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咨询商》第88章


了,骑兵和步兵的价值谁都知道的。
突然,古尔都眉头紧皱,满脸疑惑,隋军骑兵动了,但是他们却是往后面撤退的,这样一来,他们的步兵就直接暴露在自己的面前了,古尔都心中有些动摇,不知道是继续攻击对方的骑兵还是先去解决对方的步兵,始毕可汗给他的命令只是进攻右翼,并没有让他一定要击溃隋军的骑兵,而如果他能够迅速的冲破对方的步兵方阵的话,那么这一战他们就算是没能歼灭对方的骑兵,也能够取得巨大的胜利。
古尔都咬了咬牙,隋军的骑兵已经绕到了隋军阵型的后面去了,如果自己跟上去的话,说不定会被带着一直跑圈,到最后可能一点战果都没有。
古尔都下定了决心,放弃追击隋军的骑兵,而是选择进攻隋军的步兵,而如此同时,在左翼,也就是隋军的右翼,突厥人已经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了,但是隋军的大阵却纹风不动。
李靖带着三万骑兵绕了一个大圈,从隋军大阵的左边绕到了右边,此时右翼的突厥骑兵已经溃败,正在重新整队,而三万隋军的到来让他们一点都没有反应过来,根本就不知道这隋军的骑兵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李靖可没给他们继续思考的时间,隋军骑兵势如猛虎一般冲进了突厥骑兵的阵中,突厥骑兵刚刚已经被隋军的弓弩吓破了胆,加上主将阵亡,大军的阵型非常散乱,被阵型严整的隋军一冲,顿时大乱,他们是在静止状态下被隋军骑兵高速冲击的,阵型一下子被撕的千疮百孔,溃不成军。
李靖毫不恋战,冲击一番之后立刻脱离战斗,继续朝前加速,接着又一头撞在了突厥中军身上,突厥中军人数更多,但是此时大部分兵力已经投入到正面的进攻之后,他们的正面是上千具威力强大的蜂弩,这让他们拿它毫无办法,一连进攻了好几次,都没能取得突破,反而是自己付出了不小的代价。
始毕可汗见到隋军骑兵突然从左边冲了出来,顿时大吃一惊,急忙发出信号,想要提前前面的军队,只是这个时候再去调整已经来不及了,突厥骑兵向前冲击,而隋军骑兵向右冲击,这一下子直接将突厥骑兵冲为两截,突厥人防备不及,一下子开始阵脚大乱。
而李靖的部队杀透了阵型之后,舍了突厥大军,率军直冲向突厥狼旗方向。
始毕可汗大吃一惊,他身边的骑兵只有五千人,根本就不可能抵挡得了,他立刻翻身上马,向北逃去,李靖追上掌旗士兵,一刀砍翻士兵,再一刀突厥人的狼旗已经被他砍翻在地。
“突厥可汗被杀啦!突厥可汗被杀啦!”
隋军士兵迅速的开始用突厥语大声的喊了起来,紧接着,隋军大阵也传出了此起彼伏的喊声,突厥士兵下意识的回头一看,只见到隋军的骑兵正在大肆的杀戮,而他们的可汗已经不见了踪迹,狼旗也被砍倒在地,士兵们心中都很吃惊,难道可汗真的被杀了吗?
战场上,主将的作用是非常的大的,而一国之君的影响力更是无法形容,此时见到隋军杀到了自己的中军阵中,就连帅旗也被砍倒在地,即便是没有亲眼见到可汗的尸首,他们心中却已经相信了隋军士兵的话,相信了,而大军的军心一动摇,这场战斗的结局就已经注定了,隋军开始冲出阵型向外进攻,在李靖的骑兵配合之下将突厥人打的大败而逃,只可惜宇文述因为故意拖延进军,而没能及时赶到,不然的话,如果加上他的五万骁果军,隋军甚至有可能将突厥军队全歼。
第三十二章 南朝三百七十年,多少楼台烟雨中
银城一战,四十万突厥骑兵被隋军击败,前后共战死了超过十万人,被俘和失踪的士兵更是达到十五万人之多,这些人中大部分后来都被隋军收编。
突厥经此一役可谓是元气大伤,始毕可汗更是一病不起,从此无力发动对隋军的进攻,只能派遣使者到洛阳去求和,想要换取杨广的原谅,以免他一怒之下兴兵北上,或者掐断边境的口岸,彻底将扫元所需的资源给切断。
杨广非常的得意,他最近之前心情一直不好,像是东征高句丽失败了,隋军损失惨重,然后国内接连出现叛乱,隋军处处征战不顺,而又恰逢突厥人兴兵扣关,这一连串的坏消息给他的打击不小,还好这个时候裴矩没有让他失望,总算是给他打了一场漂亮的胜仗,不仅化解了帝国很大的一个危机,而且还大大的提升了朝廷的影响力,也提升了军民的信心和士气。
杨广对待异族一向是宽仁待人的,所以他不仅没有责罚突厥人的行动,而且还赏赐了突厥人大量的财物和布匹,居然丝毫不考虑目前已经收不抵支的国库是否能拿得出手,反正他就是要赏赐,心里一高兴就要赏赐。
杨广和很多历史上的君王一样,是典型的好大喜功类型的,而且特别喜欢在异族人士面前显示自己的胸襟,他对自己的汉人百姓实施各种苛捐杂税和繁重的徭役,逼得他们没办法生存,只能揭竿而起,但是另一方面,他又对突厥和高句丽这样的异族很是仁慈,出兵高句丽的时候规定只要对方想投降,大军就不能攻城,而对于突厥人,他更是在对方企图颠覆他的统治被挫败了之后,不仅不责备不追究,反而还要加倍的封赏。
这一行为彻底的寒了天下间百姓和士子的心,让他们知道,他们的皇帝对他们根本就视如草芥,根本就不放在眼里,这一下子,隋军刚刚拼死拼活的捞回来的一点点声望,一下子就被他们的皇帝给败光了。
“阁主,江淮一代的杜伏威求见!”
******刚看完朝廷发给各地的战报,此时心中烦闷,对朝廷,不对,是对杨广的这种拿自己人不当人,把外国人当做宝的心态感到十分的气氛,这跟后世中国人,从上到下,从政府到民间的崇洋媚外简直如出一辙。
想不到杨广是这样的一个杨广,他这虽然算不上是崇洋媚外,但是这一手区别对待实在是让刘志对他大失所望。
他这个时候心烦意乱,什么杜伏威什么义军将领,他通通不想见,不过按照琅琊阁的规矩,不过按照琅琊阁的规矩,侍从还是让杜伏威写下了自己的问题,走了一个过场,然后将他打发走了。
这个时空也没啥娱乐手段,他从后世带过来的柴油发电机因为没油,所以也工作不了,至于什么风力发电、水力发电,那都是大工程,他一个人肯定是搞不好,而且他又不是这一个专业的,所以对于涉及到复杂一点的电路和线路等方面他也没辙,因此想要将未来科技电力带进隋朝时代,显然是不太现实的。
因此为了打发时间,他从后世带来了大量的种子,包括花花草草和各种各样的农作物,比如说他院子里面左侧的这一排的棉花和玉米。
中国古代是没有棉花的,所以这个时候的服饰是用丝、麻,绸、锦做成的,其中丝不用说,是最为昂贵的一种材料,丝绸也是一种重要的出口材料,丝绸之路自汉代以来,就一直是东西方交流的一个重要的通道,而之所以被称为丝绸之路,主要原因就是因为从这里有大量的丝绸流入西方。
除了上流人士使用的丝绸之外,其他的平民百姓主要穿着大多都是由麻制作而成的。麻的种类很多,包括苎麻、黄麻、青麻、大麻、亚麻、罗布麻和槿麻等,这其中亚麻用的比较多,产量也比较高,被大量用于制衣。
麻衣跟丝绸相比实在是差了太多,别的不说,单说质感,麻衣是出了名的粗质,它的纤维很长很粗,因此比较容易编制,但是这种东西穿在身上可不好受。
而刘志种植的棉花,如果推广开来的话,将会成为一种新的材质,比丝绸便宜,比麻衣舒服,而且加工工业比较简单,如果推广了的话,那将会极大的改善人民的生活。
这个时候是没有棉被的,隋唐时期还好,属于天气比较温暖的时期,但是到了宋代一直到清朝中后期,这一段时间里面都是寒冷期期,而在东汉到唐代之前,这一段时间也属于寒冷期。
人们在后世研究历史的时候会发现,每当处于寒冷期的时候,中国古代就会处于比较动荡,国力不是很强,异族频繁入侵的时期,那为什么会这样呢?
这个问题很复杂,即便是在后世也没有准确的回答,但是刘志以前看过一篇学术文章,里面的观点是:因为冰河期的到来,使得温度下降,农作物减产,中国古代主要的产粮地点都在北方,以关中、中原和河北及巴蜀四地最多,这其中除了巴蜀位置稍微靠南以外,其他几个地方都位于北方,温度一下降,粮食就减产,大量的农?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