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咨询商》第111章


刘志此时此刻为什么会出现在海上,这还得从之前杜伏威派人来找他说起,他知道随着天下局势的日渐焦灼,自己肯定是不太可能永远置身事外,三国时期,身处卧龙的诸葛亮就是如此,就算是刘备不登门拜访,也会有张备、曹备、王备等人拜访,他当时虽然自比管仲,但是名气却并不是很大,也只有荆襄书院的那些人知道他有大才,而外人知道的不多。
可是刘志跟他可就不一样了,他因为发布了琅琊榜,设立了琅琊阁的缘故,此时已经是天下皆知,虽说世人并不清楚他的真实身份,但是大家都知道在琅琊山上,有一个琅琊阁,住在琅琊阁里面的琅琊阁主有经天纬地、运筹帷幄之才,所以觊觎他琅琊阁,准确说是他刘志才华的人实在是太多了。
而如果局势平衡的话,他还有机会保全自己,但是现在大家明显都进入到了相持阶段,而江淮一带的杜伏威,苟延残喘的杨广,都对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甚至不惜使用一些特殊的手段来得到他,这让刘志很是警惕,他如果是自己一个人的话,那也倒还好说,但是因为他琅琊阁的名气,使得很多穷苦百姓依托于他,如果因为自己的缘故连累到他们的话,那刘志心里可就很过意不去了。
因此,他早就计划好了,要将自己的身边的这些人都搬到另外一个地方去,这个地方早在几百年前就是中国的土地了,只是上去居住的人很少而已,自己带的这些人都是农户,让他们登岛的话将会大大加快这里的开发和建设,让它的发展也跟上中原的节奏,不至于成为某些人眼中那些可要可不要的地方了。
“阁主,船家们发现前面出现海岛了!”
一名琅琊阁的成员兴奋的跑过来对刘志说道。
刘志闻言大喜,向东望去,果然见到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隐隐可见的海岸线,这应该就是宝岛台湾了吧!
见到远处的地平线之后,船上的众人也都兴奋了起来。
他们中间除了几十名船工之外,其他大多都是普通的农户,而且还是生活在内陆地区的农户,很多人都是头一次看到海,更别说是出海航行了,所以在这一路上,很多人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晕船反应,古代的船可远没有后代的那些船那样舒适,它们的吨位更小,抗风浪性更差,适航性和舒适性远不如后世的大船,所以大家出现晕船反应也是在刘志的预料之中,他早就准备了一批药材,这些都是他从那些有经验的渔民和经常出海做生意的海商手中收集到的药方,对晕船具有不错的效果。
很快,前面的海岸线就渐渐的越来越清晰了,船上众人的心情也全都兴奋甚至是躁动了起来,一些人甚至嫌弃大船速度太慢,恨不得自己跳下海直接游过去,他们在船上呆的时间太长了,以致于腿脚都有些发软了,这个时候见到陆地,都迫切的想要登上陆地,船上的日子实在是太不好过了。
不仅众人如此,就连刘志也不例外,他的居住条件可比普通的农户要好得多,但是即便如此,在船上这样狭小又晃动的空间上,他还是觉得很不舒服,因此这个时候他也渴望着想要尽早的登陆上岸。
他们眼前的这个岛屿就是台湾岛,不过现在隋朝将台湾岛称之为流求,这两个字后来稍微的改动了一下,用在了台湾岛北边的琉球群岛上面去了,因此台湾岛也有大琉球之称。
此时流球并未有朝廷驻军,也没有朝廷的官员和管理人员等岛,尚处于十分落后的原始文明阶段,主要是部落文明的存在。
因此,这里也没有港口可以容纳他们的这些大船,想要直接靠岸,那只能先派人用小船上岸,看看岸上的情况是否安全,然后再让船上的人员乘小船上岸,而船上的物资要么用小船分批装载运上岸,要么就修建一个大的港口,然后让船队可以停靠。
这两种装卸方式一比较,肯定是后一种更加方便快捷,但是他们没有码头,建造码头和港口是需要很长时间的。
“阁主,您喊我?”
刘志换上了一身短衣,准备跟着第一批的船员上岸查看,短衣比较轻便,也不太招风,就算是不慎落水,也不会因为兜了太多的水而划不动水,其他船员也基本上如此,他们准备了干粮、水源、火种甚至是武器,显然是做好了一切的准备的。
“嗯,你跟我一起上岸吧,我们上去打探一下情报!”
刘志一边整理自己的东西,一边对这人说道。
刘志身边这人年级不大,大约只有十五六岁,长相也极为普通,身材瘦瘦小小,看起来就像寻常的青年一样,但是千万不要被他的外表所骗了,他可是刘志身边第一护卫,是紫阳真人的关门弟子,武功虽然不如李元霸,但是却远超过宇文成都,可以说是天下最强的两个人之一了。
刘志也闹不明白紫阳真人将自己的这个跟妖孽一样的徒弟派到自己这里来是干什么,他本来还以为这个人既然武功这么高,那肯定是桀骜不驯,心高气傲之辈,这样的人是最难管理的,谁曾想,这人虽然十五六岁,但是心智却跟十来岁的孩童差不多,这让他一下子就想到了海晏的琅琊榜里面的飞流,感情自己身边也来了一个这样的保镖,高能低才,好管理!(未完待续。)
第六十五章 建立码头
方行天愣了一下,随即说道:“好!”
他话不多,从来开口都很少说一大串的话,往往都是一两个词,刘志早已经习惯了他这样,所以也不以为意。
很快,一艘小船被从大船上放了下来,从大船上下来十几个人,这其中就包括刘志跟方行天两人。
大船此时停在了海上,距离海岸线还有两里多的样子,船工们担心再往前走可能会遇到暗礁石,为了防止触礁,所以他们不敢继续往前。
两里并不算远,小船上的几人一起用力,手中的船桨划得飞快,很快就靠岸了。
台湾岛目前人烟稀少,岛上的原住民数量有限,而且生产方式十分的落后,加上从未遇到生人,所以可能会具有很强的攻击性,因此登上岸之后,留下了两人照看小船,其他十人都跟着刘志跟方天行,以免人员过于分散而遭遇意外。
刘志在后世虽然去过台湾岛一次,但是对岛上的印象却已经基本上忘记光了,更何况是原始状态下的台湾岛,他就更加不熟悉了。
不过他还是为整个船队绘制了一份台湾岛的地图,这东西可比这个时代隋朝朝廷官方绘制的地图要精准的多,毕竟隋朝的水军虽然很发达,但是因为海上贸易并不想后世那样先进,所以他们的船队也并没有绕岛一周进行详细的勘探。
刘志他带领的船队的目的地是台湾的淡水河,想要凭空变出一座码头和港口来显然是不太现实的,最好的方法就是沿着岛上的河流逆流而上,这些河流因为流水冲刷的关系,所以在他们的出海口肯定是礁石比较少的地方,这样的话大船就比较容易进来了,他们此时已经在淡水河的边上了,不过刘志他们还需要弄清楚淡水河的水文情况,不然的话以大船的吃水情况,要是万一进来了搁浅了就不太好了。
一行人小心翼翼的向前迈进,此时的台湾岛到处都是原始丛林,岛上分布的多个少数民族此时还不像后世那样被赶进了深山老林,而就是在沿海一带的平原地带生活,等到后来,跨海来到岛上的外来人口越来越多了之后,他们这才逐渐的向内迁徙,搬到了台湾岛中间地带的山区里面去了。
几人向前走了大概五百多米,就已经来到了淡水河的旁边了。
淡水河是台湾岛上第三大河,总长度在160公里左右,最大宽度接近450米,不过在入海口这边,它的宽度倒并不是最宽的,只不过后世因为泥沙的淤积,加上人人工的拓宽,使得它的宽度大幅增加了。
众人在淡水河周边找了一圈,并没有发现当地人居住的痕迹,看起来这里似乎是没有人居住的。
不过这样最好,免得他们定居下来之后还要面对岛上原住民的骚扰。
很快,看守小船的两人将小船划进了淡水河,开始利用船上携带的工具进行测量,他们主要需要测量河水的流速和河水的深度,找到一个地方适合大船停靠,然后再看看有哪些地方可以做一个简易的码头,在河水上搭建码头,那肯定是比在大海中搭建要简单的多。
很快,勘探的结果就出来了,在入海口不远的地方,有一个河湾,这里的河面最宽,河水因为有回旋的关系,所以对河床上泥沙的冲刷是最干净的,因此河水比较深,比较适合作为停播地方。
既然找到了适合停靠的地方?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