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枭雄》第141章


比如在靠近洋泾浜西岸的一块沿江地皮,几家湖州跑过来的生丝商行联手出资三万两银子人家毕余同都不肯出手,非要再等等。
商贸区面积有限,而拥挤过来的人口众多,为了缓解商贸区的土地压力,林哲以权谋私,私下和英法美三国公使商谈了后,主动提出扩大商贸区范围,提出扩大洋人经商、生活的更大范围,但是也向三国公使提出了要求,那就是除了余胜军外,任何军队都不得进入商贸区。
这一条实际上就是林哲试图把商贸区变成国中之国,并借用洋人的力量把清军、太平军阻挡在商贸区之外。
当然了这一条也不仅仅针对清军以及太平军,同样还针对各国,英法美三国包括其他任何到华经商的国家,都不得派遣武装兵力进入商贸区内,各国商船、战舰的水兵们需要登岸休整,则每一次都需要向商贸区衙门报备并获得批准,方能以普通外国人的身份上岸,并不得携带枪支、火炮等武器登岸。
但是英法美三国也要求林哲保障商贸区内各国商人在商贸区的人身以及财权安全保障,以及通商、居住的自由。
同时在协议之外,也向林哲提出了几个私底下的要求,一个是希望林哲扩大生丝、茶叶等物资的出口量。受到太平天国和清军战争的持续影响。洋商们在上海能够收购到的生丝、茶叶、瓷器等商品非但没有出现随着商贸区的开办而出现大幅度的增长,反而是出现了一定的降低。
他们要求林哲动用自己的影响力,让更多的商人把各大洋行所需求的物资运输到上海商贸区。以保证各洋商们在上海商贸区采购到充足的货物运回欧洲贩卖。
另外还希望林哲出面帮他们向朝廷提出英法美三国公使希望获得和中国的高层人士进行面对面的交谈的机会。
英美等国公使一脸苦巴巴的对林哲说,如今距离南京条约签订已经足足过去了十几年,但是他们依旧未能进入广州这个条约港居住和经商,美国驻华公使从上任到卸任,都没能到两广总督一面。
前些时候他们北上京师试图直接找朝廷谈判修约,结果被赶了回来,现在只能是找上林哲了。
林哲知道他们在想什么。不就是想要想要打开更多的通商港口吗,这事对他又没好处,中国如果只有上海这么一个通商港口。他这个商贸区就能够收获更多的利益,如果通商港口多了对上海商贸区的发展不是一件好事。
而且这事一个搞不好,很容易就惹得一身骚,一个不小心就得北上卖国贼的头衔。当即就是表示在自己对此无能为力。
不过人家英法等国对此也不沮丧。无法通过谈判的方式获得修约从而增加通商港口,以扩大贸易规模,那么就通过战争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不过在他们寻思着该找什么借口发动第二次对华战争的时候,他们还是很乐意交好林哲这个当代中国唯一愿意和他们进行直接接触,并且看起来也没把他们当成蛮夷的清廷高官。
在林哲和英法美三国公使一番谈判后,在咸丰三年腊月二十,临近春节之际以苏州布政使的名义颁布‘上海商贸区补充章程’
该补充章程把商贸区的范围从两千亩扩大到七千亩,除原有商贸区外。新增苏州河北岸三千余亩土地,商贸区西部大约两千多亩土地。
另外还有一堆乱七八糟的细节。大体上是对原有的上海商贸区章程的一个补充,比如说规定了各国只能在各大使馆里悬挂国旗,不得在使馆意外的地方悬挂国旗。
又比如说保障商贸区内华洋民众的生命以及财产安全,除了余胜军外,其余任何军队都不允许进入商贸区,各国来华商船、战舰之水手如需休整,必须先行报备,并获得批准后以普通人的身份进入商贸区内指定范围活动,并且不得携带任何武器。
又比如说英法美三国在中国都有法外治权,这三国的人在商贸区的犯法行为由商贸区巡警处侦查并抓捕后,是由各国法庭来审理,但是有时候案件同时涉及到洋人和华人,所以商议成立联合法庭,专门审理同时涉及华洋的案件。
不过依旧严格遵循华人由商贸区审判并处理,英法美三国罪犯由各国派遣法官审判并处理的原则。
如此诸多林林总总条款数十条,大多是对原有商贸区章程的一些细节补充,从一定程度削弱了各国在商贸区的特殊权益,商贸区衙门几乎获得了所有一个政府应该有的权力。
甚至拥有军队,虽然商贸区衙门不能自己组建军队,但是商贸区内只允许余胜军一家驻扎,这无疑等于把余胜军变成商贸区的自有军队。
商贸区补充章程的签订,不仅仅让林哲对商贸区的掌控力度更加大,同时扩大商贸区的范围对于商贸区的发展而言是极为有利。
有了充足的土地,商贸区容纳更多的外来移民,才能彻底奠定工业发展的基础,要不然以原来商贸区的区区两千亩土地根本就容纳不了太多的人口,人口不足自然也就谈不上工业发展了。
而这个过程里,余胜军的营务处依靠政治优势,依靠刀枪威逼等各种方式,从原来的地主手中统一征购了到所有新扩商贸区的土地,使得余胜军成为商贸区实际上的土地拥有者。
可以预见的未来中,余胜军光光是靠卖地就能够收获不少的军费,而商贸区衙门这边,也能够从频繁的房地产交易收获不菲的税收。
扩大后的商贸区已经初步具备了发展工业的条件,而下一步林哲就是筹办着鼓励商贸区内的工业发展了!(未完待续……)
ps:吐血第五章!
第一百二十三章 井喷式发展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商贸区已经有三家机器缫丝厂陆续建成并投产,另外还有六家机器缫丝厂正在筹建当中,预计有两家会在今年上半年内投产,四家会在今年下半年陆续投产!”商贸区工商处总办赖昌英对着林哲以及商贸区衙门的其他诸多官员道:
“机器缫丝产业已经累计投资二十六万两,此外,我们工商处在去年年底商贸区扩大面积后,已经累计接到十二家华洋商行想要投资机器缫丝产业的咨询,其中不乏怡和洋行等大洋行,上述十二家华洋商行意向投资额达到四十八万两之巨!”
“去年商贸区扩大后,由于新扩增地区的地价较低,建厂成本较小,不仅仅吸引了众多商家投资机器缫丝产业,并且已经广泛促进了其他产业的发展,目前已经有商行向工商处申请在新商贸区内投资火柴厂一家,肥皂厂一家,木器厂三家……”
“而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缫丝产业采用蒸汽机后,带来的可观经济效益让上述诸多新建工厂同样选用机器作为动力,各厂以及船用机器的发展带动机械产业的发展,商贸区内已经出现多个小规模的修理机器厂,并且信德洋行和林氏商行合办的林德修械厂已经建成即将投产,该厂具备修复各式机器设备的能力,同时也听闻该厂正在筹划自造蒸汽机!”
听着工商处总办赖昌英长篇大论说着目前商贸区的工商业,尤其是工业的发展。林哲自己也是翻看着手中那一叠厚达数十页的工业现状以及发展报告书。
商贸区的办公体系和当代国内甚至和国外的其他国家都是严重不一样的,甚至和后世的现代国家行政体系都是不一样的。因为林哲这个特殊存在,成立商贸区的时候就是带来了诸多后世的一些管理体系。而加上雇佣聘请的行政人员绝大部分都是以前各大商行的人员,他们也带来了诸多当代洋行的一些管理体系经验。
两者想结合,也就造成了商贸区衙门的行政体系不像是一个政府,反而更像是一个规模庞大的企业行政体系。
比如眼前的这份工业报告书,绝对没有国内那些章程公文中摸凌两可的话和华丽词藻,反而通篇都是各种数据和枯燥的直白描述,能够让人看得脑袋发晕。
和当代国内那些词藻华丽。只讲大道理的章程,但是看完没有半点干货的完全不同。
林哲只是翻看着这份报告书,就能够从中看到过去两年多来商贸区的工业的每一个发展细节。
从这份报告书上来看。毫无疑问的目前商贸区的主要工业发展依旧集中在轻工业,尤其是缫丝产业上面。
随着林氏商行率先投资机器缫丝厂,由于成本降低的同时,其厂丝的质量也远远超过传统手工土丝。由此导致售价高比土丝要高好几层。林氏机器缫丝厂的厂丝一炮打红后,所收获的利润让无数商行眼红无比。
几乎是一夜之间整个上海地区就是掀起了一片‘厂丝’风,那些来中国进口生丝的洋行都是优先收购这些?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