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有误失。
阅读方法又因阅读材料而不同。就分量说,单篇与整部的书应当有异,单篇宜作精细的剖析,整部的书却在得其大概。就文体说,记叙文与论说文也不一样,记叙文在看作者支配描绘的手段,论说文却在阐明作者推论的途径。同是记叙文,一篇属于文艺的小说与一篇普通的记叙文又该用不同的眼光,小说是常常需要辨认那文字以外的意味的。就文章种类说,文言与白话也不宜用同一态度对付,文言—尤其是秦汉以前的—最先应注意那些虚字,必需体会它们所表的关系与所传的神情,用今语来比较与印证,才会透彻地了解。多方面地讲求阅读方法也就是多方面地养成写作习惯。习惯渐渐养成,技术拙劣与思路不清的毛病自然渐渐减少,一直减到没有。所以说阅读与写作是一贯的,阅读得其法,阅读程度提高了,写作程度没有不提高的。所谓得其法,并不在规律地作训话学,文法学,修辞学与文章学的研究,那是专门之业,不是中学生所该担负的。可是,那些学问的大意不可不明晓,那些学问的治学态度不可不抱持,明晓与抱持又必须使他成为终身以之的习惯才行。
以下说关于第二个基本观念的话。五四运动以前,国文教材是经史古文,显然因为经史古文是文学。在一些学校里,这种情形延续到如今,专读《古文辞类纂》或者《经史百家杂抄》便是证据。“五四”以后,通行读白话了,教材是当时产生的一些白话的小说、戏剧、小品、诗歌之类,也就是所谓文学。除了这些,还有什么可以阅读的呢t这样想的人仿佛不少。就偏重文学这一点说,以上两派是一路的,都以为国文教学是文学教学。其实国文所包的范围很宽广,文学只是其中一个较小的范围,文学之外,同样包在国文的大范围里头的还有非文学的文章,就是普通文。这包括书信、宣言、报告书、说明书等等应用文,以及平正地写状一件东西载录一件事情的记叙文,条畅地阐明一个原理发挥一个意见的论说文。中学生要应付生活,阅读与写作的训练就不能不在文学之外,同时以这种普通文为对象。若偏重了文学,他们看报纸、杂志与各科课本、参考书,就觉得是另外一回事,要好的只得自辟途径,去发见那阅读的方法,不要好的就不免马虎过去,因而减少了吸收的分量。再就写作方面说,流弊更显而易见。主张教学生专读经史古文的,原不望学生写什么文学,他们只望学生写通普通的文言,这是事实。但是正因所读的纯是文学,质料不容易消化,技术不容易仿效,所以学生很难写通普通的文言。如今中学生文言的写作程度低落,我以为也可以从这一点来解释。如果让他们多读一些非文学的普通文言,我想文言的写作或许会好些。很有些人,在书塾里熟读了《四书》《五经》,笔下还是不通,偷空看了《三国演义》或者《饮冰室文集》,却居然通了,这可以作为左证。至于白话的写作,国文教师大概有这样的经验,只要教学生自由写作,他们交来的往往是一篇类似小说的东西或是一首新体诗。我曾经接到过几个学生的白话信,景物的描绘与心情的抒写全象小说,却与写信的目的全不相千。还有,现在爱写白话的学生多数喜欢高谈文学,他们不管文章的体裁与理法,他们不知道日常应用的不是文学而是普通文。认识尤其错误的,竟以为只要写下白话就是写了文学。以上种种流弊,显然从专读白话文学而忽略了白话的普通文生出来的,如果让他们多读一些非文学的普通白话,我想用白话来状物,记事,表情,达意,该会各如其分,不至于一味不相称地袭用白话文学的格调吧。
学习图画,先要描写耳目手足的石膏像,叫做基本练习。学习阅读与写作,从普通文人手,意思正相同。普通文易于剖析、理解,也易于仿效,从此立定基本,才可以进一步弄文学。文学当然不是在普通文以外别有什么方法,但是方法的应用繁复得多,变化得多。不先作基本练习而迳与接触,就不免迷离倘怳。我也知道有所谓“取法乎上,仅得其中”的说法,而且知道古今专习文学而有很深的造诣的不乏其人。可是我料想古今专习文学而碰壁的,就是说一辈子读不通写不好的,一定更多。少数人有了很深的造诣,多数人只落得一辈子读不通写不好,这不是现代教育所许可的。从现代教育的观点说,人人要作基本练习,而且必须练习得到家。说明白点,就是对于普通文字的阅读与写作,人人要得到应得的成绩,绝不容有一个人读不通写不好。这个目标应该在中学阶段达到,到了大学阶段,学生不必再在普通文的阅读与写作上费工夫了—现在大学里有一年级国文,只是一时补救的办法,不是不可变更的原则。
至于经史古文与现代文学的专习,那是大学本国文学系的事情,旁的系就没有必要,中学当然更没有必要。我不是说中学生不必读经史古文与现代文学,我只是说中学生不该专习那些。从教育意义说,要使中学生了解固有文化,就得教他们读经史古文。现代人生与固有文化同样重要,要使中学生了解现代人生,就得教他们读现代文学。但是应该选取那些切要的,浅易的,易于消化的,不宜兼收并包,泛滥无归。譬如,老子的思想在我国很重要,可是,《老子》的文章至今还有人作训释考证的工夫而没有定论,若读《老子》原文,势必先听取那些训释家考证家的意见,这不是中学生所能担负的。如果有这么一篇普通文字,正确扼要地说明老子的思想,中学生读了也就可以了解老子了,正不必读《老子》原文。又如,历来文家论文之作里头,往往提到神理气味格律声色的话,这些是研究我国文学批评的重要材料,但是放在中学生面前就不免徒乱人意。如果放弃这些,另外找一些明白具体的关于文章理法的普通文字给他们读,他们的解悟该会切实得多。又如,茅盾的长篇小说《子夜》,一般都认为精密地解剖经济社会的佳作,但是它的组织繁复,范围宽广,中学生读起来,往往不如读组织较简范围较小的易于透彻领会。依以上所说,可以知道无论古文学现代文学,有许多是中学生所不必读的。不读那些不必读的,其意义并不等于忽视固有文化与现代人生,也很显然。再说文学的写作,少数中学生或许能够写来很象个样子,但是决不该期望于每一个中学生。这就是说,中学生不必写文学是原则,能够写文学却是例外。据我所知的实际情形,现在教学生专读经史古文的,并不期望学生写来也象经史古文,他们只望学生能写普通的文言,而一般以为现代文学之外别无教材的,却往往存一种奢望,最好学生落笔就是文学的创作。后者的意见,我想是应当修正的。
在初中阶段,虽然也读文学,但是阅读与写作的训练应该偏重在基本方面,以普通文为对象。到了高中阶殷,选取教材以文章体制,文学源流,学术思想为纲,对于白话,又规定“应侧重纯文艺作品”,好象是专向文学了,但是基本训练仍旧不可忽略。理由很简单,高中学生与初中学生一样,他们所要阅读的不纯是文学,他们所要写作的并非文学,并且,惟有对于基本训练锲而不舍,熟而成习,接触文学才会左右逢源,头头是道。我的话到此为止。自觉说得还不够透彻,很感惭愧。
摘录:
……
第一,国文是语文学科,在教学的时候,内容方面固然不容忽视,而方法方面尤其应当注重。第二,国文的涵义与文学不同,它比文学宽广得多,所以教学国文并不等于教学文学。
……
任何书籍与文篇,不问它是有益或者有损于青年的,都可以拿来作阅读的材料与写作的示例。它写得好,摄取它的长处,写得不好,发见它的短处,对于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的增进都是有帮助的。可是,国文是各种学科中的一个学科,各种学科又象轮辐一样揍合于一个教育的轴心,所以国文教学除了技术的训练而外,更需含有教育的意义。……国文课程标准规定了教材的标准,书籍与文篇的内容必须合于这些个标准,才配拿来作阅读的材料与写作的示例。……不过重视内容,假如超过了相当的限度,以为国文教学的目标只在灌输固有道德,激发抗战意识,等等,而竟忘了语文教学特有的任务,那就很有可议之处了。
……
道德必须求其能够见诸践履,意识必须求?
小说推荐
-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文集
-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文集》作者:叶圣陶1980年北京编者的话 一、叶圣陶同志是著名的作家、教育家、语言学家。我们编辑《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的主要目的,是便于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研究叶圣陶同志的语文教育思想,为改进语文教育作参考,并适应一般读者学习语文的需要。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 一九八〇年八月《叶圣陶语文
- 最新章:第30章
- 陶行知文集
- 陶行知文集作者:陶行知陶行知(1891-1946 现代著名民主革命家、教育家,中国民主同盟主要领导人之一。原名文,后改名知行,又改为行知,安徽歙县人。1910年考入南京金陵大学中文系。1914年赴美留学,先入伊利诺斯大学学市政,获政治硕士学位;后转哥伦比亚大学研究教育,成为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J.杜威
- 最新章:第21章
- 教育病_对当代中国教育的拷问
- 《对当代教育的拷问》作者:佚名中国的教育真的病了吗?访《教育病》作者赵健伟赵健伟先生在《教育病》一书中提出了这样一个深刻的问题。这本2003年9月出版的书一诞生就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书中通过大量触目惊心的案例及鞭辟入里的剖析,指出应试教育的理念已经病入膏肓。访谈记者:我在您的书里看到了很多案例
- 最新章:第63章
- 教育苍当代中国教育的拷问
- 作者:赵健伟中国的教育真的病了吗?访《教育病》作者赵健伟赵健伟先生在《教育病》一书中提出了这样一个深刻的问题。这本2003年9月出版的书一诞生就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书中通过大量触目惊心的案例及鞭辟入里的剖析,指出应试教育的理念已经病入膏肓。访谈记者:我在您的书里看到了很多案例,有的甚至触目惊心
- 最新章:第63章
- 论语集注
- 《论语集注》作者:朱熹论语序说史记世家曰“孔子名丘,字仲尼。其先宋人。父叔梁纥,母颜氏。以鲁襄公二十二年,庚戌之岁,十一月庚子,生孔子于鲁昌平乡陬邑。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及长,为委吏,料量平;委吏,本作季氏史。索隐云“一本作委吏,与孟子合”今从之。为司职吏,畜蕃息。职,见周礼牛人,读为樴,义
- 最新章:第34章
- 读论语心得全集
- 读论语心得全集作者:广宇【完结】第1节:论语心得(1 第一章 为人之道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议论去吧 常言道“谁人背后无人说?哪个人前不说人”人活一世,毁与誉,从来都是如影随形的。名气越大,越是难以避免。今天把你捧上了天,明天又将你狠狠地踩在脚下。岂只是活着的人,即便是盖棺之人,也难以定论 孔子就是一
- 最新章:第40章
- [家教]自我陶醉
- 晋江VIP2013-12-05正文完结文案泽田纲吉,现年十四岁,有一个谁也不知道的秘密「咦咦咦,还有什么是我不知道的…没有啦「QAQ阿纲现在长大了都不愿意和我谈心了!姐姐好寂寞]你的心理年龄比谁都大吧=皿—身体里有两个灵魂什么的…你们都不能明白这种苦逼感QwQ阅读提示①双主角,双人称视角,请注意每章
- 最新章:第112章
- 阴阳入殓师(陶陶)
- 作者:陶陶猫入殓师一职始于夏商时期,其工作是帮离逝的人梳洗装扮,让其体面的离开人世,传到近代,竟有人误以为东赢是其发源地,这是表面的记载,很少人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存在,那就是灵魂入殓者,又称阴阳入殓师.正文第一章 画鬼妆之死活人城市的上空笼罩着阴霾之气,在普通人看来,这不过是下了几天的
- 最新章:第224章
- 爱的教育
- ,爱的教育序!小$说^网&译林版《爱的教育》叶至善一九九六年十二月译者序言这书给我以卢梭《爱弥儿、裴斯泰洛齐《醉人之妻》以上的感动。我在四年前始得此书的日译本,记得曾流了泪三日夜读毕,就是后来在翻译或随便阅读时,还深深地感到刺激,不觉眼睛润湿。这不是悲哀的眼泪,乃是惭愧和感激的眼泪。除了人的资格以外
- 最新章:第76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