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国的封印》第58章


“对。她是在你被吴丽丽带到别墅的那天失踪的。”
“查!去查一个韩国人!”我浑身发抖、热血澎湃地站了起来,“林菲在医院的时候,一个韩国人曾看望过她。我被吴丽丽带走的头天晚上,她去了留学生楼——查,查那个韩国人!”我简直是咆哮着说出这番话的。
“韩国人?!”一团乌云笼罩在了孙林的头顶。
“对!”我如同烧热的铁板上的鸭子,在屋里狂躁地走了起来,“那天晚上十一点,我跟林菲通完电话后她就关机了,然后去了留学生楼,然后就失踪了!查,你马上去查!”
“你冷静点!”孙林走上前,按住了我的肩膀,“相信我,我一定会查出来的,你冷静点!”
“不但要查这个韩国人,还要查国外的情报机构,都要查,通通查!”我终于体会到了什么是歇斯底里。
“国外的情报机构?”孙林更加困惑了。
“没错!”我把昨晚的发现一股脑全告诉了孙林,我告诉了他整个事情不但有他所在部门的存在,不但有大谷基金会的存在,还有西方的情报机构。
“你的意思是,西方的情报机构真的介入了符号的事情!”
“他们要是不知道,为什么要轰炸七次!为什么要玩命地找德国民俗博物馆失踪的文物……”大喊着说出这些话后,我突然停住了——“你刚才问我,西方的情报机构真的介入了这件事情?……为什么要说‘真的’这两个字?难道你之前已经怀疑他们介入了?”
孙林异常严肃地点了点头:
“我并不是之前就怀疑,而是昨晚调查阿瑟教授寓所大火之事后才产生的怀疑。”
“大火之事有进展了?”我连忙收拾了一下刚才疯狂的心智,强行让自己冷静下来。
“寓所大火之事毫无线索,是一桩没有任何征兆和证据的火灾。”孙林见我试图沮丧地打断他的话,连忙接着说了下去,“不过有一些新的发现——阿瑟教授在二战期间,曾服务于英国战略情报局。”
“什么!”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二战期间,英国战略情报局曾将很多的科学家集中安置在苏格兰的一座古堡中,一来是为了保护这些科学家的安全,二来是为了将他们集中在一起,利用他们的聪明才智研发各种先进仪器,与轴心国进行科技对抗,尤其是进行密码对抗。很多盟国的先进密码都是这些人制定的,而且很多轴心国的密码也是他们破译的。可以说,在整个二战时期这座古堡就是英国的科技大脑!”
“阿瑟教授也在其间?”
“对,因为阿瑟教授不但是一位出色的语言学家,曾经更是一位出色的数学家!”
这与我在盘龙谷别墅中的调查不谋而合!
“所以我认为,既然阿瑟教授曾服务于英国战略情报局,那么关于符号的线索无论是他主动说出还是被动被查出,英国战略情报局都脱不了干系。别忘了,他寓所的大火是一桩无头悬案。”孙林说到此处时,停顿了一下,“一场火灾——无论是意外还是人为,都会或多或少查出一些线索,但能够将一场火灾制造得毫无痕迹,这绝非一般人所为……”
真相渐渐变得清晰起来——关于符号秘密的渠道只有两条:西克教授和阿瑟教授。既然我是西克教授这一渠道的继承人,那另外的人一定是通过阿瑟教授这一渠道获知的线索;既然阿瑟教授这一渠道在我之前就开启了,那么他的研究成果必定已经流传出来;既然阿瑟教授曾服务于英国战略情报局,而西方情报机构在符号一事上又有种种可疑反常的行为,那阿瑟教授的研究成果基本可以肯定被西方情报机构掌握!
“难道掌握另外渠道的人是英国战略情报局?”果真如此的话,那我们就遇到了一个可怕而强大的对手。
孙林不再说话了,而是退回到椅子前,背对我沉思着。过了一会儿,他拿起笔在纸上写着什么,握笔的那只手明显抽搐了一下。
我不知道孙林写了些什么,也不知道他在盘算什么,我只知道局势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超出我们的想象了。我没有打断孙林的沉思,而是回过头静静地看着林吉贤的遗像,满脑子全是关于他和林菲关系的各种猜想。
如果林菲知道符号的事情,或者知道符号意味着什么,那她为什么不告诉我?为什么她看上去似乎是个毫不相关的局外人?她跟林吉贤到底是什么关系?关于符号,她到底知道多少?
沉默持续着。
不知过了多久,外面突然传来了开门声。我连忙慌张地回头看着孙林,孙林显然也听到了开门声,但他没有丝毫惊讶。
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走了进来。他看了我一眼,点头示意了一下,然后直奔孙林而去——他手里拿着几盘录像带。
“这是丁教授死亡前一天所有的行踪。”那人把录像带交给了孙林,孙林将带子逐一放进了录像机中,接着一组组的画面在监控器上呈现了出来。我连忙走上前,眼睛一眨不眨地看了起来。
第一幅画面是学校办公楼前的探头拍摄的,只见丁教授急匆匆地走出了办公楼;第二幅画面是学校大门口的探头拍摄的,显示丁教授打了一辆出租车;接下来的一组画面是各个路口的交通摄像头拍摄的这辆出租车的行踪,只见这辆车从四通桥驶上了三环,一路向东驶去;最后一个画面是四惠桥的摄像头拍摄的,只见这辆车驶离四惠桥后驶上了辅路,沿着通惠河的方向朝东驶去。
丁教授去了通惠河!
孙林看完最后一幅画面,看向了我。我俩对视了一眼,瞬间达成了共识——林吉贤失踪那日所见之人正是丁教授。
“好,辛苦你了。”孙林对那人表示了感谢,然后把刚才写了很多东西的纸递给了那人,“让第三组盯一下这些人最近的动静。”
那人看了一眼纸,点了点头,转身准备离开。就在他准备离开的时候,他在投影幕前停了下来,仔细地盯着林吉贤的遗像。
我和孙林对他的举动都有些惊讶。就在我因为不解想询问的时候,孙林示意我安静。
“这是我们的图像分析员。”孙林轻声地说道,然后示意我等待。
“头儿,这照片有问题。”几分钟之后,图像分析员望向了孙林。
“说来听听。”孙林马上走向了投影幕,表情异常严肃。
“你注意看他眼角、鼻翼下方、脸颊两侧和嘴角的皱纹。正常老人的这些皱纹应该是由内向外、由深变浅呈扇状扩散,可这张脸上的皱纹分布不符合这些特点。”
根据图像分析员的提示,我朝这些部分看了过去。经过仔细辨认,我渐渐发现了他所说的这些异常之处——照片中林吉贤的皱纹的确不符合正常规律,看上去像是人为处理过一样。
“这照片被人动过手脚!”图像分析员说完这话后快速来到一台仪器前,将那台仪器和投影仪连接到了一起,然后迅速关掉了屋内所有的灯。
屋内瞬间暗了下来,此时林吉贤的遗像上由内到外显现出不同层次的光纹,那些光纹按照光的七种色彩有规律地向外扩散着,看上去像是一幅波普艺术照。
“正常照片的光谱不可能这么有规律!”图像分析员嘀咕了一声,开始在仪器前操作起来。随着他一步步的操作,照片上的光纹依次减少,林吉贤的五官也变得越来越模糊,当这些光纹全部消失之后,一张完全不同的新面孔出现在了投影幕上!
“这是楼兰女尸的复原图!”我失声叫了出来。
第三十三章
楼兰古国位于现在新疆的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处于罗布泊西岸的雅丹地形之中,地处早已干涸的孔雀河流域,是一个已经消亡了的古代小国。楼兰国虽小,但曾在西域历史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因为它曾是丝绸之路的一个枢纽,是中西方贸易的重要中心。楼兰国年代久远,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但中原文献中对它最早的记述是在西汉《史记》中。司马迁在《史记》中曾记载:“楼兰,姑师邑有城郭,临盐泽。”据随后的其他史料记载,西汉中期,楼兰人口有一万四千多人,不但有整齐的街道、雄壮的佛寺,而且商旅云集,热闹非凡。按理说这么一个一万多人的小国本不足以引起中原王朝的重视,但它位于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因此成为了西汉和匈奴反复争夺的战略要冲。楼兰在两国数十年的争夺战中多次易手,一直到了汉昭帝时期,中原王朝才正式将其纳入自己的引文图,将楼兰国改名为鄯善国,设置了官吏、驻扎了军队。
随着中原王朝政权多次更迭,中原纷扰不堪,再也无心顾及这一荒蛮小国,因而楼兰与中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