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咨询商》第159章


而此时,他不再希望自己的两个儿子在这里争权夺势,大唐的内部必须要尽快的稳定下来,再这样持续下去,局面就会迅速的恶化了。
所以,在他的默许之下,这一段时间之内,李建成做了很多事情,比如说这一次的****,比如说他加强对军中将领的拉拢,李渊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他做的不是太过分,他都不会出手干预。
而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李世民才不得不上京一趟,李建成的动作频繁固然是其中的一个原因,但是最关键的还是父皇的态度,如果李渊开始明确支持太子李建成的话,那他李世民手中的实力固然现在很强,但是将来也不一定能够维持住他的权势,而且他想向上再进一步的话,就很困难了。
胡开从衣袖中掏出一张折叠好的纸条,交到李世民的手中。
造纸术其实早在东汉时期就已经发明了出来,但是这个时候,造纸术依旧不是很发达,造纸的工艺复杂,而且成本高昂,印刷书写需要的纸张大多都是宣纸,这种纸张的质量好,价格也贵,所谓李白写诗导致的洛阳纸贵,只能说当时的纸张本来就贵,并非全是李白的功劳。
胡开将这份纸交给李世民的时候,刘文静有意识的看了胡开一眼,胡开拱了拱手,告了罪,表示自己并非有意开罪他。
李世民却不会理会下面的这两人的这些小动作的,他快速的拆开了看了一眼,眉头微微皱了起来。
这纸上的内容是墨羽在巴蜀一带打入萧铣和李孝恭军队内部的人各自获取的情报,根据两边的情报,李世民心中一拧,自己的这个表哥也不知道该说他是运气好,还是说他的能力确实出众,这样一份大功劳直接照着他的脑袋上砸了过来,想要不捡起来都难啊!
叹了一口气,随手将这份情报叫到了刘文静的手中,刘文静看了几眼,眉头也皱了起来。
这份宣纸上的内容并不多,但是记载的内容却很关键。
原来,在萧铣造反之后,他的部下人数越积越多,但是将领之间的整合却做得很糟糕,互相之间难以约束,互相不服,为此还发生了好几次互相攻伐的事情,萧铣本不是一个优柔寡断的人,但是这件事情却很是棘手,他的谋士岑文本建议他快刀斩乱麻,尽快肃清军纪,不要让下面的将士们养成为令不遵的情况,要是到了那种地步的话,他的统治根基也就动摇了。
萧铣深以为然,于是派人四处去宣扬,但是当时梁军阵中已经形成了以董景珍、郑文秀、张绣为首的派别,他能够控制的只有雷世猛、许玄彻、徐德基等人手中的军队。
董景珍三人之中,郑文秀的实力最弱,岑文本建议萧铣拿郑文秀开刀,萧铣深以为然,这个时候陈棱的军队已经从荆襄撤走,李孝恭刚在汉中吃了败仗,西梁外部的局势其实是最宽松的时候,他认为时机已到,是清理内部的机会。
结果也确实如岑文本所预计的那样,郑文秀实力不强,在西梁军的围攻之下,兵败被擒,而他本人被押回了成都,成都此时被称为蜀郡,但是西梁建国之后便不再沿用隋朝旧址,学着晋武帝改蜀郡为成都,为西梁国都。
郑文秀被扣上了二十多条罪状,最后被当街腰斩,消息传出来之后,董景珍和张绣都有些发怵,而岑文本又向萧铣建议,说是一味的打压不行,必须要刚柔并济,一面给他们施加压力,一边要给他们看到希望,最好是能够分化瓦解他们,不能让他们抱起团来。
所以他毛遂自荐,前往张绣的军中,劝说张绣抓住机会彻底的投效萧铣,张绣为人没有什么主见,别人说什么他听了之后都感觉很有道理,一下子就被岑文本给说动了,一边按兵不动,一边再次向西梁表露忠心,并且表示只要度过这一次的危机,他愿意放弃手中的军队,回到成都做一个富家翁!
萧铣心中大喜,虽然嘴上还是表示惋惜,再三挽留,但是却巴不得他立刻就交出手中的军队。
而在这件事情成功之后,萧铣心中非常的高兴,一时间豪气冲天,东边一直困扰着他的陈棱部此时已经北上,放弃了荆襄,武昌城的守军力量十分的薄弱,而江南一带因为宇文化及的败亡,所以空出了大量的空地,尽管杜伏威带兵趁机钻了进来,但是杜伏威实力有限,不足为虑,他西梁军此时已有精兵强将四十余万,大有一举扫清宇内的气概!
于是萧铣便犯了很多人都会犯的急功近利加上骄傲自满的毛病,他不停岑文本的劝告,没有选择彻底的消化吸收张绣和郑文秀的军队,而是下令让张绣出兵去讨伐那董景珍,说是对他的考验,还让雷世猛带兵在后面跟着,监督和威逼张绣。
而张绣正在彷徨忐忑的时候,董景珍自己一个人悄悄化了妆,只身来到了张绣的军营之中,然后自己绑了起来,来到了张绣的面前。
张绣起初十分的高兴,就要将董景珍抓住拿回去领赏,不了那董景珍居然在他的帐中嚎啕大哭起来。
张绣只当他是惧死而悲,于是出言安慰。
那董景珍就是等他开口的机会,这个时候抓住机会,当即就说道:“前年醢彭越,往年杀韩信’,您没听说过吗?”
张绣大吃一惊,连忙询问何出此言,董景珍回答道:“梁王生性多疑,比之曹操犹有过之,更何况是那汉高祖,今日他遣你来杀我,他日就能够遣别人来杀你,我们都是一样的命运,有何必自相残杀?”
张绣是一个很没有主见的人,之前他被岑文本几句话就给说动了,这个时候董景珍又是没花多少口舌,就又给他策反了,他一听之下,觉得董景珍说的很有道理,自己这边好像确实是被那梁王当了棋子,一时之间心中的倒也有些激愤,于是跟董景珍商量着看要怎么办!
董景珍说,梁王杀了郑文秀,必定也不会放过我们两个,为今之计只有我们两个先下手为强,抢先一步杀到成都,杀了梁王,破了城池,才有活命的机会。
张绣深以为然,当即跟董景珍定下盟约,两人合兵一处,准备杀向成都,如果事情真的是这样发展下去的话,虽然唐军有可能会占到一些便宜,但是能够占到多少便宜却也不好说,不过董景珍此时已经决心降唐了,他派人私下联系了信州总管李孝恭,约定时间向李孝恭的唐军输诚,并且表示愿意替唐军打开蜀中门户,将唐军引进巴蜀!
这等于是送给了李孝恭一个天大的功劳,而西梁兵强马壮,军队数量超过四十万人,李渊派李孝恭去巴蜀,原本只想保护自己的那边的安全而已,之前李孝恭带着唐军跟梁军交战,双方互有胜负,但是唐军也没有占到多少便宜,而此时一个大到足以灭亡西梁的机会摆在李孝恭的面前,他没有理由不紧紧抓住,而如果他灭掉了西梁的话,那他李孝恭的名字将会威震四海、扬名天下!到时候太子借着这股气势,必定能够扳回不少的场子!(未完待续。)
第一百一十二章 后局
李世民是想拉拢李孝恭的,他事实上也这么做了,墨羽在南边是安排了自己的人手的。甚至可以时候这场董景珍投降的事件里面就有墨羽的影子,但是这件事情未必能够让李孝恭变节,而太子这边对他也是非常的关心,生怕这个人会脱离自己而去,所以李世民尽管让墨羽找机会下手,但是成功的概率其实他是没有底的,可能,还不到三成的把握吧!
果然,胡开这边迟疑了一些,最后回答道:“殿下,南边只怕是很难得手,东宫那边的人马已经南下,我们必须要赶在他们之前挑明我们的态度,但是李孝恭必定是已经是得到了消息,知道太子的人就要抵达,所以此时只怕是难以成功。”
“嗯,我知道了!确实是有些仓促!”
李世民叹了一口气,却也有些释然。
“不过如果我那表哥能够知趣一点,将自己置身事外的话,这事情总归也是在我们能够接受的范围之内,如果他冥顽不灵的话,那就····”
刘文静注意到,李世民说这话的时候,右手握紧成拳,攥得紧紧的,眼神之中寒光一闪,显然是动了杀心。
而视线转向东部,在淮河的出海口,向东北方向去的海面上,此时的东南风吹起,将一艘艘满载的大船上的风帆鼓起,船上划桨的船工都已经停了下来,这些大船底层可以划桨,但是到了海上的话还是需要靠风,不然的话要划着船跑只怕是要累死人。
这支船队的旗号很奇怪,不是唐军的其实也不是隋军的气质,红底黑子,上面写了一个大的秦字,远远的看上去倒是有些像李世民的秦军,不过李世民的军队驻扎在潼?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