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枭雄》第182章


比如说1856年型林德步枪,就是非常典型的仿制品。和英国的恩菲尔德1853步枪极为相似。
又比如说生产的那些十二磅火炮,六磅骑兵炮,四磅步兵炮,二十四磅,三十二磅舰炮,都是参考洋炮进行仿制生产。
唯一有所创新的就是在这炮弹上头了,以前的木制引信还算是仿制引进的,不过这金属延时引信却是林德机器厂这边琢磨出来的,并没有仿制国外的产品。
以林德机器厂目前的技术水平,依旧停留在仿制生产这个层次,要做好自主研发还好很长一段时间。
不过话又说回来,即便是能够进行大规模的仿制生产,这对于目前几乎毫无重工业基础的中国来说也是颇为难得。
要知道如今国内的兵工厂也不止林德机器厂一家了,清廷在天津也是办了个天津军械局,曾国藩也是在湖南办了个湖南军械局,就连太平天国都是搞了几个枪炮作坊,然而他们现在连大规模仿制洋枪洋炮都很难。
而林德机器厂却是通过大量的资金投入,已经是具备了大规模仿制生产的能力,其生产的1856年型步枪、各口径火炮已经开始大规模装备中华军海陆两军,让中华军摆脱了只能依靠进口军械的历史。
而随着中华帝国的成立,中华军海陆军的持续征战、扩军,众多的订单更是让林德机器厂得到了充足的发展动力。
作为一家纯商办的兵工厂,订单多就代表着利润多,而有了充足的利润,才能够有资金购入更多的设备,培养更多的技术人员,研发并生产更好的武器装备。
战争时期里,再也没有什么人比武器生产商更能赚的了。
有着充足枪支大炮以及弹药供应的中华军,如果说还肯不顾伤亡的话,其实要拿下镇江也用不了多久,但问题是中华军方不愿意承受太大的伤亡,宁愿慢慢围攻也不愿意拿士兵的生命去填。
因为在他们看来,这镇江已经是属于煮熟的鸭子,飞不了,拿下镇江是迟早的事,何必为了早上那么一两个月就让自己承受巨大的伤亡呢。
然而他们并不知道的是,在这个时候,李秀成已经率军两人攻克了句容后,直奔金坛而去。
得知句容被攻占后,施清瑄就是马不停蹄的率军南下,试图前往丹阳拦截该军。
于此同时,原本预定前往天京实施拦截作战的第二师也是得到了消息,停下了他们前往天京的步伐,而是掉头东进。
为了掌握双方的动向,不管是太平军还是中华军,都是派出了大量的侦骑游走四方,以至于在镇江到南京的这片小小地区里,集中了大量的侦骑。
镇江以南三十公里的延洱乡,这个名不经穿的小地方现在却是突然出现了大量身穿深蓝色军服,带着圆筒前檐帽,脑后没有和清军那边拖着条辫子,也没有和太平军那样披头散发,而是脑后光溜溜的。
光光看这个装束就可以知道,这些都是中华帝国的骑兵,尽管国内多支军队军队已经效仿了余胜军的军服,比如说林成庭的镇胡军,李鸿章的江淮新军,八旗新军,京畿练军,直隶练军等,以至于排扣上衣,直筒裤子已经不是中华军独有的军服样式了。
但是中华军独特的军帽依旧是独此一家,别无分号,中华军在早期余胜军士兵,士兵们是不配发军帽的,而是用头巾,军官们则是使用大檐帽。仿效他们的清军同样也是使用头巾包头,不过他们的军官,尤其是中高级将领一般不穿新式军服,而是继续穿官服,带暖帽,林成庭那边的新军倒是不包头,他们的士兵一般和传统汉人一样束发,然后带斗笠之类的。
去年林哲起事,全军大剃头,上到林哲下到士兵,清一色的光头,那些军官和将领们继续沿用大檐帽,而普通的士兵的军帽则是采用圆筒前檐帽。初期由于士兵的军帽刚刚设计定型,生产也来不及,导致当初入浙江作战的第四师的士兵们都还是光着头作战,有些部队就地取材,干脆直接配发斗笠或者其他草帽等。
所以在1856年十二月到1857年一二月份的这两三个月里,基本上各地中华军的士兵军帽都是杂乱无序的,各种各样的都有。
一直到数月后的现在,赶制出来的军帽陆续配发各部队的士兵,这才结束了这种混乱无序的局面,统一佩戴圆筒前檐帽。
但是中华军早期光着头的印象却已经是深入人心,普通民间百姓往往不会直接称呼为中华军这个官方名字的,要么是称呼为原来的名字余胜军,要么干脆称呼为光头军。
光头并带着独具特色的军帽,这就成为了中华军和国内其他几支新军最为明显的区别,眼下这支光头骑兵抵达了延洱乡,让这里仅存的百姓瑟瑟发抖,害怕这些骑兵会劫掠他们。
不过这支将近七百骑的骑兵虽然说不上秋毫不犯,但是也没有和路过的太平军或者清军那样,碰上个村子就大肆劫掠屠杀,他们只是强行征用了庄子里的诸多房屋而已,甚至为首的那个一脸彪悍模样的将领还给了当地的村长几十两银子,说是征用这些房屋的补充费用。
把唯唯若若的村长赶了出去后,王吕云就是吩咐亲兵打水,这从镇江一路跑过来,疲惫不堪的他要洗个热水澡。
只是他还没来得及洗呢,外头就是传来一阵马蹄声,然后一个侦骑就是急忙跑了进来!
“团长,前方十里发现贼军踪迹!”
“哦,有多少人?是那部分的?”
“贼军至少有两万众,贼首的旗号为李!”
一听到竟然有两万贼军,把王吕云也是给吓到了:“两万人?这怎么可能?他们是从哪里冒出来的?”(未完待续。。)u
第一百五十九章 王疯子
王吕云在中华军的诸多高级将领中,算得上是资历最深厚的一个,但是他文化水平过低,加上也没有到随营学堂学习过,所以在指挥部队作战的时候,更多的是依靠个人的经验和勇武。△¢,
尽管他作战非常的骁勇,但是也不可避免的影响了他的仕途,早在1853年的时候,他是余胜军里排名前几位的高级军官,而到了1854年后,他的地位就已经隐约低于石琅翼,徐言青等人了,而等到了1857年的今天,他依靠资历和战功虽然被子爵,但是军衔依旧只是上校,担任第二骑兵团的团长。
在当今中华军内,五个师长,两个混成旅的旅长无疑是第一梯队,这些人都是少‘将的军衔,其中又以徐言青、林安飞、施清瑄这三个人伯爵的权势更重一些,届时领军征战一方的大将。
而王吕云不知不觉间落到了第二梯队之中,不过即便如此,他依旧是余胜军中仅有的几个骑兵将领之一。
目前中华军中的骑兵并不算多,远远无法满足余胜军内各师旅的满编制,中华军内的一个步兵师按照要求是辖有一个骑兵团的,但是实际上目前中华军一共也就三个骑兵团而已,分别是第一骑兵团、第二骑兵团、第五骑兵团。其中的第一骑兵团嫡属于第一步兵师,第五骑兵团嫡属于第五步兵师,但是第二骑兵团是嫡属于统帅部直辖,并没有归属于任何一个步兵师。
而其他三个步兵师、两个混成旅一般都是只辖有一个骑兵连,作为侦查、传林骑兵存在。
作为唯一一支**的骑兵团。第二骑兵团在王吕云的统帅下一般**作战!
此番中华军出军镇江,南京。他的第二骑兵团并没有跟随大军一起北上镇江,而是驻防在丹阳一带游走。主要是掩护中华军的运输补给线,打击可能存在的小股太平军的袭扰。
但是让王吕云没有想到的是,竟然会在丹阳附近出现这么大鼓的贼军,竟然足足有两万多人。
对此尽管心中疑惑,但是王吕云很快还是率领部队南下,甭管这些太平军从哪里冒出来的,但是既然来到了这里,他王吕云自然不可能视而不见。
他也是无心在延洱乡休整,而是迅速带着本部骑兵高速南下!
数个小时后。他的眼中就已经是看见了远方原野上的大鼓贼军,很显然他们的到来也是引起了太平军的主意。
太平军里,李秀成看着北面疾驰而来的中华军骑兵,眉头不由得皱了起来,眼看着自己就要从丹阳之南绕过,然后直奔金坛而去,但是却没有想到会在这里遇上大量的太平军骑兵。
这不仅仅代表着自己大军的踪迹已经被发现,更重要的是,虽然己方有着大军两万人。但是所属的骑兵却是不多,只有四百骑而已,而一旦己方的骑兵无法牵制、拦住敌军骑兵的骚扰,那么对于己方大军的后续行军、作战而言就是巨大的威胁。
你想啊。后头跟着七八百人的骑兵,人家时不时的来冲击一下你,?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