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驸马爷》第222章


鳎谖环蛉恕!?br />
杜荷哈哈大笑说道:“两位大师,客气了,速速起来吧。”
一边的长乐也紧接着说道:“两位大师里面请。”
唐僧与李淳风两人平静的跟在杜荷身边,向着侯府里面走去,杜荷将两人缓缓的引入了客厅,自有下人上了参茶。
唐僧喝了一口茶水说道:“今日未曾通报,冒昧前来,打扰驸马爷,公主,贫僧罪过。”
杜荷平静的说道:“大师说哪里的话,我们也不是第一次见面了,上次说好的以朋友交往,莫非大师又忘记了。”
唐僧这才略显尴尬的说道:“既然如此,那贫僧就失礼了。”
李淳风看着两人说道:“还是以朋友的身份说话自在些。”
唐僧点了点头说道:“上次听子明一席话,贫僧茅塞顿开,因此今日又来叨扰,往子明你能赐教一二。”
杜荷有些郁闷的说道:“玄奘大师此言差矣,在下对于佛法也是一知半解,不过是多了一些人生感悟而已,当不得指教。”
唐僧又说道:“想当初佛祖本人也是于菩提树下才得顿悟,才有了我佛,相信子明也是如此,所以贫僧才要不耻下问。”
杜荷哈哈笑了笑说道:“看见没有,玄奘大师这就想要拉我进和尚庙了,可是,估计,我这家里这些夫人们,可舍不得呀。”
闻听杜荷这番话,李淳风也兀自笑个不停,而唐僧则是尴尬的笑了笑,继而说道:“罪过,罪过,贫僧一时失言。”
杜荷看着两人又说道:“所说佛法,虽说在下懂得不多,但是,亦可以解大师心中疑惑,却不知大师这次从天竺取了些什么经书,可以方便告知一二吗?”
唐僧当即说道:“这次从天竺取经八九百种,不过大多数现在还没有翻译出来,因此,经书的名字,如今还没有取好,毕竟天竺与我大唐地理文化略有差异。”
杜荷想了想,觉得唐僧说的也不无道理,于是他又问道:“大师,在天竺熟读各类经书,想必已经有所顿悟,不知可否解答在下的疑惑。”
唐僧点了点头,让杜荷继续说。
杜荷说道:“在百姓中,我们发现有的人长寿,有的人短命;有的人病魔缠身,有的人健壮安康;有的人丑恶,有的人漂亮;有的人弱不禁风,有的人身强力壮;有的人一贫如洗,有的人家有万贯;有的人出生低贱,有的人出生高贵;有的人愚昧无知,有的人聪明智慧;这是什么因缘?”
唐僧想了想回答道:“一切有情众皆有自业,以业为其果报,以业为其生因,以业为其亲依,以业为其依怙。有情众生的贵贱由自业来加以划分。”
杜荷暗暗赞赏,没想到唐僧竟能解答了自己这番话,也是不容易,他还是小看了唐僧的修为。
杜荷当即又说道:“在下为尘世俗人,对于这些佛法是半知半懂,不过,佛家讲究缘分,大师是否可以说道一二。”
唐僧又说了说杜荷提出来的这种缘分。但是对于唐僧所说的缘起缘灭等等,不必执着,杜荷自然是不满意的。
每天上传一章,可能有些人觉得少,作为作者,真是抱歉,每天要上班,晚上要看孩子,因此,写书的时间都是生生挤出来的,但是,能确保每天不管时间多么紧张,一章还是必须要有的,感谢大家的支持,感谢一路支持驸马爷的人,谢谢你们!
不管怎么样艰难,我一定会写完的,谢谢你们的支持,希望你们一如既往的支持驸马爷,喜欢的请多多宣传,谢谢你们!!!
第二百二十三章:辩机和尚
唐僧的回答有些过于片面,而且并不能让杜荷满意,毕竟两世为人,杜荷懂得东西,比唐僧要多了许多。
于是他缓缓说道:“佛学的缘起论认为世间上的事事物物(一切有为法),既非凭空而有,也不能单独存在,必须依靠种种因缘条件和合才能成立,一旦组成的因缘散失,事物本身也就归于乌有,“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的因果定律,便称之为“缘起”,不知在下所言对也不对。”
杜荷又继续说道:“想当初,弥兰陀王悟了什么?这是佛法的真理:“缘起性空”,“大地山河宇宙万有”,都是因缘和合的存在,没有因缘,就没有一切!世间上没有单独存在的东西,也没有永恒不变的东西,一切都是因缘而生,一切都是因缘而灭,这番话又是对也不对。”
两人听见杜荷这番话,有一次的被震撼到了,没想到对于因缘,杜荷的理解比起他们而来,竟然如此深透。
唐僧激动的道了一声佛号,而李淳风则是笑了笑,对于杜荷这番见解也是有所顿悟。
谁知杜荷兀自坐在那里又道了一句诗:“缘起缘灭缘自在,情深情浅不由人,大千世界,芸芸众生,缘分这种东西,说不清道不明,一切都是自有其规律的。”
唐僧略有所懂的点了点头,继而又说道:“子明在红尘中,竟然有这般感悟,看来修行不一定要在寺里,只要有心,处处皆可修行。”
杜荷点了点头,说道:“大师说的在理,因此,大师日后传经的时候,可以不用执着于此,也可向普通百姓传经送宝,方能普度众生。”
唐僧道了一声:“阿弥陀佛,贫僧记下了。”
许久未说话的李淳风这才插嘴说道:“子明这番感悟,当真是让人感慨,也只有经历过诸多琐事,才能有这样的体会,是吗?”
杜荷笑了笑说道:“哎,身不由己啊,我和你一样,都是如此,许多事情都是身不由己,就像别人说我有这样多的侍妾,可是,他们又怎么想到,我并不是那种朝三暮四之人,对于每一个夫人,我都是平等对待的,你尊重她,她也就尊重你,在我这里,真的是讲究众生平等。”
唐僧与李淳风两人一听杜荷这番话,随即哈哈大笑起来。
杜荷忽然想到明日李世民要隆重的接待唐僧,随即说道:“明日陛下下旨,要隆重的接待大师,在下今日才刚刚给陛下说了大师的事情,陛下也是感慨万千,认为不能寒了大师一番心血,毕竟大师取的经书,将有万千人收益,因此还请大师不要责怪在下多嘴。”
唐僧一听杜荷这句话,当即便叹了一口气说道:“贫僧当初取经的时候,陛下派人百般阻挠,说取经是不可能的事情,也认为贫僧取不下真经,因此,贫僧回来后,就不打算将此事告知与陛下,不过,既然驸马已经说了,那么明日少不了要接待陛下一行。”
杜荷笑了笑说道:“此事全都在我,不过,请恕在下多言,不知大师一人传经和许多人传经有区别吗?”
唐僧一愣,心里想到,这不是一句废话吗?一人传经肯定和许多人传经大有不同,一人传经肯定辛苦,而且懂的人也有限量,而如果许多人一起传经的话,那么受到佛法熏陶的人势必更多,于是他便摇头。
杜荷又说道:“既然如此,大师为何不收几个徒弟,让他们去传经呢,人多力量大,靠大师一个人传经受惠的有多少人,只要大师收几个徒弟,那么将这些徒弟派出去,那么收惠的就不止是千百人了。”
唐僧转念一想,觉得杜荷说的有道理,谁知没等他说话,杜荷忽然想起了高阳公主,背着房遗爱与唐僧的徒弟辩机和尚钻到一起的事情,心里忽然有些郁闷,这个大唐绿帽王的故事,杜荷还是知道的。
无论如何,他不能眼睁睁的看着让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自己兄弟身上,只是不知道现如今那个叫做辩机的和尚有没有被唐僧收为徒弟,因此杜荷打算先问一问,再说。
于是他开口说道:“不过大师收徒弟的时候,可千万记得不要收一个换做辩机的人。”
唐僧一愣,问道:“这是为何。”
杜荷有些尴尬,这样的事情,也不好对唐僧说,总不能说自己知道以后会发生的事情吧。
杜荷尴尬的说:“在下了解过,这辩机并不适合做一个和尚。”
唐僧有些惊愕的说道:“实不相瞒,在下已经收了两个徒弟,其中一人就唤作辩机,不知道是不是驸马爷说的那个人。”
杜荷一听,有些郁闷,原来这辩机竟然已经拜唐僧为师了,可是,这该怎么办呢?
只听唐僧说道:“不过驸马爷请放心,既然连驸马爷都知道这辩机的名声不好,那么贫僧自然是不能将这种人留在身边的,待贫僧今日回去后,就找个借口将他打发走吧。”
杜荷一想,却不知道唐僧该怎么样将他调走,又问了问,唐僧想也没想就说道:“前一段时间扬州府鸡鸣寺主持写信让贫僧去讲经,而贫僧近来要翻译经书,只怕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只是不知如何推辞,现在驸马爷说出这番话,贫僧只能?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