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兵在1917》第2694章


运的是,霸权并没有被任何一家独得,这两家想要独享霸权就必须经过一番激烈的竞争。也就是说这两家互相是最大的敌人,反而之前的旧霸主不是那么拉仇恨了。而这就给了英国喘息的机会。
丘吉尔认为二虎相争必有一伤,弄不好还会两败俱伤,当然最好是两败俱伤。乘着这个机会英国可以重新恢复和发展,等到两败俱伤的时候,英国又可以重新加入霸权的争夺,弄不好还能后发居上呢!
老烟鬼很看重这个机会,也认为这就是英国最后的机会了,能不能再次恢复日不落帝国的荣耀就在此一举了。而要实现这个伟大的复兴,怎么样让美国和苏联斗得厉害一点就很重要了。于是乎这就有了李尔文的莫斯科之行。
李尔文去莫斯科的任务简而言之就是挑拨离间,就是火上浇油,就是去破坏苏联和美国之间的克制,让两家大打出手,这样英国才能居中得利。
你想想现在美国和苏联算得上势均力敌,甚至苏联还有一定的优势,这两家短时间内绝对分不出胜负。两家PK的时候,英国人可以居中搅他一个天翻地覆,美国人弱势的时候,就谈英美的特殊伙伴关系,苏联倒霉的时候,就暗地里扯美国的后腿,这样的手段英国实在太熟悉了也太擅长了,丘吉尔相信顶多五十年,最迟一百年,美苏之间必然会分出胜负,而那时候就轮到大英帝国重出江湖了。
当然,这些都是远景规划,暂时的李尔文去莫斯科主要要谈的就是苏伊士运河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英国可是被美国狠狠地摆了一道,虽然成立的所谓苏伊士运河公司英国还是大股东,但谁都知道英国已经没有话语权了。对此英国人是很不甘心的,此次纳赛尔突然对以色列出手,让英国人看到了一种可能,如果能借助以色列之手狠狠地教训纳赛尔,那么在苏伊士运河问题上英国不是没有扳回一局的可能,如果能将苏联或者以色列也引入苏伊士运河公司,那么这个公司内部将变成一团乱麻,为了压制以色列和苏联,美国必然要跟英国合作,到时候英国必然能够赢回一些话语权。而且让苏联和美国在苏伊士运河上直接对掐,那绝对是搓火的好办法,这两家能和平共处?完全不可能嘛,说不定集小火为大火,用不了两天,这两家就会再次打起来。
打起来了不管谁胜谁负,都会有消耗,有消耗就意味着英国可以慢慢的去追,长此以往谁敢说磨不死苏联或者美国。
当然,李尔文也知道事情没有那么简单,不管是美国还是苏联都不是傻瓜会任由英国愚弄,尤其是苏联马上就要上台的某仙人,简直就是狐狸中的狐狸,只有他愚弄别人的,被愚弄的时候几乎是没有的。跟这种人谈条件,等于是火中取栗。
虽然难度很大,但是李尔文也不是完全没有信心,而她的信心在于已经看穿了苏联此次在中东的部署。T共提出停火协议的时候,李尔文就知道这里面绝对有问题了,翻阅了军情五处和军情六处的相关情报之后,李尔文可以肯定摆在埃及人面前的就是一个天坑。这一次犹太人恐怕是准备狠狠地教训埃及人打一个辉煌的歼灭战。而这个目标一旦实现,就意味着整个西奈半岛将全部落在以色列手里头。
而对埃及来说,丢掉了西奈半岛就意味着以色列已经兵临苏伊士运河这一条,甚至可以直接威胁开罗。就等于是让犹太人将枪口顶上了太阳穴。这有多危险还用说吗?
当然,这一切还没有实现,虽然埃及人已经中计,但还没有那么深入,如果能乘早收手的话,自然不会输掉底裤,说不定还能保存在西奈半岛的不少据点,而这就是英国说动苏联的底牌了……(未完待续。)
668
李尔文认为苏联现在是急于帮助犹太人打一个大胜仗,那么一旦英国威胁出手搅局,那苏联就只能就范,否则演了这么久的戏做了这么多的准备全部要付之东流,这样的代价还是太重了。而且英国的要求也不高,仅仅是希望苏联狠狠地修理埃及人,并在苏伊士运河问题上让美国人难受。这种要求可是一点儿也不高,更何况谁敢说苏联就对苏伊士运河一点兴趣都没有呢?
所以在见到了李晓峰之后,李尔文是一上来就积极的试探:“中东和平问题是当前头等大事,英国政府十分关切该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也一直积极地斡旋试图恢复和平……当前的局势下,英国政府认为必须尽早的实现停火,让埃及和以色列脱离军事接触……英国政府愿意为此付出努力,并希望苏联政府也积极的参与其中。”
李晓峰其实没有兴趣见李尔文,因为这个女人从来是无事不登三宝殿,每次都是黄鼠狼给鸡拜年,从来都是不安好心的。而且他这一段要关注的事情也确实比较多,真没有兴趣同英国磨牙扯皮。只不过考虑到英国政坛的不稳定性,以及这个危险的女人跟丘吉尔的关系,见见她看看她到底要玩什么花招提前有个准备也是好的。
而李尔文的开场白也没有让李晓峰失望,这个女人果然是来势汹汹,扯什么和平其实就是投石问路。以李晓峰的政治智商不难听出李尔文的言外之意。她的话里有一个最关键的字眼那就是停火。
似乎乍一听这不过是官样文章,不过是又臭又长的官八股,毫无营养。但是你要这么认为那就说明不适合混政坛了。请注意李尔文来访的这个时间点,这位是在T共的立刻停火协议被安理会否定了之后急吼吼的赶过来的。如果李晓峰没有记错的话,英国在那次投票中也是投的反对票。也就是说英国人实质上也是不同意这份停火协议的。
而现在,李尔文却屁颠颠的跑到李晓峰面前大谈特谈什么停火,什么和平,这尼玛不是抽风吗?
李尔文当然不是抽风,作为丘吉尔的特别代表,她不可能抽风。唯一的可能就是这货话里头有话,有些话是不方便说得太明白,属于只可以意会不能言传。
那么李晓峰就要想一想了——李尔文究竟想要说什么呢?结合英国前后不一致的态度,很显然英国人想说的依然是以色列和埃及之间的那点破事,但绝不是什么停战协议也不是什么和平。排除掉这两项之后,唯一的可能就是英国人发现了点什么,借此准备敲诈一点好处而已。
那么英国能发现什么呢?无非是以色列国防军的后撤是个陷阱,这就是个坑。而发现了这个坑对于英国来说就有了重要的讨价还价的本钱了,这就是想要敲一笔嘛!
对于一般的政坛老鸟来说,基本上十有八九都能从李尔文的话里推导出这么多信息量。但是,请注意,这仅仅是一般的政坛老鸟的水平。对于比他们高一个层次的政坛绝顶高手来说,其实还可以推导出更多的信息。而李晓峰现在也能算作这一类的绝顶高手了。
李晓峰的思考更加深入,或者说考虑得更加深远,英国人仅仅只是为了这一点蝇头小利吗?可以想一想,英国之前一直强调的是英美特殊关系,虽然这种特殊关系还没有完全形成,但英国和美国之间的共同利益确实在逐渐变多,意味着他们未来趋同的可能性更大。在这个时候,英国人如果看穿了苏联设下的全套,基于共同利益方面的考虑就应该通知美国人。而现在,英国人并没有通知美国人,反而跑到苏联来敲诈勒索,这正常吗?
可能某些同志说这正好说明了英国和美国的共同利益并不是完全一致的,可以瓦解分化,是好消息。但是李晓峰却不这么看,曾经站在世界顶端的大流氓会如此简单干脆的认输吗?李晓峰认为是不可能的,英国虽然在走断崖式的下坡路,但是这个国家上一代的政治精英并没有完蛋,丘吉尔一类的老狐狸还有不少,他们这批人依然是有雄心壮志的,就这么简单干脆的服软认输不是他们的作风。
历史上英国霸权的彻底瓦解也是在五六十年代,随着苏伊士运河战争英法的失败以及六十年代黑非洲的解放运动爆发,大英帝国才最后的坍塌。而在这一段时间之前英国人可是很挣扎的,苏伊士运河的军事冒险就是最好的例子。不是大英帝国没有雄心壮志而是大英帝国实在干不过美国和苏联啊。
现在明明大英帝国还在死撑,没道理英国人如此好说话,仅仅是为了敲诈一点蝇头小利就这么积极,这不合常理。李晓峰认为政治上尤其是大国政治上任何反常都不是什么偶然和意外,其中必然有原因。
那么他就必须要好好的想一想,英国人为什么会这么意外了。也不难猜,尤其是考虑到了李尔文特殊的身份,她是作为在野党?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