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灭绝》第44章


不仅是弗洛勒斯原人,尼安德特人、北京人这些灭绝人种应该都有最后一个个体存在。该个体有意识,有感情,具备理解自己所处状况的能力。他或她应该在某一刻意识到,不管如何搜索自己的世界,都找不到别的同伴。自己将陷入绝对的孤独,得知不仅自己的家人和朋友,连相同物种的成员都灭绝了,会是多么寂寞而绝望啊。太可怜了,研人光是想象一下就心如刀割。
如果《海斯曼报告》的警告有一条应验,那相同的灾难不久之后就会降临在人类身上。研人将书放回书架,离开图书馆,思考报告中的第五条。人类尚在进化之中,这应该是稳妥的推论吧。还没有生物学证据证明现代人已停止进化。
研人走在世田谷的街上,从兜里取出《海斯曼报告》的复印件。报告中说,“超人类”如果出现,他们的“智力水平将远远凌驾于我们之上”,具体地说,这种智力就是指“能理解四维空间,迅速掌握复杂的情况,拥有第六感以及无限发达的道德意识,拥有凭我们悟性所无法体会的精神特质”。
研人尤其在意的是“迅速掌握复杂的整体”这句话。对科学家来说,这是梦寐以求的能力。类似肺泡上皮细胞硬化症的发病机制,并不在单一细胞上发生。单单一个细胞中就有数以千计的生化反应交织纠缠,情况异常复杂,而要掌握病症的全貌无异于天方夜谭。那已经超越了人类的智力极限。
但是,如果有人能做到这一点会怎样?想到这里,研人不禁停住了脚步,后面的人差点儿撞上他。研人在车站前的商业街上呆立不动,周围的喧嚣越飘越远。
超越了人类的智慧。
自己说过的话浮现在脑海里。紧接着又传来李正勋的声音——
现在的人不可能写出这样的软件。
如果出现了进化后的人类,那不就能写出万能的制药软件了吗?那种软件不仅能对靶标蛋白质的立体结构建模,设计与其结合的物质,还能准确预测药物在体内的动态。
从表面上看,他对分子层面和电子层面极其复杂的生命活动都了若指掌。
难道“gift”软件不是徒有其表,而是确实掌握了极其复杂的生命活动?难道《海斯曼报告》所警告的人类进化已经在地球上发生了?
研人垂下头,用手指扶了扶滑下鼻梁的眼镜,继续思考。倘若地球上出现了凌驾于人类之上的智慧生物,美国这样的超级大国会如何应对?会痛下杀手吧。尽管很想利用那种超人的智力为自身牟利,但智力相形见绌的人类怎么能做得到?自己反倒有被智慧生物支配的危险。
那么,进化了的“超人类”会如何行动呢?《海斯曼报告》预测他们会灭亡我们人类,但研人觉得不一定。首先,超智慧生物将作何判断,智力更低的我们是无法预测的。对方毕竟拥有“凭我们的悟性无法理解的精神特质”。而且,还有唯一暗示超人类存在的线索——“gift”。如果它是万能的制药软件,那就不啻于赠与人类的“礼物”。它不仅不会灭绝人类,还是将人类从所有病痛中拯救出来的福音。超人类可能在通过发明这一软件,向人类传达友好的信号。
感觉自己的思维有点跳跃,研人又返回原点思考。难道父亲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接触到超智慧生物,得到了“gift”?而美国政府得知了这一点,于是过来抢夺?这样想的话就说得通了。要证明这一假说,就必须掌握超人类存在的证据,但他现在没什么办法。
研人谨慎地进行逻辑推理,最后得到一个答案:如果能用“gift”成功开发治疗肺泡上皮细胞硬化症的特效药,就可以间接证明超人智慧生命的存在,因为现阶段凭人类的智力,开发不出那种万能软件。
但要开发特效药就需要援军。必须寻求那个头脑聪明的韩国留学生的帮助。怎么同李正勋取得联系呢?研人苦苦思索,想到了土井。
“是古贺啊?怎么了?”话筒另一头响起土井悠然的声音,研人不禁心生期待,“来电显示是‘公用电话’,我还说是谁呢。”
“我的手机坏了。我问你一件事,你有没有听说什么古怪的传闻?”
“古怪的传闻?”
“没什么,你没听说就算了。”
土井还没听说自己被警察追捕的事。警察还没有掌握他同其他实验室的研究生的交友关系吧。这样一来,警察也不知道自己经土井介绍与李正勋相识的事。
土井突然说:“啊,是那件事吗?”
研人大惊:“那件事是什么?”
“就是之前见过的那个文科女生。”
说的是河合麻里菜。
“很遗憾,不是。”
“你要是请我吃饭,我就帮你约她出来。”
目前自己正在逃亡,绝对不适合约会。
“不用了。”
“不用了?那就不吃饭,请我喝罐装咖啡就行了。”
“我不是这个意思。我现在忙,没时间。我挂了哈。”
“等等。你找我就这事?”
“嗯。”研人听出了对方的不解,补充道,“不要告诉别人我给你打过电话。详细情况过一阵子我再跟你说。”
“明白。”听土井的语气其实并不怎么明白,“你要是想请我吃饭,随时打电话。”
“好的。”
研人放下话筒,将河合麻里菜的身影从脑海里赶走,然后重新看向记有电话号码的笔记本。请一定要接电话啊,他一面暗暗祈祷,一面拨号码。话筒中传出了他期待的声音。
“喂,我是李正勋。”
“我是古贺。古贺研人。”
听到古贺的声音,正勋“啊”地惊叫了一声。莫非出了什么状况?研人不禁提高了警惕。
第25章涅墨西斯(6)
正勋兴奋地说:“刚才我给你语音信箱中的留言,你听到了吗?”
“没,怎么了?”
“是‘gift’。我对那个软件进行了细致的检验。”
“然后呢?”
正勋犹豫片刻,答道:“我说出来你可别笑。我怀疑那玩意儿是真的。”
这并没超乎研人的预想,但他还是忍不住暗暗吃惊。冷静下来后,他问:“你是怎么检验的?”
“我们实验室正在跟制药公司展开一项研究。我把新药物的化学结构输入‘gift’,令其预测结果。没想到,包括副作用在内的所有结果它都预测对了。因为这份数据从未发表,所以我只能认为是‘gift’自己计算出来的。反过来说,‘gift’的预测得到了实验验证。”
“实验化合物只有一种?”
“不,包括两种先导化合物和十种衍生物,所有与结构活性相关的数据都在误差范围之内。这绝不是偶然。”
“正勋,”研人尽量压制住兴奋说,“你今晚有事吗?”
“我六点可以从实验室出来。”
“你能来町田吗?虽然有点远。”
“町田在哪儿?”
“东京都的另一头。”研人说。
“那我骑摩托去吧。”
“注意别被人盯梢。”
“盯梢是什么?”
“就是有人在后面跟踪你。”先把风险说出来,这样才公平,研人想,“我先道个歉,其实我可能遇到了大麻烦……”
“怎么了?”
“最坏的可能是,警察抓捕你,或者把你驱逐出日本。”
正勋就像忘词了一样,沉默不语。
“如果你不怕,就来一趟。”
过了一会儿,正勋问:“这是最坏的可能,对吧?”
“不错。”
“那最好的可能呢?”
“全世界十万孩子的生命得以挽救。”
“明白了。”正勋恢复了刚才爽朗的口气,“那我去。”
3
等待上司到达期间,鲁本斯待在行动指挥部附属的小会议室里,梳理过去的资料。
首先是国家安全局截获的古贺研人的通信记录。研人曾进入因特网上的蛋白质数据库,对“变种gpr769”执行了blast搜索。后来,他给一个叫吉原的人打电话,要求见面,目的是搜集肺泡上皮细胞硬化症的相关信息。根据中情局的调查,吉原是大学医院的实习医生。
接下来,是从纽约给古贺研人打去的警告电话。那是用公用电话打的。国家安全局查出,电话中的声音是电脑合成的,日语说得很不自然。虽然意思听得懂,但在母语为日语的人听来相当怪异。国家安全局的语言学者很快就弄清了缘由:这日语是用市面上的翻译软件从英语翻译而来。发送警告的人多半不懂日语,加上警告本身很短,于是索性用机器翻译了事。问题是,这个人是谁?他怎么会得知涅墨西斯计划的内容?
鲁本斯浏览了最后一份资料,那是在伊拉克遭武装分子袭击身亡的私营军事公司雇员的名单,其中包含原本选出?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