,这还一直关着呢。
既然想起了。加上最近时间也是比较多,用比较俗气的话说就是,最近两天林哲闲得蛋疼。所以就是随口说了句把李鸿章带过来见自己。
见李鸿章,主要还是为了满足下好奇心。又或者是满足一些不为外人所知的恶趣味!
这可是李鸿章啊,后世人有几个能够幻象把李鸿章当成阶下囚。然后把他的生死掌控于手呢?
林哲想着,以后是不是把曾国藩啊,石达开还有洪秀全,咸丰,还有咸丰他弟弟奕劻通通都抓起来,然后把他们关在一个牢房里,他倒是很好奇到时候这些人会怎么相处,到时候是否有人会半夜低吟: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菊花残。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种事蕴含的深意,自然是这个时代的人无法理解的,这是属于林哲一个人的恶趣味!
林哲的一时兴起想起了李鸿章要见他,但是对于李鸿章而言却是意义完全不同,当然了此时此刻的李鸿章还不知道是林哲要见他,他只知道是上头有大官要见他。
这从宪兵拿来的那一套上好的呢绒中华装就可以看得出来,而且那宪兵上尉很明确的告诉他,必须整理好个人仪容,不能在高官要员面前失礼。
李鸿章不以为意,接过衣服后就是自己到房内,然后自己打水开始梳洗,这种事在他被俘虏前断然是不可能做的,官宦世家出身的他从小开始就是习惯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