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宋朝我是哲宗》第182章


走上丹陛之后,赵煦装作喝醉的样子,一把推开扶着自己的小豆子,打着舌头对所有的大臣们说道:“诸位卿家,诸位卿家,请听朕一言。”看着瞬间静下来的大臣们,赵煦扶着丹陛上的栏杆继续说道:“诸位卿家,为了此次庆功,朕特地,从朕的皇宫之中运来上等的御贡葡萄酿,以及做工极为精美的水晶杯,刚刚据负责此次宴会的礼部官员来报,所有的葡萄酿和水晶杯已经全部准备就绪,今晚诸位卿家可愿与朕共饮。”
“臣等愿与陛下共饮,谢陛下赐酒隆恩。”
随着赵煦的大手一挥,一队队顶盔掼甲的兵士将一个个大木箱抬进了大殿之内,而所有的原高丽国的官员们正纳闷呢,怎么是一群大头兵进来了的时候,那些木箱便被逐一打了开来。随着兵士们将箱内的水晶杯不断的取出,所有的原高丽国官员们全都惊呆了,这些水晶高脚杯全都是如此的晶莹剔透,一看就是价值不菲,但其实呢,这些杯子都是些屁水晶杯,根本全都是玻璃做的。
在礼部官员的指挥下,宫女们不断的一个个盛有葡萄酿的水晶醒酒器(都是玻璃的)一一的摆到所有的宋帝国与原高丽国官员们的桌子上,红的晶莹透亮的葡萄酿,在水晶杯中散发出一阵让人迷醉的光芒。赵煦端起自己的酒杯走下龙椅,对所有的官员们说道:“诸位卿家,这酒运送不易,所以每个人量就相对少了一些,希望大家不要介意,来,让我们共同举杯,为了我们大宋帝国繁荣的未来共饮此杯,干。”
说完赵煦便将自己杯中的葡萄酿一饮而尽,而丹陛下所有的大臣们呢,他们同样将自己杯中酒喝干了,这酒谁敢不喝,皇帝老爷都喝了,别人敢不喝吗,当然了,这倒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大宋的官员们是开心的喝,因为这些高丽国投降的贵族们死光光了之后,这场战争就可以结束了,而高丽国的那些官员们则是讨好的喝,敢不喝吗,不喝那可就是瞧不起自己的新主子,所以,在赵煦喝完自己杯中的葡萄酿之后,他们自然也就全部一饮而尽了
看着所有的高丽人都喝了自己杯中鲜红如血一般的液体之后,赵煦高兴的哈哈大笑了起来,因为他需要的结果只是时间问题了
接下来的事情那就是继续吃,继续喝了,而这段时间却并没有持续多久,不过盏茶的功夫,第一个高丽国的官员开始吐血,而从这个开始吐血的高丽官员开始,所有的高丽人如同多米诺骨牌一样,开始不断地出现吐血的状况,而坐在他们对面的宋帝国官员们却一改方才和蔼可亲的笑容,他们的脸上几乎全都露出了杀气森森的冷笑。而赵煦,却却如同看电影一般,一边喝着小酒,吃着小菜,一边饶有兴趣的看着那些高丽人不断的涂着血
而吐血的剧情持续了大约五分钟左右的时间,赵煦对着大殿外的莫雷招了招手说道:“统统处理掉,认真点,不要有漏网之鱼。”
莫雷没有出声,对着赵煦抱了抱拳之后,一挥手,便带着自己手下的御前侍卫们开始处理那些七窍中还在流血的尸体,而大殿之上的宋帝国的大臣们,除了在场的所有文官们的的脸色有些不太好之外,赵煦和自己所有的将军们,则仿佛没事人一样,继续喝着那些鲜红如血的葡萄酿
二百六十二章 十年
“兵部卢卿家。”赵煦放下手中的酒杯对卢俊义说道,看看现在的赵煦,哪里还有刚才那种醉眼朦胧的样子,平淡的眼神中不带有任何的色彩,仿佛刚刚死在自己眼前的三千多人如同草芥一般
“微臣在,旦请陛下吩咐。”
“传令岳飞和史文恭,速战速决,尤其是通知史文恭,广尚道,朕,不需要活口。”赵煦说完,端起自己的高脚杯,将那鲜红的液体缓缓的导进了自己的口中
“微臣遵旨。”
然后,赵煦又接着说道:“同时任命徐宁升任辽州东路指挥司都指挥使,并成立北海舰队,迁兵部大将彭海为北海舰队大将军,先期建制人数为三万,北海舰队的基地就设置在辽州北路吉州城附近的海湾内,着工部抓紧时间修造此海军基地。”
“是,陛下,微臣记下了。”
。。。。。。。。。。。。。。。。。。。。。。。。。。。。。再次出现的分割线。。。。。。。。。。。。。。。。。。。。。。。
光阴飞逝,转眼之间,时间到了元祐二十七年,对高丽国的战争也已经过去了十年,而赵煦来到这个世界已经二十年了,换算成后世的纪元那便是公元1112年,赵煦三十五岁,这些年来,赵煦也并没有再纳什么妃子,而他的老婆们也陆陆续续的为他生了不少孩子,我们大猪脚赵煦同志现在已经是七个男孩,十一个女孩的老子了,而他最大的儿子赵骐也已经十六岁了,而他最小的女儿才四岁,而经过赵煦人口计划的发展,十年十年之间,整个宋帝国的人口总数也已经由当年征高丽时的一亿四千万左右,发展到了现在的两亿三千万。
而这天,赵煦批完手上各大部司呈报上来的奏章,按照惯例,赵煦在给自己的孩子们进行亲自授课,对于诗词歌赋,经史子集等文学问题,他这个当老子的自然是交给了那些文学大儒们教受,而他自己对子女们教受的,则是放眼世界的胸怀,眼光还有做为一个国家统治者应该有的一切。而赵煦更是那种没有女子无才便是德思想,所以他所有的子女全都在这间平时上课的教室之内听取赵煦的课,但是说实在的,赵煦所讲授的内容,大部分都是男孩子所需要的东西
“今日为父给你们讲的是,一个国家的统治者,在他的统制生涯中,他最需要做的是什么,换一个比较通俗的说法,一个国家,不论大小,大至一个帝国,小到一片领地,需要他们的统治者怎样做,对自己的国家,对自己的百姓来说才算是一个好的统治者呢?”赵煦一边说着,一边将自己小儿子赵琰手中不停把玩的玉牌拿走,放在了讲桌上,“老七,你先说。”
“儿臣……儿臣,不知道。”赵煦的第七子赵琰低着头不敢看向赵煦看向自己的目光说道
“你上课玩耍,不听教导,如何能知道这个问题,坐下吧,好好为父讲课。”赵煦的教育理念是教育为主,敲打为辅,而一味的敲打责骂则会起到与目的相反的作用,所以他几乎从来不去责打自己的儿女们
赵煦让赵琰坐下之后,继续对自己的儿女们说道:“你们谁知道,都可以大胆的说出来。”
赵煦刚说完,他的大儿子赵骐便站起来对赵煦拱手说道:“父亲,陆慈师傅给我们上课时曾经讲过《孟子?尽心章句》,其中,孟子有云: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而为诸侯,得乎诸侯而为大夫。诸侯危社稷,则变置。也就是说只有得到了百姓们的心才能成为一名天子,这便是得民心者得天下,所以儿臣认为,一个国家或者一个领地的统治者,他最最需要做的便是得民心。”
“那你再说说,为君者又如何得民心呢?”赵煦看着自己的大儿子问道
“让百姓们生活富足,吃穿不愁自然便会得民心。”
“你们的陆慈师傅有没有告诉过你们为父是怎么理解孟子的这句话的?”
“这道没有,儿臣愿听父皇教诲。”
“天下之间,原本是没有君的,更加没有那些所谓的士大夫等贵族,所有的人都一样,都是为生活所不断奔波的民,而随着民的不断增加,谷物不断的种植生产,领地面积以及可以种植的田土的不断增加,他们之间便渐渐的出现一种社会体制,这便是社稷的出现,而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民便需要有一个人或者一个团队来对自己和社稷进行领导,从而使得自己或者与自己共同生活的集体过上更美好的生活,这个应运而生的人便成了君,只有百姓需要你,你才是君,如果百姓觉得你无法给他们带来更美好的生活,那么你自然也就不会是君了,所以说,这便是得乎丘民而为天子。但是这诺达的领地或者国家,仅凭君一个人是无论如何也管理不过来的,这便出现了大臣,出现了朝廷,得乎天子而为诸侯,统治阶级出现了。诸侯危社稷,则变置。当一个国家的君主或者一个领地的诸侯,开始不顾民生,贪图享乐,危害江山社稷的时候,民则会群起而变,你既然不能做一个好的君主,不能为国家或者领地的百姓们谋取福利,反而掷百姓生死于不顾,那么百姓就会推翻你,重新换一个君主,这便是江山易主。所以说,在一个国家之中,民,永远不会变,江山社稷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