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得岁月静好》第181章


第92章 字条
安国公府的闹剧,闹得袁泰好不尴尬。
可也反应了如今朝堂中的分化和对立。
有人想让刘易复位,当然也有很多人不愿意。
有不要命的人都敢上书,说刘易虽然做过太子,可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刘易丧师辱国,要交廷议论罪。
宗室里的人也有不客气的,也说,刘易这样的不肖子孙,就应该让他在奉先殿跪到死,一辈子别出来了。
正因为想让刘易完蛋的人也不少。
所以袁泰这样的刘易死党,家里又闹出这样大的动静来,日子就更不好过了。
继母告他不孝,不管关氏老太太告的有道理,没道理,总归是让大家将视线又引到了安国公府身上。
当初袁兆奉了刘易的命令喊开了北大营的门的事情,可不是只有袁三虎一个人看到,刘易是皇帝的儿子动不得,难道袁兆大家还动不得吗?
一窝蜂的奏折都是参奏袁兆的。
赤裸裸的通过打击袁兆在打东宫的脸。
东宫的人也是有意思。
就当没看见没听见一样,只干了一件事,那就是将一直躲在东宫的袁兆,又送回了安国公府。
这就让风口浪尖上的安国公府更加难堪了。
袁兆本来就没有了官职,如今这样回家,就恍如内宅妇人一样,大门不敢出,二门不敢迈,只躲在内宅中不敢见人了。
好在现如今三房四房都已经搬走了。
五房没搬走,但是也打不上照面。所以还不至于太过尴尬。
袁兆横下心罔顾外头的声讨,专心只去想刘易从奉先殿出来,恢复太子之位后自己的前程,这日子也就还过得下去。
可还有一件事情,却也让他坐卧不安,辗转反侧。
那就是怎么跟家里解释方瑾的事情。
他能瞒得了父亲母亲。甚至还有个想儿子想疯了的刘易愿意自我欺骗,可他却很难骗得了枕边的人。
他打听了几次如今方瑾的情况,这就被小关氏看出了端倪,就更不用说精明过人的曾文珊了。
女人看女人,从来都和男人看女人不大一样。
尤其是好像小关氏和曾文珊这样的女人,其实会比张静安这样的,更加警醒方瑾可能对他们生活带来的影响。
她们本能的都在猜想,如果袁兆仅仅是在意方瑾肚子里怀着刘易的孩子的话,怎么会那样事无巨细的对方瑾身边的人和事都那样的关心?相同的依恋和紧张,她们可从来没在这位世子爷的身上见到过。
尤其是送安胎药这样的事情,他竟然都不忘了嘱咐下人顺路去福顺斋买两封蜜饯果子去给表小姐送药。
别人不知道这些事情。可掌管着整个国公府内宅家事的曾文珊却是看在眼里的。
她??地看着,越看越觉得心惊胆战。
自从她死皮赖脸的嫁给了袁兆之后,夫妻两个就是聚少离多,她和袁兆的情分,起码在袁兆那里是寡淡的很的,但是曾文珊却很自傲,她在这一年多来,却是得到了国公爷袁泰和夫人吴氏的信任。
独一无二的信任,连小关氏都给挤到了一边去。
从目前的形式看来,小关氏姓关,就凭老太太天天疯了一般的闹的那些闹剧,小关氏将来的日子是可以预期的完蛋。
曾文珊现如今天天好吃好喝地精心伺候着小关氏,其实就是指望着小关氏好好活着,千万别死了反倒让袁兆续弦了。
只要小关氏还半死不活的躺在那里,她虽然做的是个贵妾,可她的好日子还在后头。
她怎么也不能看着袁兆愚蠢到自己断了自己的后路。
方瑾真是个妖精,真是个祸害。
去了北狄那样远的地方和亲都不死,还能勾搭上了刘易回来?
更诡异的是还勾搭上了袁兆跟疯了似的不顾自己的身份。
弟弟的相好,北狄王子的侍妾,鞑靼千户的女奴,刘易的情人,袁兆也不嫌脏!袁兆不嫌。她还嫌呢。
再说了,就凭当初方瑾折腾张静安时候,方静要逃,是她做主把方瑾留下来,她对方瑾做的那些事情,方瑾要是顺利的进了东宫,还生下了孩子,当真做了贵主子能放过的了她?
刘易不是要藏起这个女人么?
袁兆不是也要藏着她小心呵护吗?
曾文珊突然有种特别的冲动,她必须得想办法除掉方瑾,还得撇清了自己才行。
这一日天气十分的晴好。
张静安对着镜子看了看自己。
不得不说,她的形容是有些憔悴的。
她抿了抿嘴角。勉强逼出浅浅的酒窝来,就不免又叹了一口气。
招呼红宝,“给我寻那件胭脂红的褙子来,再给我把头发梳高一点。”
她准备去一趟国公府,探望一下老太爷。
老太爷这一世也太可怜了。
如今全然瘫痪在床上,老太太又病卧在三老爷家,老太爷身边连个贴心伺候的人都没有。
张静安实在是不能不去探望一番。
老太爷一喜欢看到小辈欢欢喜喜,漂漂亮亮的,当年还曾经豪气干云地在京里吹牛。说论文武艺,他老袁不算什么,可要论生孩子漂亮,他绝对是京里头一号。
袁家一门的俊男美女,也确实让人养眼。
每年出门拜年的时候,一派的鲜衣怒马,扈从如云的招摇过市的时候,老爷子都是最开心的。
想想那孩子气的老爷子,张静安的心都是疼的。
其实从袁恭那天突然回来又突然离家之后也在病着,也许是天干气燥,她肾阴不调,肝火上炎禁不住发了热,也许压根就是得了心病,这辈子再好不了了。
但是无论如何,她还是支撑起来,去了一趟国公府探望老太爷。还要打扮得漂漂亮亮地去见老太爷。
说起来自从分家之后,张静安真是没有大事绝不来国公府。
而自从分家之后,国公府也是厄运不断,远远瞧过去,都隐约有一股子晦气当头的模样。
要么说,怎么说国公府怎么总是病人扎堆呢?吴氏不用说她了,现如今小关氏的肚子已经就要生了,因为之前的闹腾,就没见过比她怀相更差的了。而袁兆回了京,几乎就没回过家,基本上对她不理不问,她就更起不来身了。
来招待张静安的是曾文珊,说起来这个表小姐出身的贵妾也真是个人才,偌大的国公府这么多人事繁杂,张静安自诩自己是没本事撑起来的,而一个寒门秀才家出身的曾文珊,至少表面上愣是将这个家给撑了起来。
老太爷被国公爷愣是从三老爷那里抬回来之后,病情自然是更不好了,不仅不能动,人也经常性昏睡,张静安来探望的时候。老太爷就是昏睡着。
以张静安来看,曾文珊孝道是做足了的,除了老太太和一干子女不在身边,老太爷身边伺候的人事那是一点都不缺,太医也早晚都来诊脉。只不过说的也就是一句话,尽人事知天命,过一天算一天罢了。
即便是这样,国公爷也很少陪着。
就是希望老太爷能多活一段时间。
这个时候老太爷要是走了,办丧事,家里人凑一块,肯定还得出事。
所以曾文珊就得了吩咐。伺候老太爷就更是精心了。
张静安心里只冷笑,精心也不过就是药品饭食更衣翻身什么的而已。老太爷征战一世,为儿女操心了一世,求的还不是举家安康,到了最后,竟然身边一个贴心的人都没有,最疼爱的大儿子让他这样活着,不过是为了怕麻烦而已。
她足足等了两个多时辰,老太爷才醒过来一次,依稀是认出了她,想说话来着,可是什么都说不出来,只能嗬嗬地喘息了两声。张静安伺候他吃了药,又擦了身,这才拖着疲惫的身体离开了老太爷的屋子。
莫名累的厉害,脸色也很难看。
着实并没有应酬任何人的兴趣。
可看在曾文珊精心伺候老太爷的份上,她还是对曾文珊比较客气的。
张静安侍奉老太爷的时候,曾文珊就等在外头。她从老太爷那里出来,又一路送她出去,有话没话地找些闲话在聊。
可让张静安烦躁的是,她有话没话的在聊袁恭。听她话里的意思,袁兆不回家,袁恭倒是经常回来,回来也并不是探望吴氏和老太爷,就是回来转一圈,不知道就转哪里去了。
要说当初曾文珊是冲着袁恭来的,那么她后来嫁给袁兆也算她捞着了的,难道现如今看袁恭混出名堂来了,又心有不甘?
张静安想,曾文珊可是个精明人,绝不止于做这样的蠢事的。
也懒得算计她的心思,匆匆告辞了就上了马车。
那边刚上了马车,突然就看见红宝一脸疑惑地从替张静安抱着的薄纱斗篷里抖出来张纸条,上头歪歪扭扭的一行字,“玉米须儿胡同。”
玉米须儿胡同,其实距离蝴蝶巷并不远,大约也就是隔着两三条巷子的距离,可张静安?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