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召唤无双》第397章


“罪臣贾诩,擅离职守,今贸然回返邺城,特来领罪。”
李王心底是有喜色的,不管之前贾诩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勾当,计策再是歹毒,也不能否认他的功绩,并且此人不说其他,单说衷心便是李王的铁杆心腹。
但人前不敢表露过多,斜眼说:“贾诩有罪自然当罚,不过前些时日你命人前来回禀,说有一场惊喜要进献于我,可有其事?”
贾诩早在之前就了解了李王近日的异常,这时候躬身道:“话已出口,自然当不得假,冉将军,高将军,请献上厚礼。”
二位将军早早被卸了佩刀,但铮铮铁甲却依旧傍身,那股挥之不散的杀气凶猛凛然。
“哐当”一声后,二位将军打开木盒子,两个紧闭双目的脑袋就安放其上,面容惨白,格外吓人。
“大胆!”
李王拍案起身,怒道:“此等恐怖之物,岂能上的朝堂,若是吓到了皇后,看我不拿你们人头来谢罪!”说完转身看向妲姬,脸色又柔和了下来:“皇后可有不适?”
妲姬笑道:“陛下勿需忧心,臣妾在倭国见惯了杀戮,不会被吓到,况且二位将军也是出于好心,到不知此两个头颅,属于何人?”
贾诩面色如常,说道:“此乃南匈奴单于劫布和右贤王去卑的首级,自今日起,匈奴前单于羌渠之子,左贤王於夫罗向大华称臣,大华朝版图彻底扩宽至漠北一地。”
李王大喜,哪怕是妲姬在身边也不能让他掩饰。
前世187年,东汉末年黄巾起义、董卓专权之际,南匈奴发生内讧,国人杀死单于羌渠,子左贤王於夫罗即位。
而参与者右贤王去卑恐被报复不认可新单于,另立一位单于,就是劫布(杜撰)。
当时於夫罗只得前往汉朝申诉求助,正值汉末大乱,只好留在河东。
195年,南匈奴参与了中原混战,东汉蔡邕之女蔡文姬被掳掠去匈奴,202年,南匈奴首领归附汉丞相曹操,蔡文姬归汉。
216年,曹操拘留呼厨泉单于,而派右贤王去卑监国,并将南匈奴分成五部,安置在平阳郡,匈奴单于王朝才得以终结。
可以说李王整整提前了十七年,这个意义可就不同了,只要李王能用文化等手段来内部分化他们,对进一步避免百年后的五胡乱华有基础的作用。
其实前世的曹操有很多伟业的,要不是刘备等人蹦?个不停,说不定一统天下后能征伐向极西,以震中华天威。
汉末一部分匈奴人汉化后南迁,一部分被赶去了西方,光是这一点,就足够青史留名了。
“好好,数百年来边关百姓遭受匈奴,乌桓等异族入侵,连年战火,如今贾诩倒是为大华开了百年太平,赏,重赏。”
侧目看了眼李王,妲姬并未多说什么,一双媚眼转而看着双手,在出神。
而贾诩怎么做到的,其实很简单,六年前贾诩悄悄跑了,有目的去避开李王北方体系的混乱,另外一方面也是去寻找冉闵,并且通过暗线,联络走投无路的於夫罗,内外进攻,分化匈奴的王庭,导致匈奴人不得不分散。
这也就造就了之前完颜宗望上报那件事,在扶余、乌桓等领土陆续发现了匈奴人的踪迹。
铁血斩杀了去卑和劫布,於夫罗凭借前单于子嗣的身份,重登宝座,但他见识了贾诩的毒计和冉闵、高宠二人的勇武,哪里还敢过河拆桥,只能跟着他们进入大华过境,依附于大华朝。
李王赏赐了贾诩之后,看了眼妲姬说:“虽然南匈奴是平了,但极北之地仍旧有不少异族活跃,留下迟早也是祸患,贾诩听令。”
“微臣在。”
“着命你为督北将军,正四品,麾下有冉闵、高宠听调,与完颜宗望东西互望,对极北之地展开大清缴,若是冥顽不化,就地砍杀,不用回禀。”
贾诩不悲不喜,拜伏道:“微臣领旨。。。。。。”
在百姓和妲姬面前,李王还是决意先平了蛮夷之祸,不然迟早会生出事端。
“若无其他事情,退朝吧。”
“陛下且慢。”妲姬缓缓起身,走下阶梯拜倒,道:“洛阳献帝尚在,臣妾苦心思虑,天下不统一,何以为国,臣妾恳请陛下允诺,御驾亲征,征讨洛阳。。。。。。”
李王点头,笑着将她扶起来,说:“此事不是早就说好了,兵符也交给了皇后,今日何须再议?”
妲姬轻嗯了一声,说:“此前商议是春深行军,但臣妾如今却觉得事不宜迟,正该此时出兵,才能壮大华天威。”
李王也不问为什么,笑道:“那就依皇后所言,王守仁出列。”
王守仁赶忙抱拳,躬身走到前面来:“微臣在。”
李王说:“由兵部着手,调集邺城大军,并起虎牢关十万将士,合军一处,另外命曹仁在陈留征召大军,以作后援,朕与皇后,会亲自提领一军,前往虎牢关。”
王守仁抱拳道:“微臣领旨。”
李王转念道:“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诸葛瑾抽调粮草往乌巢去囤积,专配虎牢大军用度,断掉赵云军粮草,改换为豫州补给,力求专一而不乱。”
“微臣领旨。”
“退朝!”
“吾皇万岁。。。。。。”


第五百三十六章 抵达虎牢
兵马调集,在古代特别繁复,而李王麾下更麻烦,因为早先他就定下从军者,必须精确到户,这一来一方面带给将士们归属感,第二方面对统计口人也能清楚精准,但同时兵马所动,就变得有些复杂。
所以十日时间过去,邺城的大军才缓缓开动,朝着虎牢关而去。
十日来,陆陆续续赶到的大将不在少数,其中就有赵云、项羽等人,他们不是在徐州就是在豫州,两者相距并不远。
当然,与李王汇合的只有赵云,其余人都是往虎牢关去,毕竟李王稍后便会出兵。
这一天天气晴朗,冬去春来,春日的阳光最暖人心,李王提领一万大军,倚为中军,开拨出发。
前来送行的百姓连绵在大街小巷,只为瞻仰圣武皇帝的尊容,对他们来说,李王可是有再造之恩。
不说经济这些,光是不强制征兵一条,就足够他们感恩戴德,更何况李王定下的从军福利很高,一人从军,三人之家便能衣食无忧,半数的赋税都用在上面,效果可见一斑。
不过这一次很例外,李王并没有安排天子銮驾,而是一身银甲,全然一副大将军的模样,更让人诧异的是,李王的红月马上,还有一人。
正是妲姬,李王为她量身打造了一副铠甲,穿在身上英姿飒爽,还真有三分女将军的模样,而翎羽头盔遮挡了半边脸,很难分辨是男是女,只不过一些人暗自腹诽,李王和‘他’这么亲密,该不会有龙阳之好吧。。。。。。
穿过皇城大门,大军直接通过主道,向城外走去,银甲铮铮,振大华军威。
行军打仗,行军在前,也是最容易跌落士气的事情,往往一场大雨,或者道路难行,都会直接影响大军心情,导致士气低下,临敌时无法发挥全力。
所以有以逸待劳的说法,但也别忘了,兵贵神速更在之前,只要能提前做好预防,鼓舞士气,奔袭之下将士们甚至会更加凝聚,但各有其理,不提也罢。
有五万邺城兵马开道,完全不用前锋,李王率领大军直接渡过了黄河,在官渡稍事休整,便再次上路,只不过这次人马合兵,已经达到了三万。
史上最强阵容,光是超一流人物就是十人,这是任何一个时代都从未有过的,更遑论出现在同一场战役。
千古无二的项羽,生平无败赵子龙,天字第一号罗春,白袍鬼将陈庆之,冉闵,高宠,宇文成都,实在是太多了,文臣超一流也不少,王守仁,郭嘉,曹操,刘基,实在是数不过来。
而之所以会出现这么多超一流的文臣武将,当然不会是因为对献帝的慎重,而是因为李王怀中那外表英姿飒爽,内里却妩媚娇弱的妲姬。
洛阳城内一片惶恐,李王起兵二十余万,雄叩洛阳,对外号称五十万大军,那是何等的壮阔,要知道上次和袁绍或者曹操大战,也不过十余万人马,怎能不让人发寒。
二十多万蚂蚁连绵在一起也漫无边际,更何况是人,此刻虎牢关城内外各有大军安营扎寨,光是时不时飘动的大华旗号,就令人震慑。
“臣等叩见陛下、皇后,吾皇万岁。。。。。。”
李王立在马头,一手揽住妲姬:“诸位爱卿平身。”
那些将士相顾而起,王守仁独自迎上去:“陛下,微臣已经备好了宴席,便请陛下犒劳三军将士,以壮军心。”
李王嗯了一声,这里宴席是宴席,犒劳是犒劳,所谓的宴席是为李王接风洗尘的,犒劳三军就有点像后世的阅兵,说半天就是鼓舞士气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