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是作用?」曰:『在目曰见,在耳曰闻,在鼻臭香,在口谈论,在手执捉,在足运奔。偏见俱该法界,收摄在一微尘,识者知是佛性,不识唤作精魂。』」】遂求诸无形无迹者为实有,而视有形有迹为幻。在宋儒以形气神识同为己之私,而理得于天。推而上之,于理气截之分明,以理当有其无形无迹述之实有,而视有形有迹为粗。益就彼之言而转之,【朱子辨释氏云﹕「儒者以理为不生不灭,释氏以神识为不生不灭。」】因视气曰「空气」,【陈安卿云﹕「二气流行万古,生生不息,不成只是空气,必有主宰之者,理是也。」】视心曰「性之郛郭」,【邵子云﹕「心者,性之郛郭。」】是彼别形神为二本,而宅于空气宅于郛郭者为天地之神与人之神。此别理气为二本,【朱子云﹕「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也者; 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是以人物之生,必禀此理然后有性也,禀此气然后有形。」】而宅于空气、宅于郛郭者,为天地之理与人之理。由考之六经、孔、孟,茫然不得所谓性与天道者,及从事老、庄、释氏有年,觉彼之所指,独遗夫理义而不言,是以触于形而上下之云,太极两仪之称,顿然有悟,遂创为理气之辨,不复能详审文义。其以理为气之主宰,如彼以神为气之主宰也。以理能生气,如彼以神能生气也。【老氏云﹕「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以理坏于形气,无人欲之蔽则复其初,如彼以神受形而生,不以物欲累之则复其初也。皆改其所指神识者以指理,徒援彼例此,而实非得之于此。学者转相传述,适所以诬圣乱经。善夫韩退之氏曰:「学者必慎所道。道于杨、墨、老、庄、佛之学而欲之圣人之道,犹航断港绝潢以望至于海也。」此宋儒之谓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性九条
性者,分于阴阳五行以为血气、心知、品物,区以别焉,举凡既生以后所有之事,所具之能,所全之德,咸以是为其本,故易曰「成之者性也。」气化生人生物以后,各以类滋生久矣;然类之区别,千古如是也,循其故而已矣。在气化曰阴阳,曰五行,而阴阳五行之成化也,杂糅万变,是以及其流形,不特品物不同,虽一类之中又复不同。凡分形气于父母,即为分于阴阳五行,人物以类滋生,皆气化之自然。中庸曰:「天命之谓性。」以生而限于天,故曰天命。大戴礼记曰:「分于道谓之命,形于一谓之性。」分于道者,分于阴阳五行也。一言乎分,则其限之于始,有偏全、厚薄、清浊、昏明之不齐,各随所分而形于一,各成其性也。然性虽不同,大致以类为之区别,故论语曰「性相近也」,此就人与人相近言之也。孟子曰:「凡同类者举相似也,何独至于人而疑之!圣人与我同类者」,言同类之相似,则异类之不相似明矣;故诘告子「生之谓性」曰:「然则犬之性犹牛之性,牛之性犹人之性与」,明乎其必不可混同言之也。天道,阴阳五行而已矣;人物之性,咸分于道,成其各殊者而已矣。
问:论语言性相近,孟子言性善,自程子、朱子始别之,以为截然各言一性,【朱子于论语引程子云:「此言气质之性,非言性之本也。若言其本,则性即是理。理无不善,孟子之言性善是也,何相近之有哉!」】反取告子「生之谓性」「性一也,何以言相近?此止是言气质之性,如俗言性急性缓之类。性安有缓急?此言性者,生之谓性也。」又云:「凡言性处,须看立意如何。且如言人性善,性之本也;生之谓性,论其所禀也。孔子言性相近,若论其本,岂可言相近?止论其所禀也。告子所云固是,为孟子问他,他说便不是也。」】创立名目曰「气质之性」,而以理当孟子所谓善者为生物之本,【程子云;「孟子言性,当随文看。不以告【全书,181页】子『生之谓性』为不然者,此亦性也,被命受生之后谓之性耳,故不同。继之曰『犬之性犹牛之性,牛之性犹人之性兴』,然不害为一。若乃孟子之言善者,乃极本穷源之性。」】人与禽兽得之也同,【程子所谓「不害为一」,朱子于中庸「天命之谓性」释之曰﹕「命,犹令也,性,即理也。天以阴阳五行化生万物,气以成形而理亦赋焉,犹命令也,于是人物之生,因各得其所赋之理以为健顺五常之德,所谓性也。」】而致疑于孟子。【朱子云﹕「孟子言『人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不知人何故与禽兽异;又言『犬之性犹牛之性,牛之性犹人之性与』,不知人何故与牛犬异。此两处似欠中间一转语,须着说是「形气不同故性亦少异」始得。恐孟子见得人性同处,自是分晓起直截,却于这些子未甚察。」】是谓性即理,于孟子且不可通矣,其不能通于易、论语固宜。孟子闻告子言「生之谓性」,则致诘之; 程、朱之说,不几助告子而议孟子欤?
曰:程子、朱子其初所讲求者,老、庄、释氏也。老、庄、释氏自贵其神而外形体,显背圣人,毁訾仁义。告子未尝有神与形之别,故言「食色性也」,而亦尚其自然,故言「性无善无不善」,虽未尝毁訾仁义,而以桮楮喻义,则是灾杞柳始为桮桩,其指归与老、庄、释氏不异也。凡血气之属皆知怀生畏死,因而趋利避害;虽明暗不同,不出乎怀生畏死者同也。人之异于禽兽不在是。禽兽知母而不知父,限于知觉也;然爱其生之者及爱其所生,与雌雄牝牡之相爱,同类之不相噬,习处之不相啮,进乎怀生畏死矣。一私于身,一及于身之所亲,皆仁之属也。私于身者,仁其身也;及于身之所亲者,仁其所亲也; 心知之发乎自然有如是。人之异于禽兽亦不在是。告子以自然为性使之然,以义为非自然,转制其自然,使之强而相从,故言「仁,内也,非外也;义,外也,非内也」,立说之指归,保其生而已矣。陆子静云:「恶能害心,善亦能害心。」此言实老、庄、告子、释氏之宗指,贵其自然以保其生。诚见穷人欲而流于恶者适足害生,即慕仁义为善,劳于问学,殚思竭虑,亦于生耗损,于此见定而心不动。其「生之谓性」之说如是也,岂得合于孔子哉!
易、论语、孟子之书,其言性也,咸就其分于阴阳五行以成性为言;成,则人与百物,偏全、厚薄、清浊、昏明限于所分者各殊,徒曰生而已矣,适同人于犬牛而不察其殊。朱子释孟子有曰:「告子不知性之为理,而以所谓气者当之,盖徒知知觉运动之蠢然者,人与物同,而不知仁义礼智之粹然者,人与物异也。」如其说,孟子但举人物诘之可矣,又何分牛之性犬之性乎?犬与牛之异,非有仁义礼智之粹然者,不得谓孟子以仁义礼智诘告子明矣。在告子既以知觉运动为性,使知觉运动之蠢然者人与物同,告子何不可直应之曰「然」?斯以见知觉运动之不可概人物,而目为蠢然同也。凡有生,即不隔于天地之气化。阴阳五行之运而不已,天地之气化也,人物之生生本乎是,由其分而有之不齐,是以成性各殊。知觉运动者,统乎生之全言之也,由其成性各殊,是以本之以生,见乎知觉连动也亦殊。气之自然潜运,飞潜动植皆同,此生生之机肖乎天地者也,而其本受之气,与所资以养者之气则不同。所资以养者之气,虽由外而入,大致以本受之气召之。五行有生克,遇其克之者则伤,甚则死,此可知性之各殊矣。本受之气及所资以养者之气,必相得而不相逆,斯外内为一,其分于天地之气化以生,本相得,不相逆也。气运而形不动者,卉木是也;凡有血气者,皆形能动者也。由其成性各殊,故形质各殊;则其形质之动而为百体之用者,利用不利用亦殊。知觉云者,如寐而寤曰觉,心之所通曰知,百体皆能觉,而心之知觉为大。凡相忘于习则不觉,见异焉乃觉。鱼相忘于水,其非生于水者不能相忘水也,则觉不觉亦有殊致矣。闻虫鸟以为候,闻鸡呜以为辰,彼之感而觉,觉而声应之,又觉之殊致有然矣,无非性使然也。若夫乌之反哺,雎鸠之有别,蜂蚁之知君臣,豺之祭兽,獭之祭鱼,合于人之所谓仁义者矣,而各由性成。人则能扩充其知至于神明,仁义礼智无不全也。仁义礼智非他,心之明之所止也,知之极其量也。知觉运动者,人物之生;知觉运动之所以异者,人物之殊其性。
孟子曰:「心之所同然者,谓理也,义也;圣人先得?
小说推荐
- 淡云来往月疏疏
- 作者:草芯人第一卷楔子我回到了离开了四年的城市。八年前,我与杨子在西子湖畔相识,我们是大学里同学年的校友,我读中文,他学法律。毕业后,我远离了父母,追随他去了北方的小城工作,那是他的家乡。八年的相恋,最终却抵不过一场只有三个月的网恋。他们闪电式的结婚了。分手那天,他慷慨激昂的讲述他充满激情的新的爱情
- 最新章:第117章
- 孟子
- 《孟子》作者:孟轲卷一 梁惠王上卷一 梁惠王上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
- 最新章:第16章
- 孟子旁通
- ,讲在前面,在讲过《论语》以后,又引起大家研究《孟子》的兴趣,希望再讲《孟子。其实,讲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学,我是很肤浅的,过去所讲的《论语,也只是为了时代的需要,东拉西扯地讲了一大堆废话,想不到大家还很爱好,这真是出乎意料之外。新旧文化交流互变的冲击时代,只好采取配合时代趋势的方法来研究。我也只是提
- 最新章:第66章
- 孟子全文翻译
- 《孟子全文翻译》作者:未知【完结】万 章 上(共九章(一)万章问曰“舜往于田,号泣于旻天,何为其号泣也 万章问道“舜走到田里,对着天诉说、哭泣,他为什么要诉说、哭泣呢”孟子曰“怨慕也 孟子说“因为他(对父母)既抱怨又眷念”万章曰‘父母爱之,喜而不忘;父母恶之,劳而不怨’然则舜怨乎 万章说‘父母喜欢自
- 最新章:第44章
- 沉颜(剑子仙迹×疏楼龙宿)
- 手机访问 m╮欢迎光临︱田︱田田╬版 权 归 原 作 者 昕简漓整理】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沉颜(剑子仙迹×疏楼龙宿》都无玄许久前,青芽绿树,微风拂面…那一日,平静中难掩波澜惊涛。先付出真
- 最新章:第7章
- 古本竹书纪年辑校,今本竹书纪年疏证
- 今本竹书纪年疏证 王 国 维简介《竹书纪年》原本据说有三十篇,记载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的史事,其中从周幽王开始用晋国来纪年,三家分晋后用魏国纪年,魏襄王二十年便滑再纪下去《竹书纪年》是战国时魏国的史书,晋武帝太康二年(公元二八一年)在汲郡(治所在今河南汲县西南)的一座古墓里出土。这部史书书写在竹
- 最新章:第21章
- 孟子他说--用历史擦亮思想
- 自序 你觉得这很荒谬吗“礼仪之邦”和“讲文明、懂礼貌”关系不大 传统孝道和孝顺父母关系不大 我们背上从来就没背过什么“封建传统的大包袱 等等等等 你觉得这很荒谬吗?但这却是真的 把历史的脉络梳理清楚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你会发现,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东西其实都建立在误解的基础上。不妨顺藤摸瓜找找源头,读
- 最新章:-用历史擦亮思想-第65章
- 义义你别生气
- 书名:义义你别生气作者:虞子酱文案“义义,你怎么啦?又生气了“呸!我才没有生气呢“那为什么不理我?我都马上要走了“滚得越远越好“义义,亲一下我吧“想亲你爸自己亲去“那我亲你了“你干嘛…唔“义义,为什么不跟我睡呢?你小时候可是缠着我要跟我睡啊“那时候的戴钟义已经死了“义义,你衣服开了“那是破了好伐“破
- 最新章:第25章
- 字字千金(完结加番外)_禁意
- 字字千金 作者:禁意简介:大城市内存在的广告标语,电脑内存在的数字洪流,每一个地方,都离不开文字的表达。钟瓷,一个身负文字操控能力的A级异能者,如何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小黑客,变成问鼎世界最终奥秘的存在!重生的因果,复仇的艰辛,不同的道路,奇妙的人生!看我,如何“字“字”千金—打造都市异能热血剧,玩转
- 最新章:第409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