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咨询商》第142章


馔焉怼?br />
他让人给秦王李世民写了一封信,请求他出兵救援齐王李元吉,但是还不等他的信送到,太原方向又传来噩耗,刘武周和宋金刚两人起兵进攻山西,此时太原城已经危在旦夕,守城将领急急忙忙的跑过来向他求救,这让王世充的心跌倒了谷底。
看来这一次,太原跟齐王,大唐必须要做出取舍啊,关键是做出取舍的这个人是李世民,不是李渊,纵容李渊因为父子情深,很想救李元吉,但是他也鞭长莫及,李世民本来就跟李元吉不和,此时更加没有要去救他的理由了,而他肯定会出兵河东,拿下太原,这样一来,属于他秦王的地盘就会扩充很多了。
王世充不敢继续待在河北,于是连忙率军返回关中,河东他也不敢再继续待下去了,一旦李世民的军队进入河东,难保他不会对自己动手,毕竟齐王是站在太子这边的,而他也算是太子的人,所以李世民必定不会容他,出手解决他的可能性极大。
王世充一走,李元吉更加是孤掌难鸣了,而李世民果然如王世充所预料的那样,率军度过黄河,向北进攻太原。
刘武周和宋金刚占据太原还没有多少时间,就听到李世民率军前来的消息,这让他们感到很不悦,按照事先他们跟窦建德的约定,这打下来的地盘可都是属于他们的,虽然他们趁着唐军主力东进,太原防守空虚的时机抓住了机会,找到了一个空档,但是这太原城并不是白白的来的,他们攻破城池也是折损了不少的人的,要是李世民再晚来十天半个月的,等到他们将这里的财物珠宝和人口都掳掠一空的话,那么就算是把太原城拱手相让,他们也不在乎,但是现在他们才刚刚进城,屁股都还没有坐热,就要被撵出去,这是无论如何都做不到的,所以他们立刻带兵南下,准备趁着李世民立足未稳之际,将他赶出去。
而此时,当秦王李世民的军队到达了河东之后,王世充的人马也度过了黄河抵达了关中,并且第一时间派出快马信使向唐庭报告齐王李元吉一事。
事情传开之后,李渊闭上了眼睛,久久不语,他知道自己的这个儿子只怕是凶多吉少了,逃是逃不出来了,就看窦建德会不会拿他的性命来与自己做一笔交易。
而李建成则更加的慌乱,李元吉是他的左膀右臂,又是他的亲生兄弟,虽然李元吉才学不高,但是他毕竟是一个亲王,而且手中还有一支实力雄厚的军队,还镇守一方,一旦他兵败被杀,自己在军方之中的实力可谓是大大的折损了一臂,而李世民还会将战略要地太原拿在手中,这局面对他是越来越不利了。
窦建德并没有跟李渊想到那样会刘李元吉一命,在围困唐军十五日之中,唐军曾多次组织突围,但是一一被夏军所化解,难以突围,而见到突围无望,士兵们都开始争相向夏军投降,时间一长,唐军已经是投降的多,坚持的少了,夏军趁机发动进攻,剩余的唐军根本无力抵挡,被杀得大败,李元吉化妆成一名小兵,企图逃跑,但是却被夏军士兵抓获,窦建德本来不打算杀他,但是在臣下的建议之下,最终还是杀他立威,可怜李元吉在自己的第一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之中就送了命。
李元吉一死,窦建德趁势向西进军,而此时李世民跟刘武周鏖战三场,互有胜负,刘武周麾下有一员猛将,叫做尉迟恭,此人武力超群,勇不可当,唐军先锋被他一再破营,立足未稳之际便已经连败三场。
李世民爱惜其武艺,不忍他喋血沙场,于是亲自出阵劝降,表示只要他愿意归降大唐,自己必将厚待于他,并委以重任。
尉迟恭性格高傲,于是反问李世民:“你既然劝降我,那就拿出足够的实力出来,我这个人只服强者,你要是打不过我,我绝对不可能背主!”
李世民于是派遣帐下第一猛将李元霸出战,李元霸一出阵,顿时风雷变色,狂风大作,唐军士兵们露出疯狂的神情,一个都大声呐喊起来,而刘武周这边的士兵脸上都在气势上输了一筹,李元霸的气势实在是太过于强横,以致于他扫了众人一眼,那种阴寒的杀气便已经让大家都胆寒了,丝毫生不起与之为敌的心思和胆量。(未完待续。)
第九十九章 建德称臣
尉迟恭见到李元吉,本以为是一个长得五大三粗的猛将,但是见他身高不足六尺,浑身上下瘦的皮包骨,看起来一点都不像是战场上的一员猛将,但是他手中的那两柄犹如磨盘大小的铁锤却又是实实在在的存在在他的手中的,那一对打铁锤的分量绝对不在五百斤一下,他既然能够轻松的使用这种兵器,那么琅琊榜上关于他的叙述多半就是真的了。
琅琊榜上将李元霸列为第一好汉,尉迟恭本来还颇为不服,他虽然也榜上有名,不过却是十名开外,两人的排名相差甚远,习武之人皆有争强好斗之心,见到比自己强的,自然就像去比试一番,争一个高低,所以,即便明知对方的实力在自己之上,尉迟恭还是战意凛然。
“殿下,您不是有意组建一支玄甲军吗?我看着尉迟恭倒是一员合适的将领,殿下可不要让赵王殿下伤了他的性命!”
李世民出征的时候将程知节和房玄龄留在了潼关,他们一文一武,刚好能够稳住局势。
而他的身边则带着李元霸跟刘文静,这两人一人出谋划策,一人陷阵冲锋,正好合适。
“玄甲军一事不可操之过急,眼下父皇猜忌我日益加深,我不可在这个时候再组建玄甲军,不过玄甲军一事宜早不宜迟,等这个风头过了,我迟早还是要组建的,你说的没错,尉迟恭确实是很合适,他为人刚烈,打仗勇猛,我要的就是这样能打仗,能冲锋,不需要有太多权谋的勇将,虽然元霸也很合适,但是他的杀心太重,每打一仗势必会大肆杀戮,我担心他自己会被自己的心魔吞噬,到时候只怕是连我都难以影响他了。”
李元霸自从离开了紫阳真人和天龙观之后,他的性情就开始转变,他本来智力就异于常人,加上常年征战沙场,导致他嗜杀成性,每次大战数他杀的人最多,因此军中的将士对他既敬佩有畏惧,敬佩的是他的武力和他的勇敢,在战场之上,带头冲锋的武将是最能激起士兵们的热血的,更何况这个武将还是一个战无不胜的战神,那他在军中的人气就更高了。
但是另一方面,因为他嗜杀成性,导致士兵们渐渐的都感到心底发寒,这样的杀神出现在他们的身边,毕竟是有些让人寝食难安的,所以他们私底下偷偷的给李元霸起了一个外号,叫做杀神。
李元霸事先被李世民叮嘱过,让他不要伤了那个使铁鞭的黑脸将军,因此他虽然心中不乐意,但是还是没有下狠手,面对尉迟恭的进攻,他只用了一只手,坐在马上,动也不动,仅用一只手的战锤抵挡,但是单凭这样,尉迟恭就占不到半点的便宜,每一次的交手,李元霸都岿然不动,而他却经受不住双方交手时从对方那里传来的那一股大力,几招过后,他的右半边身子都开始微微颤抖起来,尉迟恭只感觉到自己半边的身子都被震麻了,手臂乃至肩背腰身都没了力气,只能用左手勉力支撑。
他心中骇然,难道这就是琅琊榜第一高手的实力吗?瞧他的样子,估计还没有使出三成的功力,甚至自始至终都没有挪动半步,却已经将自己逼到了如此地步,这如果是他使出了全力,那该是多么恐怖的一件事情。
刘武周和宋金刚的脸色都不太好看,场面上尉迟恭完全是落入下风,只要李元霸愿意,随时都能取他的性命,他们都偷偷的看了一眼军士们的表情,将大家相比之前显然是士气下降了不好,而只要尉迟恭一败,唐军必定趁势掩杀,到时候只怕他们就要一败涂地了。
刘武周给宋金刚使了一个眼色,让他带着军队缓缓的撤退,后军和中军先撤,前军殿后。
李世民并不是在看戏,他早知道刘武周要跑,字啊李元霸出战的时候,他就已经给左右两军下令,让他们悄悄的摸到刘武周军队的两翼跟背后去,截断他们的退路,准备发起总攻,此时刘武周刚刚一动,他就立刻下令进攻,唐军阵中传来了一阵急促的鼓声,在战场上,这阵鼓声传出去了老远,而就在鼓声响起之时,刘武周军中传来了一阵急促的鸣金声,这是撤退的命令,尉迟恭虚晃一鞭,拔马便要撤退,但是一直没有动的李元霸却在这个时候动了,只见他双脚在马背上一点,纵身一跃,凌空向下抓来,这一抓在尉迟恭的眼中充天塞地,避无可避,躲无可躲,令人无力反抗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