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玉缘》第147章


这也是皇帝们希望天下太平安宁之意),〃宁府〃很容易使人联想到皇宫。可见作者将贾府之一起名为〃宁国府〃也是别具匠心的。
在第二十九回还有一段比较有意思的描写:〃贾珍知道这张道士虽然是当日荣国府国公的替身,曾经先皇御口亲呼为大幻仙人,如今现掌道录司印,又是当今封为终了真人,现今王公藩镇都称他为神仙,所以不感轻慢。〃就是这样一位人物都说:〃论理我不比别人,应该里头伺候。〃。。。说毕张道士方退出去。按理说这样一位人物在贾家如此恭敬应该说明贾家的非同一般。在第四十二回中有一段:〃王太医不敢走甬路,只走旁阶,跟着贾珍到了阶矶上。。。王太医不敢抬头;忙上来请了安。贾母见他穿着六品服色,便知御医了。。。贾母道:当日太医院正堂王君效;好息脉。王太医忙躬身低头;含笑回道:那是晚生家叔祖。贾母听了笑道:原来这样;也是世交了。。。(王太医)忙欠身低头退出〃从王太医的形象看是一幅十足的奴才象。在皇宫中甬路一般是不走的,只有在大典上皇帝才能走的。既是世交,可见贾母的身份。在五十三回中写贾母祭祖要到宁府,是着朝服先进宫朝贺,然后到宁国府暖阁下轿,入宗祠。次日也是摆全副执事进宫朝贺,又到宁府祭过列宗。我们知道祭祖是大典,皇家应该是着朝服、摆全副执事,从大门而入。作者写贾母是进宫朝贺,然后祭祖,这是否是作者有意的手笔?是一次掩饰之下的大暴露?到宁府就是到宫内,你想暖阁的前面可不就是大厅!后面写到〃上面悬一九龙金匾,写道是:星辉辅弼,乃先皇御笔。。。俱是御笔。。。二祖遗像;皆是披蟒腰玉〃。前后两处〃九龙〃那是至高无上的象征。在第七十一回写贾母的八十大庆时讲到:宁国府单请官客,荣国府单请堂客。二十八日请皇帝驸马王公诸公主郡主王妃国君太君夫人,二十九日便是阁下都府督镇及诰命等。。。这可能是作者又一次的〃无为有处〃的流露。你想皇室的成员基本都请来了,参政的阁下大臣都请来了,那贾母究竟是谁?贾母的形象给我们的印象有一种特别的感觉,其形象威望有一种太后的影子。
读过书后,作者杜撰的一些字眼给我们留下较为深的印象,象〃甄〃、〃贾〃等等我们就不多说了,象贾赦的〃赦〃、贾政的〃政〃,姓氏的〃王〃、〃史〃、〃邢(刑)〃,府地的〃国〃字,都带有最高的政治色彩;象名字中又是金又是玉,那是最高富贵的象征,可见都有一定的象征意义。通过作者惯用的说法,我们从名字上做一下猜想,读起来只要有意识是很容易想到的。当然不管正确及准确与否丝毫不影响我们整体上的判断,不过是找一些辅证而已。看红楼中的男主角,主要是贾宝玉、贾赦、贾政、贾琏、贾珍、贾蓉,贾宝玉不必讲也清楚,那是一个化身,是将作者的经历携带入这个虚假的隆盛之家的化身;,贾赦、贾政是参与朝政的王爷的形象,〃赦〃〃政〃连起来读是否意味着〃摄政〃。贾珍、贾蓉是贾家的长子长孙,〃珍〃、〃蓉〃连起来读是否意味着〃真龙〃。贾琏的〃琏〃是否就是提醒你连读的意思呢?在书中我们知道贾琏称为琏二爷,王熙凤称为琏二奶奶,贾琏的前面应该还有一位兄长,据胡文彬老先生提到的残抄本曾提到〃长子名瑚,早夭〃,连起来就是〃胡连〃,以后作者在增删时将此去掉了,可能是作者怕产生错误的理解而有意去掉的,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贾琏的琏字作者的本意就是连读的意思。还有另一种猜测那就是贾珍的〃珍〃是否意味着雍正皇帝胤〃祯〃的祯、贾蓉的〃蓉〃是否意味着乾隆的〃隆〃呢?这两个读音是很容易联想到这两个皇帝的。贾母实际就是一位皇太后的形象。我们在建筑方面已经感到宁府影射的就是皇宫,荣府就是皇室王爷的府地。如果你权且认同这一点的话,我们从两个家族的人物上做进一步的分析,当然这不是一对一的对应,只要能看出模糊的影子也就够了。
在两府人物的描写上是很有意思的。象贾母在两府自然是老祖宗,王熙凤、王夫人是门当户对的上层人物的女儿,是王妃形象。而秦氏和尤氏就有所不同了,在前面我们已经提到秦可卿房中的描写,实际上就是将她比做是武则天、赵飞燕、杨玉环一类的人物,而尤氏的〃尤〃字也很容易使人想到一层意思,从尤氏两姐妹的命运上我们更容易理解这层意思,那就是世之尤物,供人娱乐欣赏的人物而已,是从民间选出供皇帝享用的皇妃的形象。关于贾家宁荣两府的家谱在书中第二回有说明:宁荣二公乃一母同胞弟兄,宁公后代化袭官,之后贾敬袭官,以后贾珍袭官,生子贾蓉;荣公后代善袭官,之后长子贾赦次子贾政俱袭官,赦子贾链,政子宝玉。贾敬一心想做神仙,出家去了,后来因服丹过度而死。在清朝皇帝中就有顺治出家的传说,而雍正的暴死也可能因服丹而致,乾隆在葬礼后传谕宫中道士就有〃闻炉间修炼之说,深知其非。。。今朕将伊等驱出,各回本籍〃。只是贾敬与此对应,不前不后,也可能是作者有意的颠倒和混淆,否则就太明了。红楼梦成书在乾隆年间,人物应该以当时的眼光定位,向前反映描写的。历史记载雍正十三年帝病危于圆明园,诏庄亲王允禄、果亲王允礼、大学士额尔泰、张廷玉入内受命,宣旨传位皇四子弘历,以允禄、允礼、额尔泰、张廷玉辅政,以遗命尊奉弘历生母钮祜禄氏为皇太后。顺治皇帝即位时,由叔父多尔衮辅政,为摄政王多年。可见贾赦、贾政就是摄政的允禄、允礼的影子,贾母就是钮祜颅氏的影子。虽说人物上有些错乱,但看到书中的人物就自然联想到皇室的人物已经足够了,如果能够准确对上号的话,那作者就会大祸临头了,恐怕书也没人敢读,没人敢谈了。另外在第四回有一段写:〃虽然贾政训子有方,治家有法,一则族大人多,照管不到这些,二则现任族长乃是贾珍。。。凡族中事;自有他掌管〃。按理说在家族中长者为族长,一方面说贾政治家有法,另一方面又说现任族长乃是贾珍,可见是有深意的,说明贾珍是一位皇帝式的人物。
3、真(甄)、假(贾)两个方面
小说的第一回是大家比较注意的一回,其题目就点的比较明确,〃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作者真正的意图是隐藏着,是在隐隐约约中才能意识到的,是〃太虚幻境〃,是〃红楼梦仙曲十二支〃;而假语假话就是表面上描写的风尘女子的恩恩怨怨。这是对真、假两方面的最透彻的解释。在书中作者是用故事的发展来解上述题目的,两个人物姓名(真事隐、假语存、假话)不用多讲,且看两个人物是如何上场的。首先是甄士隐在梦幻中被一僧一道的对话,引得到了太虚幻境的门口,接着就是贾雨村先生登场了(真事预说才露,假话就开始了)。甄士隐一出,又是僧又是道,又有〃太虚幻境〃,又有〃好了歌〃,后面因一场大火,突然祸起(霍启)而出家,从而在小说中退出隐去了(真事隐其中);而贾雨村一出马上就结识了甄家奴婢,接下来是甄家小女失踪,同时林黛玉又是贾雨村的学生,此二女正是风尘女子的代表人物(假语是说风尘女子)。在接下来就是与冷子兴演说出宁荣二府的故事了。真(甄)、假(贾)之间就是这样过度的。
直接写封建王朝的没落无论如何掩饰都是行不通的,在书中就用了一个贾家,用了一个甄家。江南甄家就是曹雪芹真正生活的曹家,而贾家是曹雪芹影射出的皇家,毕竟皇家的生活经历是难以知晓的,作者只能用自己的经历加上一些假设的描写去影射出皇家的生活。难怪书中就有一模一样的甄、贾两宝玉,可见是将南方的真人物搬到了北方,这也就是为什么这个家族取名为贾(假)府。甄士隐和贾雨村是在葫芦庙里相遇的,可知甄贾之间是依葫芦画样之意。另一方面,作者也是想表明两家的联系,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今天你整治了曹家,明天就是你的下场,凡事不能从自己家乱起。甄家是曹家的影子,贾家是夸大了曹家生活的皇家的影子。这才是〃假作真时真亦假〃。是假中有真,真中有假,真假结合。
如何看待甄家和贾家的关系? 在书中有几处提到甄家,一处是冷子兴说的〃这甄府和贾府就是老亲,又系世交〃;一处是说甄家收着贾家五万银子;一处提到甄家送的屏风;一处是甄家家眷上京送礼,拉家常提到甄贾两个宝?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