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字义疏证
作者:'清'戴震【完结】
何文光整理
序
丙申余少读论语,端木氏之言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读易,乃知畜性与天道在是。周道衰,舜、禹、汤、文、武、周公致治之法,焕乎有文章者,弃为陈迹。孔子既不得位,不能垂诸制度礼乐,是以为之正本溯源,使人于千百世治乱之故,制度礼乐因革之宜,如持权衡以御轻重,如规矩准绳之于方圜平直。言似高远,而不得不言。自孔子言之,实言前圣所未言;微孔子,孰从而闻之?故曰「不可得而闻」。是后私智穿凿者,亦警于乱世,或以其道全身而远祸,或以其道能诱人心有治无乱;而谬在大本,举一废百;意非不善,其言只足以贼道,孟子于是不能已于与辩。当是时,群共称孟子好辩矣。孟子之书,有曰「我知言」,曰「游于圣人之斗者难为言」。盖言之谬,非终于言也,将转移人心;心受其蔽,必害于事,害于政。彼目之曰小人之害天下后世也,显而共见;目之曰贤智君子之害天下后世也。相率趋之以为美言。其人人心深,祸斯民也大,而终莫之或寤。辩恶可已哉!孟子辩杨、墨;后人习闻杨、墨、老、庄、佛之言,且以其言汩乱孟子之言,是又后乎孟子者之不可已也。苟吾不能知之亦已矣,吾知之而不言,是不忠也,是对古圣人贤人而自负其学,对天下后世之仁人而自远于仁也。吾用是惧,述孟子字义疏证三卷。*韩退之氏曰:「道于杨、墨、老、庄、佛之学而欲之圣人之道,犹航断港绝潢以望至于海也。故求观圣人之道,必自孟子始。」呜乎,不可易矣!休宁戴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孟子字义疏证卷上
理十五条
理者,察之而几微必区以别之名也,是故谓之分理;在物之质,曰肌理,曰舣理,曰文理;【亦曰文缕。理、缕,语之转耳。】得其分则有条而不紊,谓之条理。孟子称「孔子之谓集大成」曰:「始条理者,智之事也;终条理者,圣之事也。」圣智至孔子而极其盛,不过举条理以言之而已矣。易曰:「易简而天下之理得。」自乾坤言,故不曰「仁智」而曰「易简」。「以易知」,知一于仁爱平恕也;「以简能」,能一于行所无事也。「易则易知,易知则有亲,有亲则可久,可久则贤人之德」,若是者,仁也;「简则易从,易从则有功,有功则可大,可大则贤人之业」,若是者,智也;天下事情,条分缕(晰)〔析〕,以仁且智当之,岂或爽失爽几微哉!中庸曰:「文理密察,足以有别也。」乐记曰:「乐者,通伦理者也。」郑康成注云﹕「理,分也。」许叔重说文解字序曰:「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古人所谓理,未有如后儒之所谓理者矣。
问:古人之言天理,何谓也?
曰:理也者,情之不爽失也;未有情不得而理得者也。凡有所施于人,反躬而静思之:「人以此施于我,能受之乎?」凡有所责于人,反躬而静思之:「人以此责于我,能尽之乎?」以我絜之人,则理明。天理云者,言乎自然之分理也;自然之分理,以我之情絜人之情,而无不得其平是也。乐记曰:「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物至知知,然后好恶形焉。好恶无节于内,知诱于外,不能反躬,天理灭矣。」灭者,灭没不见也。又曰:「夫物之感人无穷。而人之好恶无节,则是物至而人化物也。人化物也者,灭天理而穷人欲者也;于是有悖逆诈伪之心,有淫佚作乱之事;是故强者胁弱,众者暴寡,知者诈愚,勇者苦怯,疾病不养,老幼孤独不得其所。此大乱之道也。」诚以弱、寡、愚、怯与夫疾病、老幼、孤独,反躬而思其情。人岂异于我!盖方其静也,未感于物,其血气心知,湛然无有失,*【扬雄方言曰﹕「湛,安也。」郭璞注云:「湛然,安貌。」】故曰「天之性」;及其感而动,则欲出于性。一人之欲,天下人之(之)〔所〕同欲也,故曰「性之欲」。好恶既形,遂己之好恶,忘人之好恶,往往贼人以逞欲;反躬者,以人之逞其欲,思身受之之情也。情得其平,是为好恶之节,是为依乎天理。【庄子﹕庖丁为文惠君解牛,自言﹕「依乎天理,批大却,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当,而况大軱乎!」天理,即其所谓「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适如其天然之分理也。】古人所谓天理,未有如后儒之所谓天理者矣。
问:以情絜情而无爽失,于行事诚得其理矣。情与理之名何以异?
曰﹕在己与人皆谓之情,无过情无不及情之谓理。诗曰﹕「天生烝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孔子曰:「作此诗者,其知道乎!孟子申之曰:「故有物必有则,民之秉彝也,故好是懿德。」以秉持为经常曰则,以各如其区分曰理,以宝之于言行曰懿德。物者,事也;语其事,不出乎日用饮食而已矣;舍是而言理,非古贤圣所谓理也。
问:孟子云:「心之所同然者,谓理也,义也;圣人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耳。」是理又以心言,何也?
曰:心之所同然始谓之理。谓之义;则未至于同然,存乎其人之意见,非理也,非义也。凡一人以为然,天下万世皆曰「是不可易也」,此之谓同然。举理,以见心能区分;举义,以见心能裁断。分之,各有其不易之则,名曰理;如斯而宜,名曰义。是故明理者,明其区分也;精者,精其裁断也。不明,往往界于疑似而生惑;不精,往往杂于偏私而害道。求理义而智不足者也,故不可谓之理义。自非圣人,鲜能无蔽;有蔽之深,有蔽之浅者。人莫患乎蔽而自智,任其意见,执之为理义。吾惧求理义者以意见当之,孰知民受其祸之所终极也哉!
问:宋以来儒书之言,以理为「如有物焉,得于天而具于心」;【朱子语录云﹕「理无心则无着处。」又云:「凡物有心而其中必虚,人心亦然;止这些虚处,便包藏许多道理,推广得来,盖天盖地,莫不由此。此所以为人心之好欤!理在人心,是谓之性。心是神明之舍,为一身之主宰;性便是许多道理得之天而具于心者。」】今释孟子,乃曰「一人以为然,天下万世皆曰是不可易也,此之谓同然」,「是心之明,能于事情不爽失,使无过情无不及情之谓理」,非「如有物焉具于心」矣。又以「未至于同然,存乎其人之意见,不可谓之理义」。在孟子言「圣人先得我心之同然」,固未尝轻以许人,是圣人始能得理。然人莫不有家,进而国事,进而天下,岂待圣智而后行事欤?
曰:六经、孔、孟之言以及傅记群籍,理字不多见。今虽至愚之人,悖戾恣雎,其处断一事,责诘一人,莫不辄曰理者,自宋以来始相习成俗,则以理为「如有物焉,得于天而具于心」,因以心之意见当之也。于是负其气,挟其势位,加以口给者,理伸;力弱气慑,口不能道辞者,理屈。呜呼,其孰谓以此制事,以此制人之非理哉!即其人廉洁自持,心无私慝,而至于处断一事,责诘一人,凭在己之意见,是其所是而非其所非,方自信严气正性,嫉恶如雠,而不知事情之难得,是非之易失于偏,往往人受其祸,己且终身不寤,或事后乃明,悔已无及。呜呼,其孰谓以此制事,以此治人之非理哉!天下智者少而愚者多;以其心知明于众人,则共推之为智,其去圣人甚远也。以众人与其所共推为智者较其得理,则众人之蔽必多;以众所共推为智者与圣人较其得理,则圣人然后无蔽。凡事至而心应之,其断于心,辄曰理如是,古贤圣未尝以为理也。不惟古贤圣未尝以为理,昔之人巽于今人之一替口而曰理,其亦不以为理也。昔人知在己之意见不可以理名,而今人轻言之。夫以理为「如有物焉,得于天而具于心」。未有不以意见当之者也。今使人任其意见,则谬;使人自求其情,则得。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怒乎!己所不欲,匆施于人。」大学言治国平天下,不过曰「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以位之卑尊言也;「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以长于我与我长言也;「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以等于我言也;曰「所不欲」,曰「所恶」,不过人之常情,不言理而理尽于此。惟以情絜情,故其于事也,非心出一意见以处之,苟舍情求理,其所谓理?
小说推荐
- 淡云来往月疏疏
- 作者:草芯人第一卷楔子我回到了离开了四年的城市。八年前,我与杨子在西子湖畔相识,我们是大学里同学年的校友,我读中文,他学法律。毕业后,我远离了父母,追随他去了北方的小城工作,那是他的家乡。八年的相恋,最终却抵不过一场只有三个月的网恋。他们闪电式的结婚了。分手那天,他慷慨激昂的讲述他充满激情的新的爱情
- 最新章:第117章
- 孟子
- 《孟子》作者:孟轲卷一 梁惠王上卷一 梁惠王上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
- 最新章:第16章
- 孟子旁通
- ,讲在前面,在讲过《论语》以后,又引起大家研究《孟子》的兴趣,希望再讲《孟子。其实,讲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学,我是很肤浅的,过去所讲的《论语,也只是为了时代的需要,东拉西扯地讲了一大堆废话,想不到大家还很爱好,这真是出乎意料之外。新旧文化交流互变的冲击时代,只好采取配合时代趋势的方法来研究。我也只是提
- 最新章:第66章
- 孟子全文翻译
- 《孟子全文翻译》作者:未知【完结】万 章 上(共九章(一)万章问曰“舜往于田,号泣于旻天,何为其号泣也 万章问道“舜走到田里,对着天诉说、哭泣,他为什么要诉说、哭泣呢”孟子曰“怨慕也 孟子说“因为他(对父母)既抱怨又眷念”万章曰‘父母爱之,喜而不忘;父母恶之,劳而不怨’然则舜怨乎 万章说‘父母喜欢自
- 最新章:第44章
- 沉颜(剑子仙迹×疏楼龙宿)
- 手机访问 m╮欢迎光临︱田︱田田╬版 权 归 原 作 者 昕简漓整理】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沉颜(剑子仙迹×疏楼龙宿》都无玄许久前,青芽绿树,微风拂面…那一日,平静中难掩波澜惊涛。先付出真
- 最新章:第7章
- 古本竹书纪年辑校,今本竹书纪年疏证
- 今本竹书纪年疏证 王 国 维简介《竹书纪年》原本据说有三十篇,记载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的史事,其中从周幽王开始用晋国来纪年,三家分晋后用魏国纪年,魏襄王二十年便滑再纪下去《竹书纪年》是战国时魏国的史书,晋武帝太康二年(公元二八一年)在汲郡(治所在今河南汲县西南)的一座古墓里出土。这部史书书写在竹
- 最新章:第21章
- 孟子他说--用历史擦亮思想
- 自序 你觉得这很荒谬吗“礼仪之邦”和“讲文明、懂礼貌”关系不大 传统孝道和孝顺父母关系不大 我们背上从来就没背过什么“封建传统的大包袱 等等等等 你觉得这很荒谬吗?但这却是真的 把历史的脉络梳理清楚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你会发现,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东西其实都建立在误解的基础上。不妨顺藤摸瓜找找源头,读
- 最新章:-用历史擦亮思想-第65章
- 义义你别生气
- 书名:义义你别生气作者:虞子酱文案“义义,你怎么啦?又生气了“呸!我才没有生气呢“那为什么不理我?我都马上要走了“滚得越远越好“义义,亲一下我吧“想亲你爸自己亲去“那我亲你了“你干嘛…唔“义义,为什么不跟我睡呢?你小时候可是缠着我要跟我睡啊“那时候的戴钟义已经死了“义义,你衣服开了“那是破了好伐“破
- 最新章:第25章
- 字字千金(完结加番外)_禁意
- 字字千金 作者:禁意简介:大城市内存在的广告标语,电脑内存在的数字洪流,每一个地方,都离不开文字的表达。钟瓷,一个身负文字操控能力的A级异能者,如何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小黑客,变成问鼎世界最终奥秘的存在!重生的因果,复仇的艰辛,不同的道路,奇妙的人生!看我,如何“字“字”千金—打造都市异能热血剧,玩转
- 最新章:第409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