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枭雄》第317章


更别说广州城内的守军根本就没有多少正规军,绝大部分都是民兵性质的团练和民壮,至于原本还有的极少数新军和绿营部队,早在昨天和今天的战斗中被第十步兵师逐一歼灭。等到了现在那些溃散在城内各处的团练、民壮根本就不算正规军队。
随着时间一点一点的过去,等到了傍晚时分。第八协防师的士兵们已经是攻克了两广总督衙门以及广东巡抚衙门等城内重要官署据点,城内的残余清军已经是完全崩溃,根本就组织不起来任何有效的抵抗。
“截止到目前为止,我军已经基本肃清了城内各地清军的抵抗力量,累积击毙敌军五千余人,另外俘虏以及主动投诚的敌军士兵约有万人,其余已经溃散,另外我军还缴获了各口径火炮二十余门,火绳枪、燧发枪一共三千五百多支。优等战马近百匹,另外还有至少一千匹以上的役用骡马。其余刀剑长枪等冷兵器、旗帜等缴获暂时还没有统计,不过数量应该是比较庞大的!”
一旁的第三军参谋长刘和涛如此向曲攀云报告着此战的战果。
曲攀云道:“既然已经控制广州城,那么事不宜迟,立即安排部队入城,另外动员城内的民间力量,连夜对城墙进行整修。争取明日前构筑好完整的城防工事!”
刘和涛道:“是,我这就去安排!”
曲攀云再看了一眼刘和涛,然后道:“如今局势不易,你我还要共同努力度过这难关,只要这一次能够扛住了,回头大好的前程等着我们!”
刘和涛面露微笑:“军长放心。这一次我们必定能够撑过去的!”
曲攀云看着充满信心的刘和涛,心中也是一探,这些后辈是没有经历过早些年的困难,一个个都不知道前方的艰难啊。
刘和涛这个人在中华军里比较特殊,尤其是在诸多中华军的高级将领中比较特殊。
为什么?
因为他是第一个被晋升为陆军少将的随营学堂第二期学生!
目前中华军内,少将以及中将级别的高级将领已经不少,其中除了极少数和王吕云、汉特?威廉等比较特殊的人外。其他的清一色都是随营学堂第一期的学生,但是唯一这个刘和涛是随营学堂第二期的学生。
仅仅是这名头就足以让刘和涛在中华军内名声大噪了,他在随营学堂的那些同期同学们一个个都还在校级位置徘徊的时候,他已经是先人一步晋升为陆军少将,并且出任第三军参谋长一职,这前途可以说是闪闪发亮。
而刘和涛之所以这么快得到晋升,和他早年在协防军内任职有着非常大的关系,他是余胜军内的第一支协防军部队,即早期的‘余胜军协防团’的首任团长,而且还是林哲亲自任命的那种。
他被调任到协防军的时候,原本还有些心不甘情不愿,但是他很快就在协防军里干的风生水起,后来升任第一协防师师长,然后被调入统帅部参谋部里,担任守备司的司长,而这个守备司就是主管协防军以及地方守备部队的部门,和作战司,战略司是同一个级别。
在负责协防军事务的时候,他对协防军的一些编制以及战术方面提出了诸多意见,对中华军完善协防军起到极大作用。
有功就赏这是林哲的原则,所以不久后他就是因为办理协防军有功而被调任到第一师第二步兵团担任团长,而且一去就是上校军衔。
在第一师干了一段时间后,在去年年底的林哲大规模晋升中,他有幸被林哲看重,于是乎被调任到第三军担任参谋长,同时军衔也是相应晋升到了陆军少将衔。
由此成为了随营学堂第二期学生中第一个被晋升为陆军少将的学生。
刘和涛出去后,就是开始安排中华军的其余部队开始入城,这入城后有城墙可以作为依靠,自然是在野外更好一些。
而依靠城墙进行作战,也就代表着曲攀云并不打算和英法联军玩一场野战对决,他是要依靠坚城进行防守作战。(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p
第两百八十一章 黄以典再现
曲攀云并没有延续中华军将领很少在刚攻克城池的当天就入城的传统,而是在破城的当天傍晚时分,就已经是率领第十步兵师等第三军的其他部队相继进入广州城内。○
此时城内时不时还可以听见枪声,火光不时腾起把城市的上空映比晚霞更红!
入城后,曲攀云直接住进原两广总督衙门,而此地的原主人,也就是叶名琛已经在下午时分被中华军所俘虏。
说起此人倒也是奇怪,虽然他之前极力抵抗,但是真正到广州城被攻破后,他却是没有和其他清廷高官将领们一样投降或者逃跑又或是自杀,反而是就这么坐在两广总督府,任凭中华军打进来后束手就擒。
然而和广东巡抚柏贵在最后关头很爽快的投降,并厚颜说自己心甘情愿归附大中华不同,这个叶名琛有点像面团,你喜欢把他捏扁就捏扁,搓圆就搓圆,但就是不碎,揉来揉去还是那个他。
叶名琛如此态度,中华军自然也就不客气了,直接把他监禁了起来,后续会被押送回南京,不出意外的话他会和李鸿章一样在南京度过很长一段软禁生涯。
倒是柏贵比较光棍,身为蒙古正黄旗的人,他本来应该是满清皇朝的死忠份子,在广州城破后就算不自杀殉国或者力战而死之类的,但是也不能投降吧,他大可以和其他官员们一样逃出广州,但是他没有!
相反在中华军进城后的第一时间里,柏贵就是主动找上了中华军。说愿意反正归附大中华!
而这应该是清廷几年时间以来,第一个反正投诚敌军的清廷高级满蒙官员了。
对于此人的主动投诚。曲攀云也是感到有些意外,原本他还想着叶名琛有可能投降。但是没想到叶名琛自从被俘虏后一句话都不说,不寻死也不投诚,总之就是和活死人一样。反倒是柏贵好歹也是蒙古正黄旗的呢,他的投诚是出乎曲攀云的意料之外的。
不过他也不管柏贵是什么样的人,为什么要投诚,但是他既然投诚了曲攀云还是想相当欢迎的。
中华帝国对于满清官员的投诚,尤其是文官的投诚一直都是举手欢迎的。
当天曲攀云就是让柏贵继续署理广州民生事务,让他征召城内的力量协助中华军的后续战事,并对他承诺如果他办得好了。那么他就会上书保举他,到时候留任广东巡抚的可能性相当大,就算是调往其他地方任职,但肯定也是平调,绝对不会辱没他现在的身份。
原职留任或者平调,这也是中华帝国对投诚降官的一贯处理办法。
柏贵听闻曲攀云这番话后,也不知道是高兴还是怎么,脸上挤出了些许难看之极的笑容,再配合他刚剃的寸头。看上去有些滑稽的感觉。
走出原两广总督府,现在的第三军司令部,柏贵看着夜空的稀星深深的叹了口气!
虽然柏贵已经投诚,但是内心里他也是有些不甘的。柏贵也是个普通人,这为官多年的他无法忍受官帽丢掉,更加不想死在乱军之中。另外一方面他也算是个有眼光的人,身为广东巡抚的他非常清楚中华帝国已经势大。不管是北方还是西征又或是南下,当代中国已经没有任何一家势力可以抵挡中华帝国的崛起。
就算是后期中华帝国的状况急转而下。至少也能够和清军或者太平军三分天下,这中华帝国就算再怎么样,也能够有至少几十年的国运。
而这对于柏贵来说已经足够让他投诚了,良禽折木而栖,他柏贵还想要继续活跃在中国政坛上,他还想要青史留名,所以他必须继续做官,要想保住官位就要投诚中华帝国。
如果他不投诚的话,就算没被俘虏,没死在乱军之中勉强逃出城去,但是一个失陷广州甚至失陷整个广东的罪名是跑不掉的,后期就算不被清廷问罪但是也是得百分百革职,绝无可能继续当他的封建大臣。
诸多考虑下,柏贵才是选择了投诚中华帝国!
但是尽管已经投诚了,但是这柏贵也只是个普通人而已,对自己的背叛行为并没有感到欢喜,反而是感到了些许羞耻感以及沮丧之感。
毕竟他也不是什么没心没肺的人,面对背叛和叛徒之类的名声也是有所顾忌的。
唯一让他感到安慰的是,他在广东为官多年,再已经把家人接到了身边,不会和其他部分投诚官员一样家人还在其他地方,投诚后清廷会把他们的家人抓捕并杀害。
摇摇头,抛开心中那些乱七八糟的想法,他招了招手把自己的几个幕僚叫了过来。
其中一个留着山羊胡子、穿着长衫布?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