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之极品祝彪》第223章


“好咧!”那店小二转身刚要走,卓万里叫道:“等等。”
那店小二回头问道:“您老还有什么吩咐?”
卓万里道:“你还没说你们店里有什么好酒咧。”
“该死该死,”店小二忙回来道:“您老爱吃什么酒?”
卓万里问秦明道:“秦大哥,你爱吃什么酒?”
秦明问店小二道:“你们这里可有汾酒?”
店小二忙应道:“有,有上好的汾酒,客官要打多少?”
卓万里对那店小二道:“你先打两斤来尝尝。”
“好咧。”店小二又要走时,卓万里喊道:“你这厮急个鸟甚!”
店小二忙陪着笑脸道:“军爷还有什么吩咐?”
卓万里道:“那鱼要鲜活的,如果你敢拿死鱼蒙混爷爷,小心爷爷拆了你这黑店。”
“是是......”店小二赶忙陪着笑脸答应下来。
卓万里又道:“另外,你再派个人去前面左冠子街,那里有个石将军的府邸,你去将军在家也不在,如果在,你就告诉他,秦明哥哥和卓万里兄弟在你这来凤楼请他吃酒,问他来是不来?”
“小的遵命。”店小二点头哈腰。
卓万里将手一挥:“那你先去吧。”
店小二走后,卓万里先给秦明斟了一杯茶水,问道:“今朝如何脸色似乎有些不悦啊?”
秦明叹了口气道:“你我这些整日里厮杀的人,那里有喜悦的时候?”
卓万里笑道:“那可不然,此番陛下登基,大明王朝建立,天下喜悦欢腾,我等兄弟更应该高兴才是。听闻秦大哥如今又受封了定南大将军归命侯,这是何等荣耀的事,如何反倒烦恼起来?”
秦明一听这话,突然一只拳头捶到桌子上,吓得卓万里一跳。卓万里问道:“秦大哥,小弟可有什么话说错了,惹得哥哥不高兴?”
二人正说着,酒菜一一上来。卓万里先给秦明斟了一杯酒,秦明一饮而尽。卓万里端起酒杯,道:“如果小弟有甚话说的错了,还请哥哥原谅。”说罢,将杯中的酒也一口喝得干净。
秦明道:“你倒没什么话得罪秦某,只是秦某不服的是,岳飞兄弟虽然年幼,可是武艺高强,又善用兵,他做个征东大将军,在秦某之上,秦某倒也无话可说,可是如今天下未定,北方金人仍占着我汉人的大好河山,而那韩世忠吴玠吴璘刘锜,都是些黄口孺子,如何做得统兵大将,担得起这天下的重任!”
卓万里一听这话,心中暗道:“哦,原来是这样!”于是道:“秦明哥哥也不需恼怒,陛下英明神武,这样布置自然有陛下的道理,我等武夫直管冲锋陷阵便可,朝廷用谁不用谁,那是陛下的事......”
不知秦明是吃酒吃得多了,还是压不住心中的怒火,猛然喝道:“有个屁的道理!无非就是想让这些个黄口孺子来取代我们老将罢了,还能如何!”
卓万里忙道:“哥哥乱说不得,乱说不得啊。”
二人正说这话,这时但见一个魁梧的汉子过来,不是石宝又是何人。
卓万里一见石宝,笑问道:“石大哥,恭喜恭喜啊,如今哥哥也受封了平南大将军,宣威侯,真是可喜可贺啊!”
石宝微微一笑,见秦明满面怒容,于是问道:“秦明哥哥如何不悦啊?”
秦明将杯中的酒喝了个尽,醉眼迷离的宝叫道:“没什么,没什么,石宝兄弟快来吃酒。”
石宝方才不在家中正是因为他去军中面见厉天润派来的信使去了。原来厉天润虽然受封了平北大将军,济阳侯,但他去却并不满意,他所不满的不是自己官位不高,他自己也平心论过,祝彪对他的封赏也不低了。只是因为方金枝生得是个女儿,日后没有继承大统的可能性。要是方金枝生的是个儿子,等着祝彪百年以后,他们这班江南降将便一起闹将起来,学李世民故事,辅佐方金枝的儿子登上龙椅。这石宝是江南降将中武艺数一数二的厉害人物,当初与厉天润的关系也十分的融洽,所以厉天润才会将这些事说与石宝听来。
第0306章 经验与教训
秦明邀请石宝入座,石宝就坐后,见秦明已经是醉眼朦胧,于是问道:“秦明哥哥,你今日是不是喝得多了?”
秦明在家中本就吃了酒,而且还怄了一肚子气,如今又喝,这样是最容易喝醉的,他拉着石宝的手道:“石宝兄弟,你是当世数一数二的英雄好汉,如果是你来做征东大将军,秦某定然心服口服,和你一同纵横沙场,只是,哎——真不知寨主(秦明一时间还改不过口来)是如何想的,让这般小儿掌权,他就不怕梁山兄弟们不服,一起闹将起来吗!”
石宝一愣,随即笑道:“哥哥,你真的醉了,如今那还有寨主,只有陛下,如今也没有梁山兄弟,只有大明朝的官员。.ΩM”
卓万里眼秦明,又给石宝使了个眼色,诡诈的一笑,道:“秦明哥哥,你也别急,如今你虽然只是平南大将军,但是有朝一日——”说到这里,卓万里放低了声音:“有照一日,陛下龙驭宾天,太子即位以后,自然是要改弦更张,你秦大将军,自然有出人头地之日。”
石宝喝道:“卓兄弟,这话不可乱说!”
秦明醉醺醺的道:“秦某弟说得有道理,有道理啊!”
石宝忙劝住秦明道:“秦明哥哥,你吃多了,先回去休息吧——卓兄弟,你也少说两句,早早回去休息,不要因为自己的嘴巴害了自己的性命!”
石宝不待卓万里再说话,搀扶着秦明下了楼,然后骑着秦明的战马,径直回秦明的平南大将军府去了。
卓万里待秦石二人走后,他才冷笑着缓缓下了楼,离了来凤楼。
********分割线********
其实对于祝彪分封不满的不止是秦明一人,许多的将领都有不满,只是祝彪现在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去顾及到这些,他现在最重要的聚集力量,准备北伐。
对于北伐,祝彪和公孙胜朱武卢俊义还有方杰关胜已经商议了许久。
祝彪问朱武道:“军师(祝彪也改不过口来),从古自今,第一个在金陵建都的当数三国中的吴国,而后晋室南迁,也在金陵立国,后来的南朝,宋齐梁陈,都在金陵建国,虽然他们都保住了江南半壁,可是却没有一次北伐成功,混一天下,这是为什么?”
朱武对于北伐的问题他早就开始着手研究,对于古今北伐的战例他也研读了不少,对于祝彪的这个问题他也想过,于是道:“陛下,立国于东南这,莫不以金陵为都,而建都于金陵者又都能统一江南半壁,他们虽能占领江南半壁,可是最终北伐无功,微臣以为东南政权是我华夏正朔所在和与儒家文化的保全者。中原政权乔迁东南之后,中原先进的社会政治文化遂构成其统治的重要基础。在胡人夷狄占领北方地区之后,东南政权大多能整合南方社会,统一江南半壁江山,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不过,这里面还存在一个乔迁势力与当地势力结合的问题。孙吴立国江东,乃是淮泗集团与江东大族合流的产物;晋室南迁,也是中原王谢庾桓等大族与当地顾贺等望族相结合,才在江东立稳足跟。自晋室南迁,中原士族和百姓纷纷避难江东,将中原先进的文化和生产技术带入江东,东晋南朝保据江南,抗衡北方数百年,乔迁士族是一个重要的稳定性因素。乔迁政权虽带有上述优势,然乔迁政权本身又是为强敌所逼被迫迁徙的产物,故不免有偏安和不思进取的特性。历史上,立足东南的政权多以北伐收复中原为口号,但真正北伐成功的却是没有。立足东南的政权大多能统一江南半壁江山,与北方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而无一次混一天下,此与乔迁政权之种种特性有关。”
祝彪又问道:“那军师以为我国北伐,能成功吗?”
朱武坚定的回答道:“能。”
“为什么军师这般的有把握呢?其实朕我大明朝也是一个半乔迁政权。”祝彪轻轻的咳嗽了两声,一个宫女急忙将一杯热茶端到他的面前,祝彪接过热茶,轻呷了一口,然后握在手中,缓缓的道:“我大明的江山虽然取自赵宋,但是却也是在赵宋被北方的金人覆灭以后,我大明将士助他赵宋南迁以后,我大明才立国,其中也不乏军师方才所言的那些问题,如果我军北伐,定然是主力全出,这后方是否稳定,是否会有那些所谓的江南望族图谋不轨,乘势而起?”
朱武躬身拱手道:“陛下所言虽是要害之处,但是就算江南真有望族谋反,也不会伤到我大明的根本。先苏杭一带在方腊作(朱武眼方杰,然后改口).....起义的时候,所谓的名门望族都已然被方?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