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枭雄》第274章


如此听起来兴许觉得挺苦逼的,但是实际上也不然,皇室产业那么多钱,这皇室产业按照传统说法,那就是内库了,财务部的人一个个都盯着,恨不得从潘立宣身上咬下几块肉来,填补国库开支的漏洞。
“今年的确是苦了些,不过我们在皖南还有苏北以及福建那边已经初步稳住阵脚,派过去的财务官员已经差不多把当地的税收体系理顺了,等到明年的时候这些地方就能够为帝国贡献一定数量的收入,虽然数量上依旧无法和苏南以及浙北相比,但是总归不会和现在一样要中央财政来填补地方的漏洞!”
林哲放下今年的财政报告,然后问到:“明年的财政预算做的怎么样?能够有多少?能够为军方提供多大的支持?”
听到林哲问明年的财政预算,齐宣浩定力定神,然后才道:“详细预算还没有出现,些许细节还有待商榷,不过大体上已经做出来了!”
齐宣浩道:“明年的财政收入预算,是按照我们的现有实际控制区来统计的,首先是海关方面,预计上海、宁波、福州、厦门四大关可以收取大约两千万圆的进出口关税。
然后各地方的农工商以及盐茶等税收,商贸区方面可以为我们提供至少一千六百万以上的税收。除了商贸区外的江苏一省,大约可提供约两千五百万的税收。而浙江应该也有一千五百万,福建那边少一些,但是五百万还是有的。安徽的话,主要还是靠皖南地区,皖北相当少,两者加起来应该也有六百万左右。
前述相加,应该有八千八百万圆的财政收入!”
“不过财政收入虽然比今年成倍增加,但是增加了控制区,军方的兵力也是一加再加,这开支方面也会翻一番!”
齐宣浩说这些的时候,也是连声叹气,自己的财务部虽然收起来的税收越来越多,但是奈何花钱的地方也是越来越多,这八千多万依旧不够分啊!(未完待续。。)u
第两百三十九章 狮子大张口
如果是余胜军时代,余胜军的各方面经费收入也就千万左右,主要是来自商贸区税收、上海新关以及湖州厘捐局。↑,
而正式举旗后,中华军的前中期虽然说迅速占领了苏南、浙江两地,并依靠上述两地获得了数千万的财政收入,但是同时开支也是激增数倍。
其中大头就是军费方面,从去年年底到现在,中华军的大规模战事就没有停下来过,而战争经费已经是远远超过了和平时期维持军队的开销!
除开军费激增外,控制区扩大后,为了有效的统治这些地区也许需要投入众多行政经费的,建立中央各部机构,各省地方行政机构,别的不说,但是官员的薪资你得发吧,而仅仅是国家公务员的薪资就是一大头。
可以说,目前来说中华帝国的财政开支,绝大部分都是人员的薪资开销,包括军方的将士们的薪资,行政机构的公务员薪资,这些人员上的薪资开支至少占据了整个财政支出的百分之四十以上!
1857年虽然还没有过去,但是对于财政系统而言,1857财政年已经算是撑过去了,年末最大的一笔开支,即军方的第四季度的剩余部分军费六百万已经支付了出去,而接下来财务部就要为明年的财政收支而努力了。
经过新占领区的有效加入,并预计在明年开始提供一定数量的税收,同时帝国的财赋重地苏南以及浙北两地受益于地方民生的持续发展,贡献的税收。尤其是工商税以及海关关税持续保持了增加的势头,再加上苏南和浙北传统的田赋。盐茶生丝等贡献的税收也是恢复到了战乱之后的和平时期水平。
而苏南和浙北这两个地方保持稳定并持续发展,足以有力的保障并支持帝国的统一战争!
不过收入多了。依旧架不住多方面的开支需求,首先大头就是军方!
军方那边根本就没有说派人来游说,他们听闻财政部那边对明年的财政收入预算有八千八百万的,二话不说,立马就是按照了总预算的百分之八十,即七千万圆的开支来制定了 明年的扩编以及作战计划!
统帅部里参谋部、军训部、军械部以及军需部、海军部等诸多部门联合起来,一起制定了1858年度整训扩编计划!
首先是海军,他们提出了在1857年底、1858年初分别投资订购五艘千吨级蒸汽暗轮战舰,同时投资研发排水量达到两千吨的战舰。并预计到1858年底争取让上海造船厂、林德机器厂完整船体、舰炮的技术准备以顺利开建。同时建造的还会有多艘内河近海炮舰,百吨以下的内河炮艇。
同时为了满足今年和明年陆续建成并服役的海军军官以及水兵的需求,预计今年年底以及明年年初同时进行水兵的招募,预计招募水兵八千人,争取到明年年底把海军的总兵力扩张到两万人。
如果顺利完成,那么将会拥有千吨战舰七艘以上,三百吨到一千吨的内河炮舰或小型远海战舰十艘以上,三百吨以下的内河炮舰四十艘以上,其他运输、传统帆船。小型巡逻艇等预计超过一百艘。
但是海军作为一个技术兵种,其发展并不说只有军舰以及水兵的扩张上,实际上海军还需要修筑港口,而海防炮台也是他们负责的。
所以同时为了满足海军扩大后的基地需求。提出在上海、福州各修建一座大规模的军港设施!
又提出为了加强上海海防,控制长江出海口,控卫京畿重地。在上海修筑一座规模庞大的炮台以及要塞设施,这个计划里。光光是六十四磅的岸防重炮的数量就达到了二十六门之巨,同时还计划装备后装线膛炮!
海军计划装备的后装线膛炮。其实就是林德机器厂在几年前到英国那边购入的‘阿姆斯特朗炮’的半成品,当初林德机器厂到欧洲求购先进火炮,到最后没能找到成熟的后装炮技术,只找到一个尚未完成设计,只算得上是半成品的阿姆斯特朗炮,而那时候阿姆斯特朗炮因为不成熟,也没能进入英军的视线里,实际上到目前英军依旧没重视该公司的线膛后装炮的设计。
所以那个时候就通过信德洋行,花费了一定的代价购入了该炮的部分技术资料,并顺理成章的获得了中国地区的专利使用权。
而后林德机器厂就是在这个半成品的基础上继续完善设计,当然了,主持后续设计的还是那些洋人工程师。
前些时候听说他们已经制作出了两门洋炮,并取得了试射成功!但是也不是没有问题,相反还问题多多,尽管林德机器厂里是以洋人工程师为主要研发人员,以进口设备而主要设备,如果单论工作人员和设备的话,勉强跟得上欧洲二流水平。
但是即便如此依旧难以解决后装线膛炮的诸多技术难题,试射成功的洋炮存在锁尾栓和锁栓极大的质量问题,试射火炮上的这两样零部件均不同程度出现裂纹。更关键的是这纯粹是技术工艺问题,依靠林德兵工厂自身的技术能力根本难以解决,后来不得不提出,限制装药量,降低射程,同时加厚上述零部件的厚度,尽量延长零部件的寿命的同时,也是严格规定,每门火炮射击二十五次后,必须更换锁尾栓和锁栓,才能继续进行射击!
除了技术上的问题外,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费用,林德机器厂对海军提出的报价是,每门一百磅的后装线膛炮为七千圆,一百五十磅后装线膛炮为九千圆,至于超过一百五十磅的口径,林德机器厂暂时还无法制造。至于口径小于一百磅的,林德机器厂干脆就没提出设计方案。为什么?
因为性比价实在太低,采用阿姆斯特朗炮为技术蓝本的林德后装线膛炮。其造价极其高昂,因为该炮要拉出多重膛线来,这道工艺复杂而且加工难度极大,根本无法大规模批量生产。
大体上,生产一门六十四磅的阿姆斯特朗炮需要的成本并不会比生产一百磅的阿姆斯特朗炮多出多少!
而阿姆斯特朗炮的新时代的技术特性也就决定了,这种火炮根本无法批量装备,而且是造的越大,性价比越高!
而越大,重量也就越重。这也是海军目前为什么不在战舰上采用后装炮的理由,太贵,性价比超低!
但是这些问题在陆地上的话,勉强可以得到解决,充当岸防炮的话重量不是问题,可以造的大大的,而口径大了这性价比也就上来了,而更关键的是,海军提出的是建立长江入海口岸防要塞。用以控卫京畿。
说实话,对于很多人而言,这个要塞的重要性比海军一整支舰队都要重要,所以获得经费装备更新式的火炮也就有了更大的可能性。
海军的这个野心勃勃的计划。花费?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