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操碎了心》第34章


“何以见得?”沈词不解道。
顾行舟垂下眼眸,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顾平此人,心狠且聪明,从他传出的这封密信上来看,定然是将背后这人视为上峰且十分尊敬的,在他看来,胡文英只是有些小聪明,而南疆那人也只是一群乌合之众,不值得他重视,因此写封信送到的目的地,才是这些事最后的操纵者。”
沈词听罢,沉思了许久,心情不免有些沉重。
顾行舟此时也在心中思索着,上一世他看着阿筝同谢堇言只查到了南疆那人身上,这些事便戛然而止了,而这一世,竟让他查出背后居然还有一个幕后主使,而且那人在上一世竟未显露出半分,直到他与阿筝一齐回来,也不知道那人的存在,不禁让他心中多了一丝凝重。
又过了许久,顾行舟倒是先笑出了声,朗笑着说道:“沈兄,不必太过忧虑了,虽然我们不知道背后那人是谁,不过他们也不知道我们已经提前洞察了他们的阴谋,这边算是我们已经掌握了先机,又有何惧?”
沈词听到顾行舟这样说,便也笑了起来,应道:“世子说得对,是我着相了,不如世子看得通透。”
说罢,便站起身来,拱手向顾行舟作了一揖,便要告辞。
顾行舟也起身还礼,将他送至门口处。
看着沈词将要出门的时候,顾行舟突然开口问道:“沈兄,北郡王最近……是否经常来找你?”
沈词一听,脚步便倏地停住了,面上闪过一丝难以言喻的情绪后,便开口说道:“是,约莫是北郡王想同我切磋书画的缘故吧。”
摇着头笑了笑,顾行舟慢慢开口道:“沈兄,谢堇言自小同我一块儿长大,他心里在想什么我比谁都清楚,怕是老王妃也没有我懂他,他经常来找你是为了什么,你知道,我也知道,没有必要装糊涂。”
听到这儿,沈词才转过头来看着顾行舟,带着一丝自己都没有察觉到的紧张情绪,开口向他问道:“你……知道?”
“当然知道,沈兄,感情之事,无关男女,我希望你能考虑清楚。”顾行舟诚恳地对沈词说道。
不料沈词听罢后却是苦笑一声,对顾行舟言道:“我身上所中的毒,无解,既是如此,又何必连累别人替我伤心费心。”
顾行舟听完非但没有忧愁,而且还面带笑容地对沈词说道:“你若是因为这个不答应谢堇言,那可真是太可惜了,你可曾听说过玉姝此人。”
听到玉姝二字,沈词的眼睛都亮了起来,立马开口道:“自是听说过的,玉家这一辈中最有天分之人,小神医玉姝,世子提起这人,难不成?”
顾行舟点点头,回答道:“没错,玉姝姐同我的未婚妻的姐姐关系甚好,阿筝马上便要及笄,待她及笄之后,我们便要成婚,到时,她姐姐也会同玉姝姐一块儿回来盛京,到那个时候,你的毒便也能解了。”
听到这儿,沈词自是喜不自胜,连带着那张平日里总是云淡风轻波澜不惊的脸上也显出了喜意。
“所以沈兄,莫要错过。”顾行舟没有明说是什么,但是他相信沈词听得懂。
沉默了半晌后,沈词终是点了点头,没有说话,便转身离去。
待到沈词离开后,顾行舟回到房中,心里暗道:谢堇言,我也只能帮你到此了,结果如何,还得你自己努力了。
又坐了许久,顾行舟才出门去往珍宝斋,至于去做什么,当然是为容筝挑一件合心意的及笄礼物,这一世不用去往南疆,这份礼物他自然要在阿筝及笄那天亲手送到她手中,这一世,他与阿筝定然会有许许多多未来的日子,只是想想,他的嘴角都会带出笑来。
虞府之中,徐氏与容筝等人终于迎来了徐文策夫妻与徐盈一行人。
将人迎到正厅,小辈们互相见礼之后,郑氏笑着开口道:“阿筝真是越长越漂亮了,听说与英国公世子定了亲?”
徐氏闻言便答道:“是啊,他们自小一处长大,那孩子也是我们看着长大的,总是放心一些的。”
听罢徐氏的话后,郑氏便接口道:“那便好,阿筝也是有福之人,若是我没记错的话,阿筝还有几日便要及笄了吧,不如让盈儿来给阿筝做赞者。”
“让未来的太子妃来给我们家阿筝做赞者,这可是旁人求不来的呢,那我便先在这儿谢谢大嫂了。”徐氏闻言一喜,便答应下来。
却未料到郑氏一听到太子妃这几个字,却沉默了下来。
徐氏一见,便知道她心中在想什么,上前握住了郑氏的手,语重心长地说道:“大嫂,我明白你在担心什么,皇后娘娘为人十分和善,前些日子还说等到你们来了,让我带着你们进宫,她想提前见见儿媳妇儿呢,太子也是个好的,到现在为止,东宫也没有侍过寝的宫人,你啊,先把心放到肚子里吧。”
听到徐氏这一番话,郑氏面上才重新露出笑意来。
☆、第33章 终遇
翌日,徐氏早早地起身梳洗,等到容筝过来请安的时候,便已经收拾妥当了。
“给母亲请安,您这是,要进宫?”容筝看着徐氏穿戴好的命妇装,疑惑地开口问道。
徐氏闻言便颔首道:“是啊,昨日不是说过了吗,今日要与你舅母同盈表姐进宫去拜见皇后娘娘,早些时候我便往宫中递了折子,皇后娘娘早就准了,就等着盈儿进京了。”
容筝听罢,答了一声后便不再开口了。见她如此,徐氏便主动开口移开了话题:“筝儿,后日便是你的及笄礼了,十几年时间一晃而过,我家筝儿也长成大姑娘了。”
容筝抬头看着徐氏,却在不经意间看到徐氏鬓见的一根白发,忽的心中一酸,自己长大了,母亲却开始变老了,思及上一世,顾行舟死后,自己却是让家人操碎了心,那段时间,母亲因为自己的状态,也好似一下子老了好几岁一般。
顿觉自己上一世的不懂事,容筝便将头埋到了徐氏的怀中,撒娇似的说道:“母亲,无论阿筝长到多大,永远都是您的女儿,还要一直孝敬您呢。”
徐氏听闻容筝的话,欣慰地拍拍她的肩,感叹道:“我的筝儿这么好,我竟有些舍不得将你嫁出去了。”
“不嫁便不嫁,那女儿便一直留在家中陪着您同父亲。”容筝一听徐氏这便是玩笑话,于是也就顺着她的话头凑起了趣儿。
徐氏一听,便哭笑不得地说道:“你啊你,我不过开个玩笑,你还当真了,行舟那孩子眼巴巴地等了你这么多年,岂是你一句说不嫁便不嫁的?”
容筝便不好意思地低头笑了笑。
母女二人叙完话后,徐氏先站起身来,吩咐容筝道:“好了,我也该同你舅母和盈表姐进宫去了,你也先回房去吧。”
“是,母亲。”容筝听罢便应了下来。
见容筝行礼后就要退出去,徐氏突然想起了什么似的,开口叫住了容筝,语带深意地卖了个关子,对容筝叮嘱道:“回去好好准备后日的及笄礼,母亲可是为你请了个颇为重要的人来做正宾呢。”
将母亲卖关子,容筝不免起了期待之情,于是便乖巧地应下:“知道了,母亲,我回去定当好好练习步骤,您就放心吧。”说罢便转身出了门。
目送着容筝出去,徐氏便也吩咐丫鬟道:“行了,我们也走罢。”
待到行至府门处时,郑氏同徐盈已经等在那儿了,徐盈见到徐氏过来,便屈膝行礼道:“姑母好。”
徐氏忙将她扶起,等到徐盈重新站好,才对郑氏说道:“大嫂您可真是把盈儿教的知书达理,秀外慧中,真不是我们家那几个顽猴能比的。”
郑氏听罢后摆了摆手,与徐氏相携着上了马车坐定后,才开口说道:“妹妹你太谦虚了,你生的两儿两女,谁人不说你教的好,墨儿和砚儿自是不必说,皆是一等一的俊才,就是笙儿和筝儿,不也是一样的聪慧出众吗?”
见郑氏这般说,徐氏便笑了笑不再继续这个话题,与郑氏说起了此番进宫的事项:“大嫂,好些日子前,皇后娘娘便同我说过,等你和盈儿进了京,便让我带你们进宫。”
“皇后娘娘可是想亲眼看看盈儿,才好放心?”郑氏如此说道。
徐氏听罢后摇了摇头,慢慢地说道:“我听皇后娘娘的意思,是想着让盈儿同太子在婚前见上一面,让彼此都有个了解,这样也好在婚后夫妻两个过得和睦。”
“原来如此,竟是我着相了,让妹妹你见笑了。”郑氏略有些不好意思道。
徐氏也叹了口气,对郑氏言辞恳切地说道:“大嫂的心情我都能理解,谁家的女儿家不是千娇万宠着长大的呢,又有哪对父母愿意将自己家的女儿嫁入帝王家,大嫂心中的忧虑,我都懂的。”
“最是熬?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