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咨询商》第173章


描述,估计人数应该在五六千左右,而五千六千的重骑兵,需要至少一万多的副兵,这样一来仅仅是维持五六千的重骑兵就要维持接近两万匹战马,接近两万余人的规模,这个可能性不太大,骑兵是十分昂贵的兵种,汉代在强盛的时候不过才十万骑兵,到了三国时期国力已经衰弱了很多了,作为一个割据势力,曹操是不可能有这么多的骑兵的,更不可能有那么多的重骑兵。
秦琼目前的能力最多组建一千人的重骑兵部队,人数再多就养不活了,他在三角贸易之中可以获得大量的铁矿,这些铁可以用来冶炼打造成自己的重装铠甲,但是他手下目前的军队数量有限,岛上的人口也不多,想要扩军,从自身内部的角度出发其实已经没有什么潜力了,所以这个时候他才会将目光放在外面呢。
其实这件事情有刘志的影子在里面,在之前跟秦琼聊天的时候,刘志曾经提到过东边的倭国的,倭国的人口不少,但是国力却不强,原因是他们的经济差,军队支撑不起来,军队无论是从武器装备还是战术素养上都跟隋军差距很大,而且日军主要集中在日本本岛上,他们是岛国,造船业理应很发达才对,但是因为科技水平太低,他们造不了大船,都只有一些小船,小船带来的结果就是他们承载不了太多的人,也运不了太多的武器装备,而且这些小船的稳定性很差,在海上很容易出事,遇到风暴就要遭殃。
而他选择的对手是九州岛,这里其实并不是倭国人口最密集的地方,但是这里的日军的实力还算是不错,而且这里还有比较丰富的资源,包括粮食铁矿等等在内。
秦琼翻身上了马,在海滩上开始巡视起来,士兵们正在将战马从战船上缓缓的牵下来,这些战马在海上都度过了一段比较煎熬的时间,这个时候都有些受惊,所以骑兵的组建估计是需要一定的时间了。
士兵们正在装卸各种物资,有的还在将组成起来的车辆套在马身上,这些车辆上面运输的多是一些比较重的武器,包括床弩、投石机的部件、霹雳车等等。
整个海滩上都是一片忙碌,靠近沙滩的船只越来越多,此时还是退潮时期,船队没有顾忌,可以抢滩登陆,等到午夜涨潮之后,它们就可以浮起来,并不会一直搁浅下去。
秦琼这一次带了两万军队过来,首战告捷之后,士兵们的士气明显是提升了很大一截,这个时候喊着号子将一批批装了各种物资的东西从船上引下来,而他们使用的工具就是之前刘志交给他们的斜面和滑轮,当然了,这些东西学起来并不困难,道理也很容易懂。
倭国派遣五百人过来,到底是什么意思?秦琼还在推测之前的那件事情,虽然这支部队被罗成全歼了,但是他的心却并没有因此而感到安心,反而是感觉到有一些不安,不知道是不是自己这边的行踪真的泄露了,还是说这只是一个巧合。
这当然只是一个巧合,路过这里的倭国首领其实是一个倭国的将军,他是准备出海的,这一带的地理位置比较好,是一出比较平缓的沙滩,他选择了在这里上船,准备前往对马,对马岛此时并不完全算是倭国的领土,但是岛上已经有倭**队驻扎了,而从汉朝延续至今的对马国其实只能算是一个小国,其中新罗人对他虎视眈眈,所以倭国对对马岛很是重视,并且跟百济结了盟,用来保护对马岛和牵制新罗国。
派驻到对马岛的军队算是出国驻守了,每隔一段时间就要进行一次轮换,这一次刚好轮到九州岛这边出兵,而这支人数为五百人的军队就是要出兵对马岛的倭**队了。
为了凑齐这五百人,九州岛的倭军将军中精锐的士卒都集中了起来,从其中挑选了五百人,然后将最好的武器装备都给了他们,让他们努力的变成一支看上去很能打的军队,这样的话等到他们到了对马岛,就能够震慑住觊觎对马岛的百济人了。
这也就是为什么之前罗成在跟这支军队接战的时候,说对方是一支战斗意志很强的军队,因为对方毕竟是数万人之中挑选出来的精锐。
不过他说对方的武器装备太差了,这就实在是有些不给面子了,这五百人的装备是倭国最好的装备了,如果他们的装备都算是差的话,那么其他的日军的武器装备就跟烧火棍没有区别了。
而此时,罗成的军队已经拿下了左口岭,这个地方的位置确实是有些重要,不过这里根本就没有倭**队驻守,而且之前秦琼说的主城,罗成又看了好几眼,确认没看错,这城池也实在是太简陋了一些吧!这真的是主城吗?怎么感觉城墙是土坯的,而且高度还不到一丈高?
要不打打试试?
下一刻,五千杀气腾腾的隋军士兵呐喊着冲了出来,杀向了远方的城池!(未完待续。)
第一百二十四章 不经打
这座不知名的小城市,其实规模还比不上中原随随便便的一座县城,在隋军将士的眼中,这个城池除了穷和寒酸之外,就没有什么词合适来形容了。
罗成的进攻其实很唐突的,他的军队并没有攻城梯,更别说是云梯了,但是在他看来,高度只有一丈的城墙,自己轻轻一跳就能跳上去,至于普通的士兵,叠个人墙,踩个肩膀,想要上来也不是什么难事,所以根本就不需要攻城梯,要是拿上了攻城梯反倒是不太好,因为攻城梯实在是太长了,架上去的话可能会比城墙还高不少,如果是斜着放着的话,又太容易滑下来。
城中的倭军根本就没有防备,隋军刚刚往这边冲的时候,他们居然还聚集在城头上议论,感觉这些人很奇怪,长得又高又大,还穿着一身黑不拉器的不知道是什么东西,脑袋上顶着的也不知道是个什么,看起来总是很别扭,结果等到对方接近了,发现对方的脸上扭曲而狂热的表情,和那扑面而来的杀气的时候,他们这才反应过来,对方这是要来攻城啊!
城头上顿时一片大乱,铛铛铛的警报声刺耳的传了出去,但是还不等守军准备好隋军就已经冲破了城门,杀上了城墙,冲进了城内,犹如凶猛的洪水一般冲开了守军的防线,这让倭军和城中的百姓都没有防备,城内顿时一片大乱。
罗成骑在马上,在城中肆意纵横,将一个个正在溃逃之中的倭军士兵刺翻在地,他一路冲过来简直势不可挡,这座城池的守军简直是不堪一击,比起中原的府兵都要弱上太多,完全就没有战斗力,士兵们在他们冲破了城门之后基本上没有做出什么像样的抵抗,连巷战都不敢打,就知道抱头鼠穿,守军的人数还不少,一跑起来就显得人数更多了,结果隋军这般也四散追杀,城中顿时就大乱了起来。
他对此事倒也不太想管,吩咐下去,让士兵们不要大肆屠杀,他自己带着人向着城中最高最大的那一座建筑杀了过去,那里估计是类似于城主或者是郡守一类的人的所在吧!
这座不知名的小城池其实是倭国在九州岛上为数不多的城池,倭国的历史算是比较长了,但是这个时候的整个国家其实并不完全能够算得上是一个国家,隋朝时期,倭国并不是一个国家,而是三十余个国家,大业三年的时候,倭国国王多利思北孤遣使朝贡,向隋帝表达自己对天朝上国的仰慕之情,表示自己羡慕隋朝的强大,愿意每年像隋朝派遣一批遣隋使,来学习天朝上国的利益和文化,当然了,他们也想学习隋军的军事。
隋炀帝览之不悦,谓鸿胪卿曰:“蛮夷书有无礼者,勿复以闻。”
就是不想再听到这样无礼的使者,以后蛮夷给我们写国书,里面写的内容如果粗鄙不堪的话,就不要再让我看到了。
然后过了一年,到了大业四年,隋炀帝派遣了文林郎裴清出使倭国。
隋书上是这样记载的:清度百济,行至竹岛,南望罗国,经都斯麻国,乃在大海中。又东至一支国,又至竹斯国,又东至秦王国,其人同于华夏,以为夷洲,疑不能明也。又经十余国,达于海岸。自竹斯国以东,皆附庸于倭。倭王遣小德阿辈台,从数百人,设仪仗,鸣鼓角来迎。
说是他从百济出发,向东行驶,像是到了一个叫做竹岛的地方(不知道是不是今天日韩争论的竹岛),然后就经历了许许多多的小国家,甚至有一个叫做秦王国的国家,当地的人跟中土的人长的一模一样,裴清大吃一惊,以为自己到了传说中的夷洲,却一直弄不清这一件事,然后他又经过了十几个国家,这才到了倭国的地盘,倭国的地盘是在一个叫做竹斯国以东的地方。
从这一段内容里面可以看到,当?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