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咨询商》第154章


一路上刘志都在推测对方的身份,不过他偶然间看到了对方腰间挂着的紫金鱼袋,隋唐时期的官员佩戴金鱼袋之风已经开始渐渐的兴起了,但是实际上这个时候执行这一做法的主要还是唐朝,从唐代开始是:三品以上紫袍,佩金鱼袋;五品以上绯(大红)袍,佩银鱼袋;六品以下绿袍,无鱼袋。官吏有职务高而品级低的,这种规定一直只需到了清代,持续的时间非常长。
而只有三品以上的官员才会有紫金鱼袋,这个人年龄这么小,看上去也不像是文官,倒像是军中的将领,而且官职还不低,三品以上,那会是谁呢?
唐军之中的三品以上的年轻将领不是没有,最有名的就是秦王李世民了,但是李世民的身份是亲王,亲王的官职是一品大员,他们不需要佩戴紫金鱼袋,需在冠冕上加以区分。
而除了李世民之外还有李孝恭、柴邵这两人。
但是李孝恭今年至少已经23岁了,看上去不会这么年轻,而柴邵的年龄他记得比李孝恭还要大,差不多今年26岁了,而且李孝恭在巴蜀、柴邵在陇右,这两人都不太可能在这个时候出现在长安,难道这个人真的而是李世民?
不过李世民此时不是应该在潼关吗?他既然是在潼关,为何要只身跑到长安来,难道他不知道自己到了长安是有性命之忧的吗?
而一路上这样想着,他心里其实有些捉摸不定的。
不过此人的身份大致已经推测出来了,此人就是秦王李世民,没有别人了。
“三位贵宾,我们到了!”
不知不觉三人就已经进了城,来到位于朱雀街东侧的隆庆坊,这里靠近东市,是人流量比较多的地方。
在这样的地方,拥有一处府邸,那代价是十分的昂贵的,后世有人做过统计,在唐代买下一座宅院,要花费三十多万元,当然了,这是后世换算成人民币的代价,即便是在后世也算是比较便宜的。
不过这里是长安城,而且是靠近东市的朱雀街,房价是多少只怕是很难低下去了。
“寒舍简陋,诸位不要嫌弃!”
年轻公子请众人进了院子,这宅院从外面看上去不算是很显眼,但是里面的空间却是真的不小,几人在里面转来转去,前后过了七八个院子,这还都是一些可以去的地方,不涉及居住的私人地方,然后这人才让府中的下人将他们带去了为他们准备的院子去了。
分给三人的院子不是很大,但是却显得很清新典雅,还是古人的欣赏水平高,这样的院子刘志心里是十分的满意的。
相对于秦汉时期建筑的大气磅礴,经过了两晋和南北朝之后,隋唐时期的建筑特点是气魄宏伟,严整开朗。舒展而不张扬,古朴却富有活力,相对于秦汉时期的宏伟建筑来说,少了一丝严肃,多了一份婉约,这一点在宋代之后又发生了较大的改变,而历经蒙古人的破坏之后,到了明代,整体建筑特点已经大相庭径了。(未完待续。)
第一百零八章 梦回长安
很奇怪,也有点理所应当,刘志之前猜到了这贵公子的身份或许是那李世民,但是他带着自己来到了这出位于隆庆坊的私宅,并不是秦王府。
这人既然这样做,或许是不愿意让人知道他的身份,这样解释起来的话倒也合理。
如果是这样的话,多半他此次回京是刚到,而且还是偷偷回来的。
太子李建成虽然折了一臂,齐王李元吉殒命河东之后,太子一脉在军中的实力大打折扣,而这事李建成未必没有责任。
李氏四兄弟从小一起长大,李元吉有几分能耐李世民不可能不清楚,而李元吉出兵河北,准备去讨伐窦建德他也是清楚的,甚至他的麾下还有细作探知到了窦建德那边的安排,或许早就已经知道了窦建德的打算,但是他在关键的时候却出兵缓慢,等到李元吉在前方兵败之后,这才慢吞吞的带兵去击败了那宋金刚,占领了太原,虽说李元吉的死跟宋金刚也有很大的关系,李世民的这一做法在某种程度上也算是为李元吉报了仇,但是他的真正目的恐怕就是去抢地盘的,宋金刚兵少将寡,根本不是精锐的唐军的对手,而他轻而易举的占领了太原及河东的大片地区,极大的扩充了自己的势力。
这一点相比******的人甚至是李渊都能够很清楚的看出来,而最后李密跟窦建德联手向关中进军的时候,正是在太子一派人的坚持之下,李渊才会连发上十道圣旨,让李世民撤军,太子在这一点上实际上是利用而李渊的心思,为自己的党争扳回来了一局。
李渊是上位者,他不希望大唐的根基受到动摇,而大唐的根基在哪里?
很显然就在关中,而李世民的这支部队虽然有些脱离他的管控,但是这支不低是目前维护大唐统治的基石,他们一定不能有事,而河东的局势当时已经很不好了,窦建德刘黑闼的军队都已经快要完成对李世民的包围,就算是自己的次子和四子能征善战,李渊还是不想让他们冒险,因为一旦他们败了,那大唐的屏障也就没了,虽然河东之地丢了很可惜,但是只要保存了自己的实力,那么将来还是能够夺回来的。
而对于太子李建成而言,他考虑的就是不能让李世民吞下这一块肥肉,河东之地丢了对李建成的打击很大,所以他更加不可能让李世民舒舒服服的吞下去,于是这才在李渊面前旁敲侧击,鼓动李渊给李世民下旨,最后造成了这样的一个局面。
李世民如今的处境其实是很不妙的,当初他率军准备进京的时候,就是李密的隋军到来解了围,那一次是刘文静的算计,算计着宇文化及回来偷袭隋军,他们谋划的是洛阳,但是只可惜最后功败垂成,计谋没有得逞,反而是让李渊李世民父子之间心生间隙,这成为了一个很严重的隐患。
这些大局刘志以前就知道,在河东的时候,尤其是在太原的时候,他就已经想过,如果他是李世民的话,他要如何破局,眼下李世民拥有最强横的实力,但是李建成却站住了道义上的制高点,而且身边的人脉也比李世民要丰厚,而且李世民不能直接翻脸,因为这个时候外面还有强敌环绕,如果说真的有什么办法的话,那大概就要看李世民跟李渊父子之间的隔阂能不能消除了。
三人在小院住了下来,前几天李世民还会过来跟刘志说说话,带他在府中走走转转,只是没有出府,而之后他或许是有很多事情要忙,便没有自己过来,而是让府中的管家安排了人手带他们游玩长安。
刘志心中明白,这李世民多半是不敢公然在大街上抛头露面,怕被太子一脉的人发现了行踪,这个时候的京兆尹还是李建成的地盘,李世民在这里讨不到便宜。
原本刘志一直以为长安城的规模没有洛阳城大,因为杨广放弃长安城选择洛阳定都,不仅是因为他为了摆脱关陇贵族,而且还有洛阳城更新,更安全,更能彰显他的文治武功这几点在里面。
洛阳城他当初去过,还顺便帮了守城的小越王杨侗一把,这个时候当初的越王已经成了大隋的皇帝,但愿他不是隋朝最后的一个皇帝。
洛阳城的规模和宏伟的建筑给他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无论是气势恢宏的定鼎门、应天门还是紫微宫、九州池都令人目瞪口呆,定鼎大街的笔直和宽广、紫微宫和天堂的金碧辉煌,都让人为之震撼,整个城市被四纵四横的几条大街和数十条笔直的小街道分割成了一片一片,非常规整的区域,即便是后世布局最好的城市,在城市规划上面都比不上洛阳城的规划。
而且不仅是看得见的好处,杨素在修建洛阳城的时候,对于洛阳的地下排水、疏通都十分的重视,洛阳城不会出现积水的现象,后世动不动就出现在大城市的看海,在隋唐时期是很难出现的,这一点上,古人的智慧是真的不能小觑。
而长安城跟洛阳城却又有不同,和洛阳城的朝气蓬勃不同,长安城多了一份厚重,承载着西汉两百多年的历史,加上南北朝风风雨雨的洗礼,长安城在隋朝重新焕发了生机,而整个城市虽然已经不是强汉时期的都城,甚至在位置上都有很大的偏差,但是那种深埋在关中百姓骨子里面的厚重和淳朴,却一直延续了下来。
而且,长安城的规模和声势其实一点都不逊色于洛阳,虽然这两者真的不好区分到底谁大谁小,单纯比较大小好像也真的没有什么意义,而无论是长安城还是洛阳城,都有气势恢宏,布局规整这些特点。
不过这个时候的长安城,缺少了盛唐烟云的哪一种滋味。
连年的战乱兵祸,对于关中的打击其实很严重?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