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道无疆》第3224章


省长和常务副省长的对话里似乎都充满了疲惫和无奈,工作就是这样,外边都看到领导光鲜风光无比的在东边开会,在西边剪彩,哪里知道这其中的苦楚,每项工作的安排部署,落实督促,验收检查,归纳总结,这其中的辛酸又有何人知?老百姓都可以骂娘,领导就得要受着,还要随时比对着周围的兄弟省市,深怕被别人比下去了,难以想上边和老百姓交差。
**********************************************************************************************************************************************************************************************************
再苦,再累,再不理解,再有分歧,工作也得继续做。
对于陆为民来说,他算是真正体会到了一省工作的复杂性,他得承认自己更善于在宏观和战略上来规划推进,而在具体战略的执行上,自己的经验还是少了一些,以前自己在双峰担任县长,在丰州担任市长,也算是担任过主要行政领导,但是无论是在双峰还是在丰州,自己担任的时间都很短,尤其是双峰。
在丰州的时候呢,更多的精力扑在了和张天豪打擂台上去了,大家********招商引资发展经济,都琢磨着怎么把经济搞起来,怎么把工业主导产业培育起来,自己押注在伏龙和双庙,而张天豪就押宝在阜头和大垣,还好,结果是双赢,他走上了副省长岗位,自己赢得了宋州市*委书记这一机遇。
所以说自己在行政主官这个岗位上还是显得稚嫩了一些,缺乏经验,特别是自己没有经历过常务副省长这一关键性的岗位历练,所以在很多工作上与其他副省长的衔接、协调和沟通上就总是不那么合拍。
好在这也是一个逐渐熟悉适应的过程,只要不是像恽廷国这样存有成见心得或者敌意的人,大多都还是可以逐步融合密切的。
“慕河,今年就算了,时间也有些来不及了,但是明年,恐怕我们要把工作做到前面了。”陆为民一只手揉着太阳穴,有些疲惫的漫步在林间小道上。
“省长,您是指哪方面?”孙慕河和陆为民处得还是不错的,他也知道陆为民对自己还是很器重的,很多工作上相互探讨也很认同,当然今年的情况不算很好,但如果说要把板子打到陆为民身上,那也说不过去。
“多方面,我特指扶贫工作和农业板块的结合。”陆为民顿了一顿,步伐却越发放得慢了,“可能你也注意到了,从今年开始,中央对扶贫工作也有了许多新的动向,通过现代农业的培育发展来促进落后地区脱贫是一个比较值得重视的方向,我去年专门跑了好几个贫困县,包括昌西州、西梁、宜山和黎阳,触动颇大,也有一些想法,不过后来因为工作变动,工作重心转移,所以还没有来得及付诸实施,从现在的情况来看,中央在这方面的力度会越来愈大,专项资金和配套项目也会越来越多,这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个机遇。”
陆为民的话让孙慕河也点头认可,“省长,现代农业这一块的工作我们也在着重抓,嗯,怎么说呢,你的一个观点我很赞同,就是要因地制宜地发展现代农业,不一定非要搞什么大型的龙头企业,只要是适合本地发展的,比如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特色农产业品深加工企业,根据各自的情况来培育,扶持我们本地的专业大户、本地的带头人来发展,就地消化我们本地农村劳动力,这更符合我们昌江的本地实情。”
身体又有点儿不适了,悲催啊,我努力保持不断更。(未完待续。)
第一百二十一节农业
陆为民略感诧异。
他是对农业工作有一些想法看法,但是他感觉之前他和孙慕河探讨农业发展前途时,谈农民如何就地转化,通过农业来实现自己收入而不能都把目光聚焦于外出打工时,孙慕河更倾向于吸引一些外来资本项目和企业到本土来建设与农业相关的项目,既包括现代农业项目,也包括一些农产品深加工项目,自己关于如何培育本土农业种植大户、专业养殖种植合作社和本土加工项目时,孙慕河并没有表现出太大的热情,怎么现在孙慕河态度又有些变化了?
“哦?慕河,是不是有什么感触?”
“嗯,感触颇多。”孙慕河也没有掩饰什么,“这几个月我都在收集相关的资料,也去陕西和湖南、四川考察了一些地方,加上我们自己的一些经验教训,还是有感悟和触动的。”
“说来听听。”陆为民也来了兴趣。
“其实也没什么,就是觉得还是闭塞了一些,觉得其他地区在这方面比我们做得好,因地制宜地培育本地大户,知根知底,可以在风险规避上做得更好,融资和财政补贴上也能更大胆一些,而外来企业,委实让人不放心,搞土地流转,签二三十年约,两三年内把补贴骗到手,毁约跑路的例子不少,这不但极大的挫伤了农民流转土地的积极性,而且也损害了基层政府的威信,而从本地培育起来的,哪怕所费周折多一些,投入大一些,但是风险却可以相对降低。”孙慕河双手合十,肘部撑在膝盖上。身体微微前倾,脸上露出思考的表情,“当然我们也不是一概而论,但是在吸引外来企业进入这一块时,一定要慎重,要尽可能选择规模大、信誉好、有底子的企业。而不能被一些企业描述的美好前景所迷惑,地方政府也要做好监督核查责任。”
陆为民大略知晓了情况,孙慕河所说的那种情况不是偶发,而是出现了好几例了。
随着工业制造业的集体萎靡,资本开始转向劳动密集型和科技含量较高的现代农业,在这方面中国有复杂丰富的土地气候资源,同时又有大量附着于土地上的熟练劳动力,发展现代农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资本进入现代农业是在所难免。但是随着现代农业发展的门槛进一步降低,这既给了本土一些种养大户和专业技术人员以机会,同时也吸引了一些跟风资本想要从中捞一笔就跑的欲*望,尤其是在中央和省上相继出台了扶持现代农业产业的政策之后,这些想要捞一笔的人就越来越多了。
相比之下,如果扶持本土的种养大户和专业人员,这方面的风险就会降到最低,同时也可以更和谐的促进本地经济发展。当然在信贷扶持和政策支持上就需要更大的投入。
“慕河,看来你这段时间还是有所收获啊。”陆为民满意的点头。“老奚工作比较忙,抓扶贫这一块的精力可能就没有那么多,办法经验也不及你,这方面你要多主动一些,农业扶贫和旅游扶贫我认为是目前最适合我们昌江本地实际的,农业扶贫不在于抓哪一个大项目。而在于结合本地实际形成一个机制,要让老百姓知晓我们怎么能够通过这样做就能解决我们收入增加问题,而不需要外出打工,还能照顾到家庭,这方面相关部门要进一步研究和细化职责职能。做好配套服务。我一直坚信留守在本地的农民之所以无所事事,并不是说他们天生就懒,而是没有找到适合他们自己的致富增收方式,固然好逸恶劳是人之天性,但是在看到和我差不多的人都能稳定的通过双手增收致富,就是发生在我身边的事情,我相信这个吸引力还是巨大的。”
“当然,我们也要注意一些倾向,不要一拥而上,一种猕猴桃,大家都去种猕猴桃,一上出口柠檬项目,大家又都跟风去上柠檬项目,一说草莓种植,大家又一窝蜂的种草莓,市场容量始终是相对固定的,这种跟风式的做法不可取,十多年前我在南潭工作时其实也就是遭遇了这种情况。”陆为民顿了一顿,“另外各地情况不一致,也需要区别对待。我总是觉得农业在咱们昌江是大有可为的,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制造业进入饱和阶段也是一个大趋势,要提升,要转型,这是大家所期望的,但是不是所有人都要一拥而上去升级去转型呢?我看不可行,也做不到,那么我们就要转变思路,像昌州、宋州乃至昆湖这一圈,城市经济相对发展较为成熟了,城市居民生活水平也提高了,那么在农业这一块上也还是有看点的,比如观光农业、庭院农业。”
孙慕河抚摸着自己的下颌,都说这位省长是搞工业起家的,对工业产业培育有着其他人没有敏锐嗅觉和深远目光,他孙慕河也是省发改委出来的,对工业自然不陌生,但是现在他感觉这?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