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女不愁嫁》第42章


狠话已经说绝,她今日只想痛痛快快的断了退路,将前事做个彻底的了结。
“一晃好多年了,好多年没有这样和你面对面坐着,好好说话了。”吴王从窗边踱开,慢慢走到女儿身边坐下。他的腿曾受过伤,一到雨天便要疼上一回。
刘菡看了他的腿一眼,移开了目光。
“你母亲身上流有前朝公主的血。”吴王平静的说道。
刘菡一愣,她是头一回听说这回事。从没有人在她面前提到过这些。
她只知道她的母亲出自江南大族,只是一名庶出的普通闺秀,没有什么惊人才艺,更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吴王低头看着手里的茶盏,氤氲水汽缓缓熏红了他的眼睛。
“随着你母亲的身世逐渐被有心人探知,吸引了很多前朝隐藏在朝中的残余势力。他们一度曾和你母亲走得很近。她又从小生在富贵温柔乡中,只知道权力的诱人之处,却从未见识过朝中势力倾辄的残酷。在你出生之后,我忍无可忍,同你母亲为这件事吵了很多次,甚至还曾试着将她软禁。但她陷得太深了,无论如何也不肯回头,仍旧一意孤行。”
吴王深深叹了口气:“我年轻的时候对你母亲一见钟情,不顾所有人反对,执意要娶她为妃。现在想想,我其实是害了她的。如果换个人娶她,也许她就能平安终老,不会过早的夭亡。”
“可我又不曾后悔过娶她。这是我们两个人的决定。我们不断和家里,和长辈们抗争,好不容易才走到了一处。我这一生没有做过任何对不起她的事情,我不欠她任何东西。但是对你……”吴王忽然哽住,再也说不下去。
刘菡忽然低声道:“我其实对小时候的事隐隐有些印象。那时候母亲常常带我去见很多人,他们都对我非常好。只是某一天,那些人突然就都不见了。”
也许是父母的不和令她异常早慧,这些事她都隐隐记得。吴王一提,她就想起来了。
吴王妃死后,因为吴王对这个女儿的态度颇为冷淡,甚至直接丢到别院去任由奶娘抚养。宫里的贵人们看着不像,就将刘菡招入宫中,由太皇太后亲自派人照顾。
恰恰因为吴王的态度,那些人自觉无望,也就放弃了拿她做文章的心思。刘菡这才得以平静而又放任的成长。
“我那时还小,有些事您不说,我是不会明白的。我还以为……以为您讨厌我。”
刘菡的声音很小,小得几近耳语,吴王却都听进了耳中。
他长长地叹息了一声,说道:“我怎么会讨厌自己的女儿呢?我只是……只是不知道该如何对待你。远不舍,近不能,唯一能做的就是尽可能给你自在的生活。”
半晌,刘菡擦了擦眼角泪水,轻声道:“如果不是因为这件事,您是不是打算一辈子不和我说这些?”
“傻孩子,你是我的女儿。”
吴王露出一个慈祥的笑容,那是属于“父亲”的表情。
刘菡擦干了泪水,转脸朝窗外望去。
不知何时,天空中那片乌云已尽数散去,温暖的夕阳将余晖洒落,一角彩虹瞧瞧攀上枝头。
“留下吃饭吧。”吴王说。
刘菡点了点头,答:“好。”
☆、第38章 归来
此后,刘菡虽仍在外独住,但回王府陪父亲吃饭的次数却变得频繁了许多。谢斓看得眼都直了,拍手道:“你这是终于开窍了!恭喜,这下可快圆满了。”
刘菡不以为然的道:“我一直很圆满好嘛!”
谢斓忽然将声音放轻,说了三个字:“楚亭林。”
措防不及间,刘菡的脸忽然的泛起了可疑的红霞,她匆忙低头喝茶掩饰。
谢斓就那样一直盯着她笑。
刘菡被她看得没法,嘟囔道:“他确实有点小聪明,但还不至于让我心折下嫁,失去自由。”
谢斓揶揄道:“堂堂光禄大夫,原来只有小聪明而已。”
刘菡伸手要去咯吱她,谢斓慌忙求饶,俩人闹了好一阵子才罢。
谢斓揉了揉笑得有些脱力的两腮,问道:“对了,刘宝珠如何了?”
“她在吴王府挺好的,有吃有喝,夏冬两节冰碳都不会有亏,比府狱大牢的日子好过多了。”刘菡平静的道:“只要她不再出来作恶,我也乐得大方。”
刘宝珠对她来说什么都不是,但是看在吴王的面子上,她不介意让她活着。
她支着下巴,饶有兴趣的道:“你先别说我,你和陛下如何了?”
谢斓喝了口茶,道:“什么如何了?”
刘菡“嗤”的一声笑了起来,道:“你们那套能懵得了别人,想骗我还不能够。看刘昱那日紧张你的模样,你总和我在一处混,他心里怕是担忧我把你带坏了呢。”
此时,谢斓虽已出宫,但皇帝常以各种名义约她出来,不出来就威胁要去她家中找她。
谢斓想不出拒绝的借口,就在心里头生着闷气,连带着行动上也表现了出来,对皇帝的求欢总是推拒。皇帝却仗着身手了得占她的便宜,谢斓于是愈发的生气。
随行的侍卫每次都能听见皇帝在里面低声诱哄,小意温存,心说早知道要赔礼道歉,何必惹佳人生气?可皇帝仿佛上瘾了一样,每次总是把人惹毛了再顺毛,乐此不疲。
谢斓生气不理他,皇帝就硬是仗着身手了得,先抱住佳人,再百般温存小意,直将人哄得不气才罢。
谢斓从不知道,刘昱竟这般黏人。要是被他那些大臣看到他这个样子,估计会以为他是被什么东西附体了,还不得吓晕过去?
不过他的那些亲随们倒是个个心理素质过硬,现在已经连眼皮子都不抬了,只当是聋子哑巴。
皇帝近来算是佳人在怀,春风得意了。宫中最不乏耳目灵通之人,只要你有心,什么消息都能打听得出来。渐渐的,皇帝频繁出宫的消息就传到了庾太后耳中。
太后心里不舒服,便想着劝一劝皇帝。
那一日,皇帝去慈安宫看望太后,寒喧了片刻,太后语重心长的道:“哀家近来听闻陛下常常出宫,有时甚至还彻夜不归。虽说护卫们个个衷心,但也保不齐有歹人不顾身家性命,危害陛下安危。为了江山社稷,陛下需得保重御体才是。”
“不知是谁多嘴多舌在太后面前搬弄是非。”皇帝唇角带笑,眼露机锋:“朕近来是曾出过几次宫,但都是有秘密之事要做,因事关重大,对外并不曾露一点口风。也不知怎的竟传到了太后这里。莫不是那人还说朕去见了什么人,比如女人?”
太后心头一紧,含混道:“哀家也只是偶然听宫人闲话提起罢了。年纪大了,也记不得是哪个说的了。”
皇帝遂关切的道:“太后身体不好,怎能让这些前朝繁琐之事扰了太后的清净?朕这就下旨,让他们查一查宫内有无多嘴之人。宫人最忌口舌不宁,惹得后宫是非不断。”
太后忙制止道:“那倒也不必。哀家这里断没有搬弄是非之人。”顿了顿,她淡下声音,有些赌气的说道:“陛下去见了什么人,哀家这个老婆子也不敢管。只是事关国体,陛下需三思而行。”
皇帝笑容温煦,并未有任何不悦之色,说道:“有一事朕想着需得向太后禀明。朕经过这些日子的冷眼观瞧,觉得中书令谢安谢大人的嫡长女提躬淑慎,秉德温恭,颇有太后当年的风采。朕准备立其为中宫,待太后寿辰过后便拟诏,不知太后的意思如何?”
庾太后对谢斓印象并不好,听皇帝如此说,哪能不出言劝阻?便将自己已知谢斓的堂妹谢采薇的丑事说了出来。
“其堂妹品行如此不堪,哀家着实忧心谢氏族风。”
太后心中有气,定是那谢斓用美色将皇帝迷住,哄他立她为后。
这般狐媚魇道的手段,她着实看不上眼!
面对庾太后的“好心”劝解,皇帝笑着解释道:“太后可能有所不知,谢采薇之父从小就过继给了谢安的一个族叔,一直在老家生活,彼此十几年没见过面。只因其父过世,寡母才带着女儿到京师投亲。谢安不过看在同族的情面上,让了几间房子给她们住。又因是客,许多事他也不便过问。”
“谢采薇虽也姓谢,可跟谢斓八杆子打不着,顶多算是她的远房族妹。谢氏大族,人口众多,各地都有分支。就算族长治族有方,族中子弟也是良萎不齐,如果管得过来呢?就拿咱们宗室来说,宗正还不是天天跟朕抱怨,单五服内不成器的皇室子弟还少吗?”
太后颇为忧虑的道:“她当年差点嫁给琅琊王,陛下竟毫不在意不成?”
皇帝笑了笑,说道:“她和琅琊王当年连婚约都不曾定下,谁还能拿这个出来说嘴?”
太后仍旧不死心:“毕竟是要嫁入皇家的,德行重方能入主中宫。”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