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女虐渣手册》第143章


下人们的风向都是跟着主人走的,最是灵敏,陈芸喝着手里的八宝茶,倒是突然有点明悟了,原来她和谢奕的事情,还真的不止是他们两个人之间的事情,而是从上而下牵连着不少人在意。
至于小初,陈芸望着在远处看着容和给她做荷包的小人儿,摇头笑笑。
“小初的事情没有那么复杂,只是看着孩子这样小,身世又可怜,虽然是二爷买回来的,但是这么点的孩子又能干什么,就是养着玩吧,也权当解闷儿。二爷估计也是这个意思,不会大肆摆酒的,也不打算记入族谱,将来孩子长大了,我们给她贴一副嫁妆的事。”
虽然古代一般都是养儿防老的“养子”居多,但是陈芸他俩却要弄个养女,是有点奇怪,只是她昨天看着谢奕僵硬的抱着小初回来的样子,觉得又好笑又可爱,便默认了这个孩子。
小初虽然出身悲苦,但是既然有一番因缘,就是和他们夫妻二人也是有缘分的,合该小初成为他们的孩子,也算是行善积德做好事了。反正他们家也不缺孩子的吃穿用度,多少个养女也养的起。
“既然您认下这孩子了,也就这样吧。”
周嬷嬷最初不太赞同,是觉得他们认下小初做养女有点太随意了些,他们夫妻都年轻,孩子年纪又小,很容易让外人起误会,不过总归一个女孩而已,问起来解释两句也就是了,小初的身世也不必藏着掖着。
他们这样的人家,对于亲生骨血自然是极为看重的,哪怕是庶出子女,待遇也得过一般小门户的嫡出孩子了,但是非亲生的养女,怎么对待也就全看个人的心意了。
再怎么样也不是亲生的孩子,将来婚嫁,外面的人也自有一杆秤的。
唯一的问题,就是周嬷嬷觉得小初的来历有点不太上得了台面,他们这样的人家,二爷在外面买了个女孩回家养,这算什么事儿。
“听说民间有说法,好多夫妻多年未孕,保养个小女孩回来养,不久就能怀孕。怎么说您和二爷认养了这孩子也是福报,不久您也就有喜讯了呢。”
周嬷嬷转念一想,陈芸嫁人也两年了,还没有孩子,保养个小女孩回来,说不定助孕呢,也就不去在意小初的出身了,养着就养着吧。
陈芸笑了起来,算是服了周嬷嬷,竟然这么快就能想的这么曲折又偏远。
目前陈芸和谢奕还没有孩子,陈芸倒是不急,她和谢奕感情这才升温几天呢,而且二人世界都没过两天,也不想太快有孩子。
谢奕和陈芸在滁州的生活也慢慢进入正轨,到了十二月,天气冷起来,寒风呼呼的刮着,还有鹅毛般的雪花纷纷扬扬的落下。
谢奕没办法,还是找人重新把府衙的屋顶铺上一层新瓦,好歹下雪不往屋里飘了,只是室内依旧是冷的出奇,冷风刮骨一般透过窗棂往里刮,在书案前坐上一会儿,整个人的手脚都会冻的麻木。
一个月内,谢奕冻的受了风寒三次,差不多天天都是头痛咳嗽发烧流鼻涕的重复着,陈芸也被他弄得很崩溃,晚上听着谢奕的咳嗽声,搓鼻涕的声音,要不是病号太可怜,一度非常想把他丢出去。
没办法,只能自己出马,陈芸每隔一个时辰让人去府衙,给谢奕等人送一次滚烫的羊肉汤。
另外她派人去谢奕的府衙,修修整整,不吝惜钱财,屋里一个火炉不够暖就升起三个火炉,半个屋子都是火炉,把透风的门窗都堵严了。
不知道是谢奕终于习惯了还是三个火炉管用了,总知道了年前的时候,他总算不是天天顶着红通通的鼻子,夜里咳嗽个不住了。
唯一的问题,就是府里的煤炭用度大增,加上供应谢奕府衙的煤炭,一个月能燃千斤,而川府少林,煤炭就比京都贵些,且还是黑炭居多,无烟的白炭以及银霜炭更是少有,有价而无市。
古代的交通运输也比较落后,运输成本高昂,纵然去别处大量采买供给府中,但是花销亦是甚大,就是陈芸家底丰厚,临走时又从谢府的账上支了万两的“安家费”,也很快有点捉襟见肋了。
于是,深夜里,谢奕和陈芸夫妻二人,都表情持重的在炕桌前相对而坐,陈芸手里拿着这两个月的账册,两人一起发愁赚钱的问题。
谢奕的俸禄相当有限,本地其他官员,例如主薄黄仁俊,还有其他的下属,都一家老小住在一起,吃住方面相当普通,也能勉强够用。
但是谢奕家大业大,带的下人以及侍卫们也都多,一直维持在一个固定的生活准备上,他又不想法设法从百姓以及富贾那里榨钱,这样一来别人做官能赚钱,谢奕真的就是反而往里贴银子。
光每日供给谢奕以及坐班的属下的羊肉汤,都不止一个月的月银了。
“不然把不必要的侍卫和伺候的人都送回去吧,咱们这边精简下人手。”
开源节流,如今开源做不到,谢奕就只能想到节流了。
“恩,可以。”
陈芸点点头,其实她也发现了,毕竟谢奕出京是外放做官,出来磨砺自己的,生活上就应该和当地的其他官员看齐,然而他官职不大,但是生活起居的排场依然还是和以往在家中差不多,这样也不合适。
从另一个方面来看,陈芸随着谢奕一起来川府,也收到过当地官员太太的请帖,出去拜访过其他的官太太,另有官员太太来他们家中做客。
但是包括宋大人的夫人在内,都对陈芸客气有余,亲近不足,始终隔着一层什么一样。
他们住着当地高墙大院,虽然是富贾贡献安排的,但是奴仆成群,家里富贵锦绣,一看就是富贵春深的日常生活做派。
纵然大家都知道谢奕和陈芸出身好,所以压根不缺钱,谢奕也没有贪污受贿过,并且还挺勤于政事,但是给人的观感就是不太好,看起来他们夫妻二人,生活作风都不踏实,没有真正的试图融入当地,像一般官员那样清廉俭朴的过日子。
经过陈芸一番提醒,谢奕也才猛然间感觉出来,可不就是这么一回事儿嘛,他一个知州,连郡守都对他客客气气的,本身就不太对的。
“那咱们要不要换个房子?总是住在人家府上也不太好,到时候没有那么多下人了,咱们也买个不大的宅子搬过去吧。”
在人手方面,夫妻二人达成共识后,谢奕继续建议道。
如今他们的宅子,是川府首辅沈万春无偿提供的,沈家主要是经营米粮铺子,另外还有当铺,客栈,杂货铺子,田产等遍布滁州,就连京都,也有他好几家铺子。
可以说,沈家掌握了滁州一半的经济命脉,和各路官员也一直保持着友好和谐的关系。
沈万春这个人相当的有生意头脑,更是有着从一个杂货铺的小管事做起,短短三十年间,成为滁州首富的传奇经历,甚至若不是他行事极低调,一直扎根滁州没有把事业版图向京都等地扩展的太厉害,在京都也能混出个富贾名号来的。
陈芸和谢奕搬进宅子后,也曾宴请过沈家人,感谢他们的慷慨和义举。
而沈家人也相当的有眼色,既不会过度的谄媚,也不会太过于高傲,并没有因为他们住了沈家的房子而提出什么要求,而是始终维持着不卑不亢,友好又热心的表面形象。
除了之前谢老爷试图把自家的小孙女给谢奕做妾,再也没有提出过其他的想法,被谢奕拒绝后也没有太过于失望,以后就只是偶尔送到府里一些鲜果等不太贵重的东西,看起来是极真诚的想和谢奕交往。
但是谢奕总是怀疑,可能沈老爷有什么动作,是完全绕过他的。
沈家的生意和铺子那么多又鱼龙混杂,田产广阔,甚至还经营着铁铺,大秦的盐铁虽然并不是收归国营,但是沈家也不可能一丝的纰漏也没有,生意一点也不需要官府通融,不然沈老爷也不会和当地官员交往那么密切了。
但是谢奕从来没有接受过沈老爷的请托,也没有听到其他同僚说起过沈家有什么事,这么想来,大概□□成的原因,就是他们私下有接触交往,还有各种往来,而把谢奕绕过了。
“恩,也行,反正这边的房价便宜,一栋小房子花不到二百两银子。”
陈芸也点头表示同意,川府到底也只是小县城,房价并不高的,他们把多余的下人和侍卫都送回去后,也用不着住很大的房子,真正的融入当地,过他们目前这个层次应该过得生活就可以了。
“只出不进也不好,总要想个办法赚钱的。”
陈芸双手撑着腮看向窗外,除非他们一直啃老,缺钱了再从谢家要钱,或者花陈芸的嫁妆钱,不然按照如今这个只出不进的生活状态,他们很快就要过不下去了。
什么晒盐,发明玻璃,开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