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子的古代科举生活》第410章


碚掳桑科实劬褪遣宦狻?br /> 看到这些,顾青云觉得自己把顾永辰放回乡下是正确的,他甚至觉得明年的会试小儿子不来考更合适,免得他们三个都陷入漩涡,万一成为炮灰就不好了。
幸好这几个月顾永良因为守孝不用入宫轮值,否则他还要比现在更担心。
“这年头,有时候想好好做官做事都难,得小心不被人坑了。”张修远最终叹道,和顾青云对视一眼,两人相对苦笑。
两人到底不是决定性人物,说来说去还是谨慎行事,张修远就准备这段时间在家修身养性,不出去乱晃了。
科举舞弊案造成的影响深远,在经过一系列的调查,一个月后,案情水落石出。当顾青云知道是楚大学士身边的贴身随从泄露试题,又有通政司的人帮忙,才使有秀才买到试题时,不由得目瞪口呆。
如此不谨慎!这是不是说以后几代的家生子都不可靠了?这是一个小人物引发的血案吧?
反正太子最终查出来的涉案官员竟然有十几人,根据涉案的轻重不是流放就是罢官,为首的主考官楚大学士是斩立决,其妻儿流放三千里,要不是念及楚家多年来的兢兢业业,相信判刑更加严重,牵涉更多。
顾青云不是特别了解太子这样做的原因,反正这事一出后,皇帝对于太子的秉公办案没什么表示,他自己倒是被派到扬州做乡试副主考官了,主考官则是由礼部的吴侍郎担任,主持扬州乡试重考事宜。
第253章 完成
此次乡试扬州所在的苏省既然被查出科举舞弊; 那之前的考试成绩肯定被作废,为了安抚民心; 朝廷决定苏省重新举办乡试。
想到八月份这帮秀才们刚经过九天的摧残; 现在还得再考一次,顾青云就深表同情,尤其是现在已经十月底了; 天气逐渐转冷。
而对于他为何能成为副主考官,顾青云在早朝上听到吴侍郎推荐自己时,正懵着呢,就见皇帝看了看他,问了一句; “顾爱卿可有异议?”
当时的他可是暗暗吓了一跳,来不及思考; 只能拜道:“微臣谨遵圣命。”
于是; 这事就这么定下来了。
此时顾青云和吴侍郎正在船头这里看风景。
“大人,之前还未来得及问,您为何向陛下推荐我做这个苏省的副主考官?”因为时间紧急,上完早朝后; 他立即回鸿胪寺和下属官员交接一些未完成的工作,其实主要就是年底各藩国进贡的事; 这些都有成例在; 管少卿经验丰富,把这些事交给对方,他是很放心的。
之后就是回家收拾东行李; 简薇等人对他突然要离开可是没有心理准备,不过这是皇帝的命令,没办法只能照做了。
他们是第二天,也就是今天就出发了,根本没有多少准备时间。
吴侍郎负手而立,海风吹得他衣袂翻飞,他呵呵一笑,没有看向顾青云,反而看向海面,叹道:“慎之,你无须妄自菲薄,如今在这个风口浪尖上,老夫觉得你最合适。”说完就转身拍拍他的肩膀,问道,“可想好题目了?”
顾青云摇摇头:“还在想。”算了,不管吴侍郎是因为什么原因举荐自己,如今已成定局就不用再想。
至于出题,皇帝昨天上午直接把几位官员关起来出题,今天早上他们就把试题拿到了,如今在御林军手里,他们两人和以前一样,只需出一部分题目即可。
和吴侍郎聊了片刻,见海风吹起,温度又下降,天气寒凉,顾青云就忙道:“大人,这海风起来了,咱们还是回船舱休息吧,要保重身体。”这话得到了吴侍郎身边粗壮随从一个感激的眼神。
“老夫的身体一向挺好的。”吴侍郎颇有些得意地捻捻胡须,他一向注重保养,“慎之,上次老夫见你还是很喜欢画画的,如果你有这方面的兴趣,有疑问的话可随时来找老夫。”
顾青云一囧,他当时是喜欢对方画的那幅画,但只是作为一张纪念画来看,当然欢喜。不过想想画画的确能修身养性,觉得等他致仕可以深入学习,免得致仕后的生活太过于无聊。
好不容易把吴侍郎劝回舱房,顾青云自己也回房开始思考该如何出题。
*
近几年,扬州城因为有个港口,经济发展得极快,人烟稠密,顾青云等人到达此地时,看到水面上百舸争流,港口处来往着全国各地的商人,竟然还有不少外国人……这繁华的一幕,让他颇有感慨。
不过当他注意到有人在不断偷瞄他们这一行人时,嘴角不由得抽搐了下。有两队御林军跟着,他们的身份还用得着掩饰吗?
没有地方官接风洗尘,他们直接从码头到乡试会馆居住,有了这次科举舞弊案,顾青云等人行事更是谨慎。
“大人,你说苏省的秀才们是否能及时得到再考的消息?”顾青云问吴侍郎,还有十天就要开始乡试了,那些路远的秀才不知道能否及时赶上。虽说他听闻,自从有人怀疑科举舞弊后,大部分的秀才一直停留在城里打听消息,不过还是有些人怕惹上麻烦,早早就离开的。
“不用担心,重考的消息朝廷早就让人快马加鞭通知到县里,县学的教谕会挨个通知秀才。”吴侍郎是主考官,得到的消息比顾青云灵通全面一些。
顾青云闻言就放心了。
果然,等他们坐着马车从街道上经过时,顾青云就听到已经有人在议论乡试的事,他和吴侍郎的大名更是传得人尽皆知。
“哎呀,这次是吴大人做主考官,我记得他本人擅长诗画,还有一手好字,这次肯定很看重卷面的字体。”
“诗赋一定很难,在下不擅长诗赋啊。”
“诗赋再怎么难也是那个分值,不会变到哪去,值得注意的是经义一定很难,只希望不要出什么截搭题。”
“还有算学,顾大人既然来了,你们觉得他出的算学题是难是易?唉,早知道我之前就把顾大人出的算学书全部买下来了,我知道消息太晚,等想去买时已经没有了。”
“哈哈,希望算学题越难越好,在下对此颇有心得。”
“两位大人之前和外国谈判,你们说这次的考题会不会和外国有关?”
……
顾青云扶额,人流拥挤,他们在一个十字路口等待通过时,这才短短的时间内就听到旁边茶楼上秀才们的议论声,这让他想起以前科考的时候,只是当时他们似乎没有这帮人消息灵通,对他和吴侍郎了解得极为清楚。
至于考题,顾青云还真出了一道有关于海关贸易平衡的策论题,只要吴侍郎同意,这道题就是这么确定下来。
“叔,那些学子可真有活力。”顾三元笑道,摸摸顾青云茶杯的温度,“考县试会好一点,早早就能知道县太爷喜欢的文风。”
这次出行,顾青云依然简单行事,身边只带了顾三元一人。
“都是这样的。”顾青云微微一笑,顾三元的儿子顾传阳跟顾永辰他们回乡了,他读了这么多年书,准备明年下场试一试。
至于顾永辰,顾青云考虑到如今的时局,上个月还是写了封信回乡,让小儿子不用参加明年三月的会试,方仁霄也同意他的意见。至于什么回京,看老家顾季山和老陈氏的身体状况如何,不过最迟应该是明年四月份就要回来,毕竟婚期就定在那个时候。
之后的乡试程序一如以前,只是考虑到如今天冷下来了,人手又比以往充足,出京之前,在请示过皇帝后,吴侍郎和顾青云定下规矩可以穿皮衣进场,而且是三天一场,一共三场,每场考完可以出场休息一个下午和晚上,和会试的时间一样,比以前的九天都待在贡院里好多了。
主要是担忧秀才们的身体状况,毕竟苏省出了这事,总要给点补偿。
有大家小心翼翼的行事,这次乡试顺利结束,中间没出什么大问题。
当顾青云重新踏上京城的土地时,终于能舒出一口气了。
这时已经是十二月下旬,距离过年没有多长时间了。
简薇见到他回来自然是大喜过望。
“我还以为你们会因为风雪不会回来那么快。”简薇围着他忙得团团转,一脸的欢喜。
“回来时从京杭大运河走的,中间没有多少波折。”顾青云全身泡在热水里,这间浴室有地暖,造价颇高,但这钱花得值,他现在全身暖洋洋的,极为舒服。
扬州是离京城不是很远,但这种天气来回奔波,还真有点受不住,差点就感染风寒了,像吴侍郎,回去估计就得请大夫开药,不过应该没那么严重。
“那你明天还要上朝吗?”简薇拿起布巾帮他搓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