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枭雄》第58章


秦漠对林哲以及他麾下将士的穿着实话是看的非常不习惯,甚至有一定鄙夷的,不过他心中的这些想法自然不会对林哲出来。
毕竟他也知道,余营之所以搞新式军服,是因为旧式传统军服在作战的时候多有不便,所以才换上了这种不伦不类的服饰。
其实不仅仅是余营的服装和传统清军不太一样,实际上湘军的军服也是慢慢变得和传统的绿营兵,八旗兵所穿的军服开始有所不同,至于发展到后期的淮军,其军服样式更是直接仿效常胜军也就是华尔洋枪队的军服。
此外当代国内的每一支地方军队其自主性相当大,拥有完全独立的指挥体系、编制模式、财权、武器采购装备等,更别军服这种事了。
哪怕是咸丰自己都知道,那些地方团练实际上都是那些汉族地主的私军,并不是朝廷的军队。
的粗俗一些:就算余姚县勇营的士兵们光着屁股打仗,咸丰皇帝都只能干瞪眼,更别秦漠这个区区浙江按察使了。
经过城门口的一番混乱后,秦漠终于是在林哲、曲胜潮的迎接下进了城,然后向林宣读了圣旨。
看着手中的这份圣旨,林哲不出是高兴还是无奈,这份圣旨上首先就是赞赏了林哲以及余营其他有功将士的战功,有大肆封赏。
咸丰皇帝很大方的给林哲升了一级,从正四品候补道员变成了正三品候补道员,赏银五百两,此外就是由于余姚县勇营骁勇善战,特赐予‘余胜军’作为番号。
从实际意义上来,从四品候补道员变成三品候补道员,对于林哲自身而言意义不大,余姚县勇营变成余胜军也并不会实际改变什么。
除了林哲自己外,余姚县勇营其他有功将士也是多有封赏,不过还是那句话,实际意义不大。
而物资上的奖赏更是少到让林哲提不起兴趣的地步,封赏自己五百两,其余将士多则百两,少不过数十两,他都不知道拟出封赏的那些清廷大臣们是怎么想的,你不给还好,给了就大方,给这么一丁难不成是打发叫花子吗?
如果上述第一份的封赏圣旨不具备什么实际意义的话,那么接下来的第二份圣旨就有些意思了。
因为这是一份委任圣旨,咸丰金口一开,就给了林哲一个团练大臣的名头,圣旨原文是这么的:查浙省正四品候补道林哲忠勇善战,特赏三品衔,着该员协同浙江巡抚办理团练事宜,务必堵防粤贼南窜。
晚清时代的官职比较乱,圣旨上虽然没有什么协办大臣,团练大臣之类的称呼,但后面的那句话按照当代人们的称呼,那么林哲就可以称之为‘协办团练大臣’,民间一般统一称呼为“团练大臣”。
团练大臣!这才是咸丰帝给林哲的最大封赏!
晚清时期品级戴不值钱是公认的,咸丰帝自己也知道给个三品的戴没有太大的意义,但是很显然咸丰帝也不可能现在给林哲搞出一个什么道台、巡抚的实际位置来,所以才给他搞了个团练大臣的名头以安抚林哲。
反正各种团练大臣的名头咸丰帝已经颁发了不少出去,而且未来肯定还会继续发出去的,整个太平天国时期,清廷正式任命的各种名目的团练大臣足足有一百多个,这团练大臣的名头越到后面也就越不值钱。
然而这对于林哲来却是一场及时雨,林哲之前最大的担心是什么,就是还怕自己这支只有地方府县承认不被清廷官方承认,这样一来自己在占据区里收税什么的就会受到一些不必要的干扰,此外他更担心哪天浙江来一个团练大臣,然后把自己的余姚县勇营给接受了过去。
那样的话自己肯定是不愿意的,但是反抗的话就代表造反,现在造反还太早,自然也不是林哲所愿意的。
如今咸丰帝给了他一个团练大臣的名头,虽然仅仅是一个协办,地位远远不如黄宗汉这个督办那么重要,但也是分量不轻了。
咸丰年间的团练大臣名头非常多,各种名目不一样,有‘督办某某省团练事宜‘,有‘会同某某办理剿匪事宜’,还有授予的‘协理团练衔’‘团练大臣衔
’等等,但是他们的实际核心都是一样的,而各个督办,会办,协办等之间也没有有着明确的隶属关系,因为他们都是咸丰帝钦命任命的官员,这种人有着另外一个称呼,那就是钦差大臣。
所以当代的普通民众才会对各个团练大臣有着统一的称呼,那就是‘团练大臣’。
各个团练大臣根据具体差遣的不同,其权利大也是差距非常大,其他地方不,只浙江的话,目前就两个团练大臣,那就是浙江巡抚黄宗汉,他的名头是‘督办浙江省团练事宜’。而林哲的是‘协同浙江巡抚办理团练事宜’。
也就是浙江省的团练事务,黄宗汉才是真正的负责人,而林哲不过是一个协同办理的副手而已。
此外由于林哲并没有其他本官实职,和其他身兼本地实权职位的团练大臣不一样,他并没有权力插手本地政务,甚至也没有权力指挥那些绿营兵,他的权力只限于余营县勇营里。
然而这对于林哲来也是一次巨大的进步,至少他不用担心自己的余姚县勇营被人抢了去。
余姚县勇营变成了余胜军,林哲也是摇身一变,变成了这个时代里极为时髦的团练大臣,虽然仅仅是个协办,但这好歹也是团练大臣不是。
得到了这种名头上的封赏,林哲也就不怎么在乎咸丰帝没有实际拿出多少钱财封赏了,朝廷自己都没几两银子,不管是现在还是以为,都不能指望朝廷能给自己多少钱。
要想扩军,要想支撑军队打仗,还得靠自己捞钱!
随后的大半个月时间里林哲就是在湖州忙着捞钱和扩军这件事,太平军也不知道是害怕了还是其他方向战事吃紧,自从在泗安战败北逃后,随后的大半个月竟然都没出现在广德附近。
林哲自然也是乐的看见这种情况的发生,太平军不来是好事,这样自己就能够腾出更多的时间来扩军训练了。
然而林哲想要埋头苦干把部队训练几个月,但是咸丰三年的中国大地注定是平静不下来的。
七月十三日,受到福建刀会起义影响,江苏太仓州嘉定县的刀会在首领徐耀的带领下爆发起义,并顺利攻占该城,紧随其后上海刀会的刘丽川等人也是也是率众起兵并顺利攻占上海县城。
上海被刀会攻占的消息如同一个石头投进了平静水面,让尚未遭受到战火侵袭的江苏苏松太道地区、浙江杭嘉湖地区瞬间掀起了惊涛骇浪!
第五十二章 上海乱
当代的苏南地区乃是中国主要农业产区,中国的传统财赋重地,随便出什么问题都是会引起朝廷的瞩目。△頂點說,。。
如今刀会在上海起义,攻占了上海县城甚至还活捉了苏松太兵备道吴建章,并在随后的数天里迅速扩张,兵出上海周边府县,短短十天不到就是先后攻克宝山、南汇、川沙、青浦四县。
再加上嘉定县,仅仅十天左右的时间,刀会就已经在刘丽川等人的带领下,攻克六县,把上海以及周边地区收入囊中,其声势之大甚至比在福建起义的刀会声势更大。
上海被克,苏南重地的太仓州、松江府大半陷入贼手,而且刀会势头凶猛,大有继续攻城略地,有席卷整个苏松太地区,并向浙江嘉兴蔓延的趋势,这如何不让清廷恐慌,如何不让江苏、浙北地区的那些军政大员惊恐。
上海事发后,江苏巡抚、江南大营帮办军务许乃钊当即抽调兵力试图反攻上海,但是问题来了,现在江苏省内兵力多是不错,但主要都集中在江南大营、江北大营这两个地方。
而这两座大营事关重大,乃是用来围困天京以及防备太平军主力继续北返的战略兵力,而这两座大营里清军兵力虽然多,但是他们面对的乃是太平军主力,压力可谓是大的很,要是抽调太多兵力东进上海,这一不心估计就会被太平军攻破大营了。
所江苏巡抚许乃钊东拼西凑,也没能够凑出多少兵力来东进反攻上海,而这个时候,林哲的名字出现在了他的案头上。
“听闻浙江候补道林哲麾下余胜军颇为善战,此前在浙北与贼军激战数月,斩首两千余,俘敌过千,此时该营驻防湖州,距离松江上海不足三百里,如果他能够驰援松江,大事可为!”许乃钊的幕僚向许乃钊如此建议着。
而许乃钊听到这话后先是露出一起期翼之色,但是很快就是皱起了眉头!
许乃钊自从接替因为失陷镇江被而夺职的杨文定出任江苏巡抚后,他这段时间来就没有睡安稳过,他不仅仅要负责整个江苏省的民生事务,同时他还是江南大营的帮办军务,还得率?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