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三国当校长》第116章


他首先利用一个闭合线圈和两块平行放置的条形磁铁,制作了一个发电机原理模型。导体切割磁力线,闭合线圈中就会产生电流。但问题是要怎么证明闭合线圈中产生了电流?这个时期可没有什么灵敏电流表,就算让学生们把手放在闭合线圈上体验“触电的感觉”,多半也没有什么感觉——毕竟这个电流太微弱了。
党爱国的解决方式,就是又制作了一个相同的发电机原理模型作为电动机,来接着说明电流通过导体会产生磁场。这样再结合前面讲解过的磁场和磁力线方面的知识,便能够通过闭合线圈不依靠人力就可以自己在磁场中转动这点来说明电流的存在。
因此他从发电机的闭合线圈的轴上引出了两根导线,接在了用作电动机的闭合线圈的轴上。经过多次重复实验,他让学生们确切地认识到了,电动机上原本静止的闭合线圈突然缓缓转动起来,的确不是因为桌子震动或者被风吹动的关系。
为了让这极其微弱的电流不至于因为导体的电阻而大量损耗,党爱国很奢侈地使用了银制导线。而使用银线的另一个理由,就是银比较柔软,更容易制造成导线。而且能够将金属制造成精细均匀的导线的工匠,多半也是一直从事金银工艺品制造的工匠。
党爱国在说明了电磁感应原理之后,自然也顺带着说明了无线电的原理。不过在制造电动机方面,起码他在小学时还曾经帮助朋友改造过迷你四驱车的电机——就是打开电机自己缠线圈,让电机的转速更快,而在制造无线电报机方面,他真的就知道个原理而已。
别说无线电报了,就算是有线电报应该怎么制造他也不知道,只能一点点琢磨应该如何利用电磁学中的那些理论知识发明出有线电报了。说真的,党爱国自己都对此不抱什么希望。也许在几百年之后,哪个科学家会在有意或无意中发明出有线电报吧?
除了电报之外,党爱国自然还讲到了电话。他在讲解声学的时候,曾经利用铁棒、音叉、土电话来证明声波是一种机械波,并说明了声波的震动传递方式。然后他顺带讲解了声波、电磁波、光波的各自区别和特点,简单说明了各种已经出现或尚未出现的信息传递方式——直接喊话、灯光和火焰信号、有线电报、无线电报、电话、光纤通信的原理。
在讲解声波的相关知识时,虽然他想借助能喷水的鱼洗——一种用手缓慢有节奏地摩擦盆边两耳,盆内水波就会震动并喷出水柱的特制器皿来说明声波的共振原理,但是他问过蹇硕和毕岚这两个十常侍之后,才知道现在根本没有那种神奇的鱼洗。
现在的鱼洗,只不过是一种在先秦时期已被普遍使用的古代盥洗用具罢了。党爱国知道的能喷水的铜质鱼洗,其实大约出现在唐代。就算党爱国现在开始让工匠们研究,一时半会也未必能够成功制造出来。
0109发电的两种方式
党爱国捣鼓出了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原理模型之后,也曾经想过制造出实物来。而且它不像内燃机,好像很好制造。内部的结构虽然可能复杂一些,但是党爱国曾经自己缠过小电机,基本构造还是了解的。另外就算缠出来的电机不对了,起码也可以先做更简单的,把许多个线圈叠加在一起的发电机,以后再琢磨慢慢改进。
但只要能够做出来发电机,党爱国就可以利用手摇、骑自行车、水力、风力或者火力来发电了。虽说在现今这种根本没有电气的条件下,要谈到对电的日常应用方式,大概只有给细铁线通上电流,利用它的巨大电阻来制作电热炉这一种了。
不过发电机所产生的电,可并不是只能提供给家用电器啊。党爱国都想好了,制造出了发电机之后,他根本不着急去发明什么家用电器,甚至电动机也不着急——话说只要发电机制造成功,电动机自然就没问题了。
党爱国的打算是用它来电解饱和食盐水,还要利用电解法将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就算还不能用于大规模生产,起码也得在实验室条件下能利用电解法制造各种实验原料。
只要能够使用电解法,党爱国起码就能够制备出氢氧化钠、氯气、氢气和氧气,然后可以进一步给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大量二氧化碳来制造碳酸氢钠和碳酸钠——氧化钠和碳酸钠就是工业上常用的“三酸二碱”中的烧碱及纯碱。
而有了氯气,就可以制造毒气弹……不,是可以制造盐酸和漂白用的次氯酸钙了,而且氯气自身也有漂白的作用。只要有了这种强效的漂白剂,别的不说,起码现在生产的纸张质量就能够更上一层楼了。而且次氯酸钙还是一种有效的杀菌消毒剂,可以用在医院里净水消毒。
另外有了氢气和氧气,就算没有什么加压技术来储存,也还是比较有用的。氢氧混合气体本身,就是一种可以用作火箭推进剂的气体燃料。分开利用的话,氢气可以充入氢气球,这比热气球可好用多了,只要不进入积雨云中也不会有太大危险;而氧气除了可以充当助燃剂给冶铁高炉鼓风之外,还可以用在医疗方面,只要注意浓度避免氧中毒就可以了。
不过悲催的是,党爱国在实践之后发现,发电机不是那么好做的啊。只是一个闭合线圈还行,但他就算将银线缠成了最简单的,多个并排在一起的闭合线圈,电流也几乎没有增大……或者说可能根本没有变化!
绞尽脑汁地琢磨了一番之后,党爱国才惊觉:他小学时替朋友缠电机用的导线,未必就像表面上看到的那样,是普通的铜线!
所谓的闭合线圈,不是绕出一个两个圈并排在一起就可以的。要问为什么,如果并排在一起,那么紧密相连的多个金属圈,不就等于一个较厚的金属圈而已了么?这样的话,计算圈数时还应该按照一圈来算。
党爱国考虑到了这一点之后,一度也十分困惑。接着他又想到了实验室经常用来绕成许多螺旋圈的导线,突然反应过来,那些导线上面不是有橡胶的绝缘皮么?正是因为有着绝缘皮将每一圈相互隔离开来,计算圈数的时候才能分开来数。
至于为什么电机的线没有橡胶绝缘皮这点,党爱国推测大概它采用的是其它绝缘方式。毕竟橡胶不耐热又容易老化,还相当厚,根本不适合在电机里使用。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党爱国所不知道的就是,电机中看似普通的导线,其实已经漆上了一层又薄又透明的绝缘漆。
因为不知道绝缘漆的存在,而橡胶这种东西现在还只存在于美洲大陆,党爱国暂时也找不到什么绝缘的好办法,所以发电机和电动机就只能够停留在理论模型的阶段了。不过党爱国已经对学生们和相关“研究人员”说明了绝缘的问题,或许什么时候就有人能够找到解决绝缘的好办法。
而且党爱国还特地叮嘱了华佗、张仲景等医生们,让他们留意某些能够分泌或者提取出乳液或胶液的植物——毕竟这个时代也只有医生们有机会也有必要接触各种野生植物。
不过党爱国的脑子里根本就不知道“漆”这种古代就有的东西也可以用来绝缘,何况绝缘漆也根本不是天然漆。他叮嘱医生们留意某些植物,只是希望能够找到橡胶的替代品罢了。因为除了绝缘之外,橡胶还有减振、密封等多种作用,是一种用途很广泛的天然材料。
尽管在制造发电机这上面严重受阻,但是在这期间,党爱国的思路经常集中在电和化学这方面,所以当他认定发电机估计是没戏了之后,思维立即从电磁发电跳跃到了化学发电——电池这方面。
当然干电池他大概是做不出来的,他只知道干电池阳极是石墨,阴极好像是锌,但是中间填充的电解液是什么物质他就不知道了。但是“湿电池”的电解液他却知道一种,就是铅蓄电池,使用稀硫酸充当电解液——其实还有一种最简单的电解液他却没有想起来,那便是氯化钠溶液,也就是盐水。
著名物理学家伏特曾经把一块锌板和一块银板浸在盐水里,发现连接两块金属的导线中有电流通过。于是他就把许多锌片与银片之间垫上浸透盐水的绒布或纸片,平叠起来。用手触摸两端时,会感到强烈的电流刺激。这就是世界上的第一个电池——“伏特电堆”。
至于阴极和阳极方面,党爱国知道只要使用两种不同的金属就可以,他的第一反应是使用锌和铅。过去他在化学课上还背过“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什么的,锌和铅这两种金属的活跃性相差比较大,在现有条件下应该是比较合适的电极板选择。
?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