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开封一秀才》第253章


往不咎,难道还不够大度么?
对于很多人来讲,这已经算是天大的恩惠了。朱由检相信,这个年仅十岁的孩子拒绝不了这样的优待,一定会配合自己对付李修文的。
然而他想错了,自从朱恭枵和朱绍烨死后,朱伦坤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加上亲眼目睹李修文对待敌人的手段后,朱伦坤明白了一个道理:无论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对你的敌人心慈手软!
即使他只是个十岁的孩子,却也并不愚蠢。朝廷曾经派来过大军,却让李修文给击溃了,如今再次大军压境,却给自己送来了这一道诏书。
真的欺负我年幼,甚么都不懂么?
这道诏书,朱伦坤是站着听完的,朱怀玉也没有下跪。
被洪承畴派来的那人十分无奈,却又无可奈何。人家现在都反了朝廷了,你还指望人家跪着听旨不成?
听完了诏书上的内容后,两人皆是沉默不语。
朱怀玉是在担心,担心这位侄子会让朝廷的人给骗了,转而和李修文为敌。不料她刚准备出声相劝时,朱伦坤已经开口了:“来人,将此人拖下去砍了!”
稚嫩的嗓音传出来后,朱怀玉瞪大了眼睛,根本就不敢相信,这样的话竟会从自己这年幼的侄子口中说出来。别说是他了,就是自己都不敢轻易下令杀人吧?
恐怕也只有李修文这样的人,才会面无表情地下令杀人了。可如今,自己的侄子居然也变得和他一样了。
送来诏书的那人心中更是震惊,还伴随着恐惧。
他哪里能够想到,眼前这么一个孩童,竟然会直接命人斩杀自己。他很后悔自己接了这么一趟差事,来不及多想,立马跪地求饶道:“小王爷饶命啊,下官只是奉命前来传旨的,小王爷……”
朱伦坤根本就不理会他的求饶,一甩袖子便转身离开了。
两名侍卫将这人拖了出去,一刀下去就了结了他的生命。
————
————
(PS:一年过去了,我又老了一岁,虽然依旧很帅。o(∩_∩)o
新的一年里,祝大家颜值越来越高,钱包越来越鼓,生活越过越好,万事顺心!
另外,感谢“jin”的打赏!)
第315章 既来之则安之
洪承畴布重兵于磁州,孙传庭是路经怀庆府到的开封。
怀庆府表面上是白莲教的地盘,不过看到开封府来了那么多领头的人物,协助白莲教打理政务、操练兵马,谁还会不知道这是李将军的地盘?
在亲眼见到这两府皆是井然有序,以及见识了开封府的城墙防务后,孙传庭暗暗点头,心中十分感慨。
李修文如今所显示出来的才能,就连他都不得不赞叹了,这岂是李自成、张献忠之流能比的?
孙传庭平乱多年,自然知道李自成和张献忠等一干流寇是甚么德性,说是只抢官绅和贵族,实际上每每攻破一城,便会纵兵劫掠一番,军纪十分涣散,又怎么可能会没有欺压百姓的事情发生?
这些人打着起义的旗号,实际上和那山贼强盗本就没有太大的区别。他们杀人放火,无恶不作,完全就是祸害,是大明朝的毒瘤。
李修文也同样是反贼,和他们的所作所为却是天壤之别。甚至是其镇压闹事的书生的残酷手段,孙传庭也没觉得有甚么不妥。
他虽是文人出身,可也带兵多年,自然知道这些读书人大多都是空谈之辈,没事就喜欢跟着瞎起哄。
大明朝出现这么多的流民,导致一遭到有心人的鼓动,便能汇聚出十几二十万的人马,实际上和士绅阶层兼并土地太过严重,是息息相关的。
这些孙传庭心里都十分清楚,只是先前在为朝廷效力,才没有去理会这些事情罢了。他若是敢去谈及这样的言论,还不得让朝中的文官们给撕了?
近日来的所见所闻,以及自身的遭遇,让孙传庭的内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忍不住去想这样的一个问题:“若是李修文将来当真能成事,也算是百姓们的福分吧?”
这样的想法或许有些大逆不道,尤其是对于孙传庭这样饱读圣贤书的人来说,简直就是无君无父,是为大大的不忠!
可这样的朝廷,当真值得自己去忠心效力么?
君主昏聩,时常听信小人的谗言,致使忠心为国之人惨死,焉能不败?
但凡有些才能的人,大多骨子里都有些傲气,尤其是读书人。孙传庭就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因此也有些不服管。他曾多次上疏,献上过许多策略,可因为与杨嗣昌意见相左,并没有得到朱由检的采纳,心里早就有些怨气了。
不过即使如此,孙传庭也没打算彻底投靠李修文,而只是想暂时在开封避祸罢了。
车子停在了一座院子前,门前早已候着一群丫鬟和仆人。
赵元良钻出了车厢,下车来到了孙传庭的车子前,态度恭敬地请孙传庭下车。
孙传庭出了车厢,看到那座宅院后不由得一愣,问道:“这是何意?”
这座宅院单从外边看去,便知道肯定小不了,至少也是四进的院落。
不过这只是表面,实际上占地多大,还得看过后面的院落才知道。只是单看这门楣和门前的石阶,都能知道以前定然是某位高官的居所,再小又能小到哪里去?
大明朝对于建筑规定严格,很多人面上不敢有所僭越,可后院大多都是别有洞天的。
若是以前的孙传庭,住这样的院子倒也符合身份,可他如今早已成了朝廷的钦犯,何须如此礼遇?
“这是将军的吩咐,院子不大,不太符合孙大人的身份,还望您不要介怀才是。”
赵元良笑着答道。看到孙传庭的反应,他倒也没觉得奇怪,这座宅院原先乃是开封府的镇守太监所住,就是李家的院子,在规模上都是比不上这里的。
李修文将这样的宅院送给了孙传庭居住,对他实在是礼遇有加了。
孙传庭心里暗暗叹息,这李修文嘴上是说不勉强自己,可他如此礼待自己,自己若是不为他效力,心里又如何能够过意得去?
果然,跟随着赵元良进了前院,一直走到了第五进院落后,孙传庭便明白了,这绝对是目前整个开封府最大的府邸了。
当然,周王府除外。
这座宅子装饰得十分奢华别致,气派非凡,前厅面阔三间,后堂面阔五间,房屋足足有几十所之多,属于大明朝三品官员的宅院建制。
大明朝有这样的规定:“凡有司官吏,不得于见任处置买田宅,违者笞五十,解任,田宅入官。”
意思就是说,官员在任上不得于当地置办田产和宅院,违反的人要打五十大板,解除职务,其所拥有的田产和院子都要没收充公。
因此,官员通常都不会在任期所在地置办田产,而是选择在自己的家乡买田建房,等到将来告老还乡时,也能当个大地主,住着大宅子,过着舒适无比的日子。
“水太凉”钱谦益,现在过的就是这样的生活。
不过这种现象也不可能完全禁绝,有些人只是在当地买个小院,本身不太张扬,加上没有得罪甚么人的话,也没人会去管这些。
朝廷虽然对地方官员看管得十分严密,却也有许多例外,比如各地的这些镇守太监,就没人敢去管他们。
这些人都是皇帝的家奴,又远离京师,镇守一方,可谓是权势滔天了,就是监察御史们知道了这样的事情,也是不敢随意去弹劾他们的,他们住着这样的宅院也就让人见怪不怪了。
孙传庭站在后堂前沉默了许久,最后只是发出一声沉沉的叹息,对身旁的夫人吩咐道:“既来之则安之,咱们暂且先住下吧。”
————
————
张献忠收到了李修文结盟的请求,也同意了互相合作。不过现在说这个没用,李修文要忙着抵抗洪承畴,他则要忙着跑路。
没办法,听说杨嗣昌亲自督师,已经来到了湖广后,张献忠觉得自己再不跑,就来不及了。
先前湖广的老大的熊文灿,这家伙是个窝囊废,自己还可以四处劫掠,如今杨嗣昌来了,情况就有些不同了。
可以这么说,张献忠先前能够如此嚣张,完全是因为熊文灿怕死,根本就不敢与他较量,那些个将领也压根就没打算和他拼命,才能让他这几万人横行无阻的。
张献忠心里很清楚,杨嗣昌来了,是要和自己玩真的了。一旦朝廷的官兵较真起来,自己还真难以取胜。虽说和答应和李修文结盟了,可那也只是口头上的协议,李修文现在都自顾不暇了,又怎么可能会派兵过来帮着自己抵抗?
想明白了这一点,张献忠决定,立刻、马上、撒开了腿就跑。
不过,张献忠拼了命的跑,左良玉却也是拼了命的去追。自打被封为平贼将军后,左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