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枭雄》第287章


?br />
在战斗期间。特别是这种追击作战的时候,能够吃上一顿热饭可不容易!
虽然说中华军里米粮不缺,特别是对皇家陆军那基本是不限量供应,面粉、大米这些主粮都是不限量供应,除了不能浪费外你想吃多少都可以,总之就两个字:管饱!
而没有战斗的时候,军需部还会从当地筹集诸多肉食以及果蔬等让士兵补充营养,之前第一军在桃源、宿迁一带作战的时候,军需部为了供应第一军的肉食需求,几乎把当地的猪羊鸡鸭等肉食牲口横扫一空。
但这说的只是没有战斗任务的时候,而一旦打起仗来的时候,即便是皇家陆军的伙食供应也是极大的受到军需部的后勤供应能力影响,当初第一军进军六安的时候,就是一度供应不足,导致皇家陆军的第一师军粮不足,不得不就地自筹。
同时在进行目前这种追击的时候,部队本身没有携带太多军粮,除了士兵自身携带的三天干粮外,部队的辎重部队只额外携带了三天口粮,这些军粮说是要吃上三天,那就一定要吃上三天,甚至必要时候还会压缩军粮的供应数量,以拖延到四天甚至五天以上。
而另外更重要的是,目前的追击状态下,部队根本就不可能停下来太多时间,然后等伙夫们做好热饭让大家吃。
能够吃上热饭的时候也就只有晚上休息以及早上出发之前了,而白天,尤其是中午的时候,如果不出现什么意外情况的话,第一军的将士们也只能和江淮新军的士兵们一样,一边行军一边啃军粮。
这一场追击,前面逃的江淮新军不轻松,后面追击的中华军也不容易!
这是一场比拼双方耐力的时候!
大家正常行军速度都是半斤八两,皇家陆军固然是强悍,但是李鸿章的江淮新军也不是吃素的,装备是不如皇家陆军,但是士兵的训练其实未必要比皇家陆军差多少!
怎么说呢,大家都是请洋人教官进行训练的,都是搜罗读书人从军然后培训当军官的,士兵也都是选的良家子,可以说江淮新军的山寨还是很成功的,除了武器方面实在没办法外,其他方面皇家陆军还真不敢说比江淮新军强多少。
毕竟林哲也不是神仙,而且更重要的别人都不是笨蛋,你林哲知道请洋人训练军队,人家李鸿章也会啊,你林哲开始用绑腿,开始用军衔,人家李鸿章也不问为什么要这么用,直接抄就是了。
总不是说就允许你林哲用,不让他李鸿章用不是!
说起来,皇家陆军面对江淮新军,训练以及体制上并没有强多少,胜出的只有武器,尤其是步枪方面,双方一个是火帽击发步枪以及燧发步枪混合的滑膛步枪,而一个则是火帽击发的线膛步枪,这里头的差距已经足以改变战略局势。
其次就是战争,尤其是大规模战役的经验了,中华军自从余胜军时代开始,就和太平军频繁交手,从1853 年开始余胜军就没有停下过征战的步伐,而频繁的战斗不仅仅培养了大量具有丰富指挥经验的军官群体,而且也是使得皇家陆军内的老兵大多有过数年的战争经验!
而战场上,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兵所发展出来的战术价值足以比肩十个新兵!
就在中华军之第一军和李鸿章之江淮新军在太阳尚未升起时有展开相互追逐的时候,在第一军的右后方,沈驰云也是冒着清晨的凉气率军开拔!
和江淮新军以及第一军从沐阳西部直接北上不同,似乎有过沐阳而不入不同,他沈驰云的第五军却是直奔沐阳而去!
昨天傍晚施清瑄以‘钦命江北军务总司令’的身份给副司令的沈驰云直接传达命令,而不是以往的商量口吻,命令要求沈驰云即刻起率领本部奔袭沐阳,仿制沐阳之敌李鸿章汇合,前后夹击第一军所部,要求第五军务必掩护第一军侧后位置之战略安全!
第一军和追击李鸿章,而李鸿章并没有前往沐阳,而是从沐阳西方大约十公里的方向直接越过沐阳,然后直奔北方而去,至于说李鸿章是想要去邳州和都兴阿的残兵汇合,还是说直接继续北逃,一直逃回山东都难说。
但是第一军定然是死死追着不放的,这李鸿章的一万江淮新军对中华军的威胁,比十万甚至二十万的绿营旧军都要打,不把李鸿章给灭掉了,他就会严重影响到后续中华军北上山东、河南的战略规划。
第一军既然要死死追上去,但是这后路也不能没人掩护,要掩护第一军的后勤补给线以及战略退路,避免让第一军孤军深入陷入包围圈中,就必须有一支强力部队来保障他们的侧后位置。
而在目前的苏北地区,能够担任这个重任的除了第五军之第五师外,别无他家!
为了保障第一军的侧后位置安全,沈驰云就得先把沐阳给拔掉了,免的逃入沐阳的张国梁出来搞事,如果让他一不小心绕到第一军的背后,然后和江淮新军来一个前后夹击的话,那么可就不太妙了。
时值午后时分,连续狂奔了数天才逃回沐阳的张国梁这刚睡了一个安稳觉,还没来得及搜刮地方财物以补充兵员呢,就是听到手下报告,城外出现大鼓逆军,而看旗号显然是在扬州和淮安都把张国梁打的朗贝尔的沈驰云所部。
听到这个消息后,张国梁整个人都觉得一阵慌乱!
怎么这么快,这才几天功夫呢,他沈驰云就到沐阳城下,难不成他是没打下淮安,直接追着自己北上了?(未完待续。。)u
第两百五十一章 望风而逃
张国梁猜测沈驰云是直接追着自己北上的,而实际情况虽然不是如此,但是也差不多了。△,
沈驰云是在彻底拿下淮安新旧联三城后才率领主力部队离开淮安北上,并没有说是为了追击张国梁而北上,初始目的是为了去桃源县,和第一军一起包围李鸿章所部。
但后续的情况发生了变化,李鸿章直接逃了,导致第一军紧急追击的同时,第五军也是被迫改变方向转道沐阳,以求拿下沐阳后掩护第一军的侧后安全。
此外,张国梁当初从淮安北逃的时候虽然比沈驰云的北上提前了两天时间,但是他麾下都是绿营旧军,虽然这些人在绿营旧军中已经算得上是精锐,但是依旧无法和皇家陆军的轻装连续行军的速度相比。
也就是说,第五军和张国梁都是从淮安到沐阳,但是前者花费的时间要少了将近一天!
如此也就让张国梁非常怀疑,这个沈驰云是直接追击自己北上,甚至有可能连淮安都没去打而绕了过来。
不过心中不管怎么疑惑,张国梁的心中都是非常明白一个事实,那就是和中华军对着打自己是占据不了便宜的。
这并不是张国梁性格胆小懦弱,而是事实如此!
张国梁比李鸿章、都兴阿等人要更加了解中华军,早在林哲举旗造反之前,还是余胜军时代的时候,他张国梁就曾和余胜军并肩作战,在常州城下他可是亲眼看见中华军是如何凭借万人不到的兵力就把常州城内的数万太平贼军压得死死的。
更加清楚当初余胜军的一支偏师不过两千多人,却是一路过关斩将。奔袭数百里,连接攻破金坛、丹阳、镇江。最后兵临南京城下,而这一次的奔袭。也成为了南京太平贼军的内讧的直接导火索。
林哲举旗后,余胜军为基础的中华军只花了片刻功夫就拿下了江阴,迫使张国梁和黄宗汉渡江北逃退守扬州。
扬州一战,张国梁和李鸿章以及德兴阿三人一共五万多兵力,其中还有李鸿章的江淮新军一万五余人,但是依旧没能挡住中华军三四万兵力的进攻,最后被迫狼狈而逃,那一战里,江淮新军折损数千人之多。只带了八千人狼狈而逃,而张国梁更是丢下了好几万人只带着万人不到逃到淮安而已。
前两天的淮安一战,己方空有四万人的庞大兵力,但是面对只有万人不到的中华军之皇家陆军以及一万不到的协防军,总兵力不足两万人的中华军第五军的进攻,己方苦守多天依旧不敌。
在城破后的第一时间里,张国梁就是不得不率领五千精锐骨干再次北逃!
这一连串的战事足以让张国梁深刻地知道中华军的战斗力到底有多强,中华军的协防军还好说,不算什么大的威胁。但是那些皇家陆军却是真正的狠角色,按照张国梁自己的判断,即便是守城作战,自己率领的如果只是绿营八旗。地方乡勇等旧军的话,没有五六倍的兵力根本就不要妄谈守城,如果是野战的话。哪怕是有着十几倍的兵力优势也难说就能够获得胜利。
这些皇家陆军根本就不能用旧时常识来判断,这是一支使用全新武器。拥有全新作战模式的军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