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咨询商》第95章


这支军队参加过东征高句丽,参加过抵抗突厥,也参加过讨伐李唐的多次战斗,此时已经是声名显赫,威震华夏,杜伏威军队虽然已经接近十万人了,但是精锐士卒不多,不敢跟宇文述的部队硬碰硬,索性就待在盐城不出来了。
只是如果让炀帝的大队人马就这样堂而皇之的从自己的地盘上跑了的话,那他杜伏威的面子可就大大的折损了,于是杜伏威想到了一个主意,那就是广发英雄贴,号召各地的义军都出兵集结江淮,阻击杨广的船队,运河虽然修好了,但是并不是很宽,此时的河面只有十丈宽,也就是三十米左右,后来经过不停的修葺疏通,才使得河道越来越宽,不过近些年因为航道的重要性逐渐的下降,加上不能走大船,所以河道很多部分已经淤积,不能使用了。
隋炀帝所乘龙舟体势高大,计有四层,高45尺(隋尺折今29。51厘米),宽二十余尺,长200尺,上层有正殿、内殿、东西朝堂等大小房间超过120个,这就等于是古代的豪华游艇。
这个船这样长,这样高,又这样的宽,那么它在运河里面基本上就不可能自己航行了,必须要有外力拽拉才行,于是隋军便在沿途征调民夫和士卒,组成了一支人数超过八万人的庞大队伍,用人力纤夫的形式,为龙舟提供动力,这样一来,龙船的速度肯定是快不起来,所以义军如果真的聚集了起来的话,那将会有大量的机会击败隋军,甚至活捉隋炀帝也说不准。
杜伏威的消息送出去之后,各地的义军反应不一。
最积极的要数此时在江汉一带跟陈棱的隋军鏖战的萧铣,如果炀帝真的抵达了扬州的话,那么隋军将有可能会暂定江南,而想要在江南跟江北划江而治,保护江南的安全,就必须要控制长江天堑,长江航道自属地进入江汉这一带,一路上山高水急,基本上难以度过,因此,隋军势必会全力争夺江汉一带,而在江汉沅湘这边,最重要的城池有两个,一个是汉水上的襄阳郡,这也是自东汉末年以来兵家必争之地,控制了襄阳,便等于是占据了绝对的地利,随时都可以从上游出兵,威胁下游的隋军。
而除了襄阳郡之外,还有另外一个十分重要的城市,那就是江夏郡,这里是汉水和江水的汇合之处,也是拦截从襄阳和从江陵上游地区南下军队的最关键的一个节点。
江夏的名字可能后来的人都不是很熟悉,感到很生疏,但是如果说一说他在后来的名字‘汉口’,大家就会立即反应过来了:哦,原来这里就是后来的武汉啊!
眼下,萧铣的军队跟陈棱的军队已经数次交手,第一次是陈棱的隋军刚到,萧铣派军正在进攻江夏郡的时候,结果隋军因为援军到来,因此士气大振,里应外合,将梁军打得大败。
而陈棱也趁势北上,准备向北拿下襄阳郡,双方在襄阳郡也爆发激战,不过这一次和江夏郡的战斗恰恰相反,隋军由防守转为了进攻,而梁军则有进攻变成了防守。
这一战的艰苦程度和惨烈程度相比于江夏之战而言有过之而无不及,隋军有备而来,准备了大量的攻城器具,而梁军武器不如隋军,但是他们有坚固的城墙可以防守,襄阳城是有两层城墙的,分为内城和外城,而且襄阳城的城墙十分高大,虽然不如洛阳和长安城那样高大,但是它却有那两者都不具备的优势,那就是襄阳城是修建在汉水边上的,其城墙三面环水,只有一面可以进攻,这使得攻城的难度大大增加,而且,如果没有水军的协助,军队从外面想要拿下襄阳机会没有可能。
很多人可能听说过铁打的荆州这一说法,其实这里的荆州城其实并不是后世的荆州城,而是襄阳城,至于为什么说他是铁的襄阳,就是因为他易守难攻。
看过的书友还喜欢
第四十二章 诸侯怀鬼胎
这一仗隋军准备充分,他们水陆并进,陈棱亲率两万大军进攻安养,安养县是襄阳北边门户,在三国时期名叫樊城,跟襄阳城只隔了一条汉水。
樊城的守军人数不多,萧铣并没有打算坚守樊城,和襄阳相比,樊城尽管位置重要,但是它的防御却远不如襄阳。
隋军只用了一天的时间就将樊城拿下来了,而在襄阳城头上,见识了隋军恐怖的攻城能力,和种类繁多的攻城设备之后,梁军将士心里面都有些发慌!
此时的汉水,就是后世的汉江,汉江在后世经过人工改道,因此在武汉段注入长江的河口并不显得很宽,只有两百米左右,枯水期甚至连一百米都不到,很多人都以为汉江名不副实,其实汉江最宽的地方是在襄阳段,河水的宽度即便是在枯水期也有一千五百米以上,而此时占据了安养县之后,隋军便以此为依托,从将战船陈列在襄阳的北面,利用战场上的投石机不断的向城中发射火球,隋军的投石机技术十分的成熟,在汉代投石机的基础之上还经过了一番改动,尤其是加长了力臂,使得其射程和承载量都大大提升。
但是襄阳城里面也有投石机,因此双方你来我往,打的十分热闹。
而下陆地上,隋军的攻势却遇到了非常大的困难,因为他们的攻击面只有一处,所以守军几乎倾尽了全力,全都驻守在西边城墙,使得隋军几次攻上城头都很难突破,梁军虽然战斗力不如隋军,但是他们的人数却更多,加上又是防守,所以劣势也得到了弥补。
隋军一连进攻了三天,一共付出了八千余人的代价,却依旧没能拿下襄阳城的外城,他们带来的云梯和塔车此时几乎已经是全部被摧毁,隋军士气低落,而从江陵城顺流而下的西梁军已经逼近了江夏了,这使得他们的后勤压力大增,无奈之下,陈棱最终只能放弃安养,率兵回援,以解江夏之围。
这一战可以算是打了个平手,尽管梁军击退了隋军,但是他们作为守方,付出的伤亡代价居然比进攻的隋军还要多,一共有超过一万人战死,受伤的军士不计其数,而襄阳城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因此,萧铣不敢想象,如果隋军向西增加了兵力,那么到时候他还能不能守住襄阳,还能不能收住江汉,因此,他对杜伏威的倡议第一时间就表达了赞成的态度,并且谋划出兵走陆路进入江淮,参加组建联军。
天下间此时一共有六股较大的实力,一个是西边占据长安的李唐,一个是实力大损的大隋,还有就是占据河北大部分地方的窦建德,然后是占领河南和山东一带的李密,向南是盘踞江淮一带的杜伏威,向西则是占据巴蜀和半个江汉的萧铣。
这其中,隋炀帝率军逃到扬州,对李唐、李密两股势力最为有利,对窦建德而言有好有坏,而对杜伏威和萧铣而言弊大于利。
隋军一走,洛阳城的防守必然会空虚,看隋炀帝的这个动作,将朝中的一般大臣甚至是他自己的很多生活用品都带上了,这分明是有迁都的打算,所以无论是李唐还是李密,都对洛阳城垂涎三尺,只等隋军一出城,他们就准备兴兵进攻洛阳。
既然是军事行动,那么他们自然不希望分兵去组建什么联军,要是万一联军真的把隋军又赶回了洛阳,那岂不是对他们争夺洛阳造成额外的困难吗?
所以李密对此反应冷淡,象征性的派出了一支五千人的部队前往,而李唐是贵族势力,不是农民起义,所以他们对参加这样的会盟是毫无兴趣的,有这样的时间还不如想办法去争夺一下河西走廊呢!
而至于窦建德,他此时正在跟幽州的罗艺打的你死我活,根本就无暇顾及其他的事情,而隋炀帝东巡,对他而言的好处就是朝廷大军一离开,就不会再派兵进攻他的河北了,而坏处则是给他树立了一个强大的敌人,那就是罗艺。
罗艺此时兼领幽州和营州两地总管,手中兵精粮足,实力十分的雄厚。
河北是这一次天灾的重灾区,因此有非常多的难民需要安置,而河北并没有像李密攻占的兴洛仓那样巨大的粮仓可用,不过因为之前东征的缘故,所以隋军从各地征调了很多的粮食到幽州来,这些粮食主要集中在涿郡,而此时这些地方都在罗艺的手中,这里面一共有大小仓库不下百余座,其中不仅有粮食,还有数不清的其他物质,包括兵器、铠甲、气质和军服等等物质,甚至还有各种各样的攻城和守城器具。
罗艺在占据了幽州之后,立刻开仓放粮,收买民心,这一招果然奏效,幽州和营州两地的百姓对他可谓是歌功颂德,爱戴有加,这使得罗艺的势力迅速增强,军队也越来越多,窦建德一直在惦记着涿郡的这些物资,见罗艺以此发?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