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物闯都市》第291章


几次的严格训练后,赵长根他们早已经被向左转向右转赚的昏头转向了,两条腿就像是灌了铅一样的沉重。
那些无名的狂躁,冲动和激情,已经被逐渐冷却下来了。
夜里,熄灯号吹响后,他们就偷偷地在被窝里给亲人写信,写自己见到的一切,写对亲人的思念。
大约在十多天后,他们终于盼来了第一个休息日。
那一天,天空中万里无云,没有一丝风。赵长根端着面盆在井台旁边洗着衣服。那一年,章长根才十七岁。他离开父母来到了兵团里,哪里会洗衣服。
那一副在章长根的手下,搓衣板上滑来滑去,就是不肯打转。正好在这时,女子四排的黄牌张前来井里打水,看到赵长根那种笨手笨脚的样子。
她就放下手里的担子,看着他笑着说道:“你呀。来,我给你洗吧。”
说着话,她就从赵长根的受理结果盆子,洗了起来。不一会的功夫,黄排长就把赵长根的衣服洗好了。
然后,她一边打水,一边笑着说道:“学着点儿啊,要不,往后就得穿大花衣裳了。”
说着话,那黄排长抬起单子就健步如飞的走远了。
这黄排长是一个老知识青年,山西人。因为她比赵长根他们大几岁,所以,找哦长根他们就把她当大姐姐。他也把赵长根他们当小弟弟。
后来,连里开展“一帮一,一对红”的活动,赵长根他们排跟四排结成了对子。从此,她就带领四排的女战士们,帮赵长根他们排洗衣服,拆洗被子。
在她们的帮助下,很快的,赵长根他们也学会了自理。
又一次,赵长根也学着黄排长她们缝被子,等做完了找张根把杯子往上一掀,顿时,赵长根就立即愣住了。
原来,赵长根把被子跟下面铺着的褥子缝在了一起。一看这个样子,大家都哈哈的大笑了起来。
赵长根也红着脸跟着他们傻傻的笑着。
旁边的女知识青年冲着赵长根笑着说道:“我帮你缝吧。”
说着,她 就从赵长根的手里拿过被子,飞快的缝了起来。一时半会的时间,她就帮着赵长根把被子缝好了。
“给,拿去吧。”那女知识青年笑着看着赵长根落落大方的说道,把手里的被子递到赵长根的身边。
不久,赵长根就被调到脸部担任了文化教员,在一次出操的时候,有些女知识青年看着赵长根身上穿着的那一身皱皱巴巴的军装,总是抿着嘴偷偷地笑。
后来的一次,赵长根从脸部回来要去洗衣裳了,就去床下那装在盆子里的衣裳。可是一看,那里还有盆子和衣裳。到外面一看,原来那些衣裳都已经晾在了外面的场子里了。
后来,赵长根这才知道是战友们把他的衣裳偷偷地拿去洗掉了。到晚上赵长根回来的时候。看到他的衣裳已经都整整齐齐的折叠好,放在了他的床上了。
赵长根看了心里感激万分,可有不知道是谁给自己洗的,也就只好作罢。
又一次,赵长根因为家里父亲病倒了,整日不思茶饭。这时,指导员看到了。就来到赵长根的身边,看着他和蔼可亲的问道:“长根,怎么啦?”
起初,这赵长根只是闷着头,没有做声。
“有什么事你不能跟我说吗?怎么你还把我当外人啊?”指导员十分诚恳的看着赵长根说道。
“我,我妈妈病了。”经过指导员的耐心询问,赵长根终于说出了实情。
出来后,指导员就去伙房里做好了病号饭,亲自端到赵长根的床边。
赵长根母亲生病的消息一传开,第二天,大家就捐了二百多元钱给赵长根。
过了不久,就到了冬季,这是一个大张旗鼓进行农田基本建设的时间。修渠,平田整地的大会战开始了。
为了跳动广大战士们的积极性,老团长(他是一个经过南泥湾开荒的老干部)建议在地头上挂上羊肉奖励优胜者。
这样,对于那些多少天没见过油水的饥饿似狼的青年人来说,那羊肉该有多大的诱惑力。于是,战士们为了吃上这些羊肉,一个个都拿出了吃奶的力气。
这样一来,生产的进度自然加快了。可是后来,这事被说成是修正主义的流毒,遭到了批判。到处都贴上了老团长的大字报。
后来,地头上就挂起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这样的毛主席语录和标语口号。
戈壁滩上一年的降雨量也就只有几毫米,祁连山终年积雪。每当春天过后,冰雪消融,水流进山下的海里,周围的农场就修筑渠道,吧海里的水引到地里进行灌溉。
赵长根连队所在的那个地方是盐碱地,一眼望去,远远近近,到处都是白茫茫的一片。人一踩上去就如同踩在薄冰上一样。
所以,这里方圆吉百利之内不见人烟,也几乎看不到绿色的职务,只有在盐碱地边沿的沙包上,偶尔挺立着的几棵红柳和骆驼刺,向人们宣告着这里还有生命存在。
每逢大会战的时候,连长边按人头下达任务,那时,赵长根他们这些知识青年们都是青春勃勃,浑身是劲。
那些人物,对于像赵长根他们这样的男知识青年来说,虽然听着怵头,但还是能挺得过去的,可是对于那些刚到边疆的女知识青年来说,她们可就傻了眼啦。
第206章 她们可就傻了眼
她们在家里的时候,有谁会干过这样有苦又累的活?一天下来,是个指头全部都磨出了血泡。
方新华是女排知识青年中年龄最小的一个,在劳动中,他竟然哭了起来。
看着这样的情景,赵长根他们这些男青年们,虽然在心里酸酸的,疼痛无比,她们毕竟是自己的战友啊!再说,谁又没有自己的兄弟姐妹呢?
后来,每当在大会战的时候,赵长根他们这些男青年们就会暗暗地用劲猛干,等到完成了自己的任务之后,再去支援女战士们。
又一次,是挖一条大渠道。有一个人一天就挖了二十四方的泥土(足足可以装一个三十吨的火车皮)。
他出的力大,流的汗多,他的饭量自然也就大的离谱了。他一下子竟然喝了两脸盆的稀粥,吃了二十四个油饼。
而每当在一天的劳动结束是,女战友们总是亏着自己的肚子,用省下来的窝窝头去慰问赵长根他们这些男知识青年们。
那时候,赵长根他们团的粮食是不能自给的,所有吃的粮食全部是从别的团里调拨过来的。中苏关系紧张以后,到处都在备战备荒,供给出现了困难。是不就从全国各地调来;额豌豆面,硬的像石头一样的高粱面,发了霉的带着苦味的玉米面。
当时,除了冻白菜、冻土豆,鸡没有别的蔬菜了。几个星期改善一次生活时才能吃上一顿油饼或大油渣炒白菜。
逢年过节听说有肉吃,食堂里早就排起了一字长蛇阵,很多人都“叮叮当当”的敲着手里拿着的饭盒排队等着。
那时候,人们吃过死马、死骆驼、死沙鸡、死狗、死猫……几乎什么东西都吃过。
由于生活条件艰苦,许多人都开始偷偷地给家里写信要咸菜、要花生、要猪油,可托运道赵长根他们那里汪汪需要几个月的时间。
有的好不容易收到了包裹,打开一看全发霉了。
有一次,收工回来,黄排长突然叫住了赵长根:“赵长根,到哦我宿舍里来一趟。”
赵长根敲开门一看,只见里面一屋子的女战士们正围着桌子在津津有味的吃着东西。
“这是我家里寄来的猪油和咸菜,”黄排长说着,就顺手递给赵长根一个抹满了猪油的馒头和一块五香疙瘩咸菜。
好久没有看到和吃过这样的美味了,赵长根也顾不上洗手,也不管什么雅观不雅观了,当着那么多女生的面,就大口大口狼吞虎咽的吃了起来。
一个抹慢猪油的馒头,凝聚着多少战友的深情啊!
说到这里,肖朝阳看着天色已经不早了,就微笑着说道:“好啦,今天就讲这些吧。大家都早点回去休息吧。”
“哎。肖书记,你怎么就有这么多说不完的故事呢?”大家正要起身,忽然李军看着正要起身送他们的肖朝阳十分疑惑地问道。
“呵呵,这些东西当然不全是我自己的了。而是我的朋友,或朋友的朋友们的亲身经历。我只是在讲出来的时候,作了一番小小的整理而已。”肖朝阳呵呵的笑着说道。
说着话,大家都已经来到了大门外面。?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