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枭雄》第280章


但是枪炮就不是那么容易解决的了,目前中华军的军械供应主要是依赖林德机器厂以及民间的手工作坊!
比如需要的大量刺刀、指挥刀这些皇家陆军所需的冷兵器,以及协防军需要的大量刀剑长枪等冷兵器,这些冷兵器并不是由正规的大规模兵工厂生产,而是主要依赖广泛存在的诸多规模手工作坊。
这些刀剑等冷兵器一般都是由铁匠们按照图样规格打造,虽然有些地方把这些铁匠组织起来,提高了生产效率,但是依旧没能根本改变手工生产的模式。
此外这些手工作坊还会手工打造一定数量的燧发滑膛枪,这些手工作坊以往大多是前清或者太平军遗留下来的,以前为清军们生产火绳枪。
中华军虽然以米尼步枪为主,但是这只局限在皇家陆军中。
而大量的协防军、地方上的巡警等执法部门人员依旧大量使用火绳枪或者燧发枪,之所以不给他们装备米尼步枪,一方面是林德机器厂的产能不足,另外一方面也是成本问题,一支米尼步枪包括步枪、刺刀、枪套、子弹模具等一套装备在内,价格至少在二十七八圆以上。
而采用火帽击发滑膛枪的话,每套的价格可以降低到十五圆以下,如果不用火帽击发,而是使用燧发击发的话,每套燧发滑膛枪的价格更是可以降低到十二圆以下。
以往中华军内的各种滑膛枪都是从战场缴获而来,但是也不能一直这样,刚好这些滑膛枪技术要求也不高,手工作坊都能制造,所以中华军从林德机器厂大量采购米尼步枪的同时,也是从一些手工作坊以及型的机械厂里采购一些燧发滑膛枪,用来装备协防军以及地方上的巡警等执法人员。
甚至为了价格便宜,军方都没采购更好一些的火帽击发滑膛枪,而只要了燧发滑膛枪而已,而制作枪身的木材以及刺刀等零部件,也都是一些便宜货!
军方持续采购燧发滑膛枪的最主要原因,不是因为它有多好,也不是因为便宜,而是林德机器厂的米尼步枪产量不足,不得不用滑膛枪来弥补。
产量不足的不仅仅有米尼步枪,还有火炮!(未完待续。。)
第两百四十四章 线膛火炮
目前中华军的主力还是旧式的前装滑膛炮,虽说中华帝国已经勉强算是有了当代最先进的后装线膛炮,但是林德机器厂不过刚造了几门样炮而已。£∝,
而且因为生产困难,价格昂贵,就算是海军,也只下了十来门的订单而已,不过这十几门而已,由于这些后装线膛炮使用的是长柱形炮弹,用以往的炮弹重量来衡量火炮的威力已经不足以表达,所以军方给后装线膛火炮制定了一个新式标准,即按照身管长度以及口径来制定标准。
这首批海军订购的后装线膛炮称之为‘1857年式180毫米炮’,该炮口径为一百八十毫米,仅仅是炮身重量大约四点三吨,使用专门研发的圆锥形炮弹,炮弹的样式其实和米尼子弹非常类似,炮弹外层需要涂软铅来契合膛线,这种炮弹重约四十八千克,发射这种炮弹的话炮口初速可以达到约三百六十米每秒。
这种火炮,如果按照旧式的炮弹重量来衡量,那么就是一百零五磅的加农炮!
庞大的重量使得这种火炮根本无法在陆地上机动作战,就算是在军舰上使用也有非常大的局限性,帝国海军的船只最大的也才千吨而已吗,其他的都还是几百吨的小家伙,根本无法装载如此大吨位的火炮。
这些1857年式炮都是为了吴淞要塞而准备的!
目前来说,海陆两军的主要用炮,依旧是前装滑膛炮!
但是别以为前装滑膛炮就容易造了。诚然太平天国和满清那边用小作坊都能够生产出火炮来,但是那种火炮的性能以及质量都不堪入目。
中华军对前装滑膛火炮的质量以及性能要求还是比较高的。完全是对比进口的洋炮来制造。
在质量和性能上,林德机器厂生产的前装滑膛炮已经足以比肩同时代的欧美国家的产品。不过为了提高质量,之前林德机器厂生产的都是仿制的拿破仑炮,这种火炮是由青铜铸造的,虽然耐用,不易炸膛等,但是重量相对也比较大,十二磅的火炮仅仅是炮身就有五百五十多千克,而包含炮架、轮子在内的全炮重则是超过了一千零五十千克。
尽管这种十二磅的火炮已经比其他同口径的旧式前装火炮轻很多,但是要带上这么一门火炮机动作战。同时还得带上弹药的话,需要数十匹役用马来伺候它。
仅仅是一个标准的六门制的十二磅炮兵连,就需要役用马一百三十匹以上,而受限于中华军的役用马、骡子等肩高力量等普遍偏小,实际使用中还要超过这个数字,一个十二磅的炮兵连配属的役用牲口超过一百五十匹是常见的事!
这种制式的青铜十二磅火炮虽然也可以从手工作坊生产,但是不管是机器生产还是手工作坊生产,其生产难度都是不小的,因此总产量也比较有限。
任何时代。火炮的生产都不容易!
除了青铜铸造的前装滑膛炮外,实际上林德机器厂还有铁铸火炮,不仅仅有铁铸前装滑膛火炮,另外还有铁铸前装线膛火炮。
但是铁铸火炮虽然造价便宜。但是现在的钢铁技术还太原始,林德机器厂也不可能获得大量的优良钢材来铸造火炮,只能用熟铁。这造出来的铁炮总是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缺陷。
1856年初林德机器厂试制了十几门铁铸前装滑膛炮,试射的时候好好的。但是交付陆军使用后连接炸膛两门,结果陆军直接停止了继续订购铁铸火炮。并且把已经服役的铁铸火炮直接封存!
一直到今年下半年,随着江南矿务公司那边开始小规模试产钢铁,并向林德机器厂供应了部分质量较好的熟铁后,林德机器厂才重启了铁炮的设计和铸造,而这一次同时向军方提供了两个设计方案。
一种是传统的十二磅前装滑膛炮!
而另外一种则是十二磅的前装线膛炮!
而这两种火炮中的前装滑膛炮虽然在耐用性以及精度等还略逊于青铜炮,但是由于重量较轻,同时更关键的是价格也更便宜,而且军方试验了多次后发现已经不存在炸膛的隐患,所以军方已经下了大量的订单!
而前装线膛炮的话,其实是受到了米尼步枪以及后装线膛炮的双重影响!
林德机器厂对于线膛炮的执着比军方还要强烈,如今虽然设计并制造了1857年式后装线膛炮,但是由于这种火炮造价昂贵,而且后装的话存在尾栓等安全隐患,所以根本无法大规模的批量生产。
为此,林德机器厂更改了部分射击,比如抛开了多重炮管、膛线的模式,采用米尼步枪上的膛线模式,降低拉膛线的成本。同时该后装为前装,虽然发射不如后装炮方便,但是胜在技术成熟,也更安全。
目前制造的一款口径为七十五毫米的前装线膛炮已经在陆军中进行试验,如果通过试验的话,军方就会开始小批量采购,至于以后会不会大规模的装备,就得看该炮的实战表现了以及后续林德机器厂那边能否降生产成本了。
毕竟就算是前装的,但这也是线膛炮啊,价格肯定是要比滑膛炮高出一大截来!
不管是滑膛炮还是线膛炮吗,不管是青铜铸造还是熟铁铸造,但是目前的产能都是比较有限的,其主要厂家林德机器厂不仅仅要为陆军供应野战炮,臼炮等,同时还要为海军供应大量的舰炮。
不管是步枪还是火炮,单靠一个林德机器厂根本就无法满足中华海陆两军的需求,现在的应急办法就是把一些不重要的生产任务转移到民间的一些小作坊里,比如冷兵器,又比如技术含量低一些的燧发枪。甚至连一些铸造更简单低一些的轻型臼炮,四磅步兵炮这些都是已经开始在民间的订购。
同时也在积极的寻求军械的进口。尤其是各种火炮以及英国人的1853恩菲尔德步枪,不过受到英法等国已经准备对华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进口军械的难度比较大。
倒是制造枪炮的机械设备他们不阻拦,想要多少就可以卖上多少!
因此解决军械产能不足,主要还得依靠国内军工业的发展,林德机器厂的持续扩大就不说了!
现在军械部那边最在意的还是金陵兵工厂的筹建工作,为了让金陵兵工厂能够早日建成并投产,军械部主导下,军方已经向这个还在建造当中下达了好几万支步枪,数百门火炮的订单,而且都是预付款项的那种。
这也是军方的老套路了。为了扶持一些国防相关企业,军方经常会提前订购军械产品,然后拔给预付款,属于变相的借钱让?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