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国色江山》第411章


“这条船远比去年那两艘蒸汽渡轮强多了,无论龙骨还是船壳厚度,无论船型还是船体结构,都严格按照战舰标准建造。还用去14吨的精钢骨架加强船体,安装的是产自天枢阁的两台450匹马力蒸汽机和四台配套锅炉,而不是我们长江造船厂附属机器厂仿制的民用船舶蒸汽机,所以这船能以每小时16节的正常航速……”
“等等,你说的每小时16节是多少里?”素来缺乏航海知识的吴景贤好奇地问道。
张祥龄耐心解释:“时速16节换算过来。就是每半个时辰行驶近30公里,不过如今的航速已经超过这个数,因为是顺风,扯起三根桅杆上的船帆后速度更快,达到了每半个时辰75里的速度。”
张拱薇连连感叹:“确实快,虽然我不知道怎么换算的,但感觉要比江南水师的快船至少快五倍,真是不可思议啊!”
众人哈哈一笑,大家都有张拱薇这样的感叹,这半年多来见惯了整天来回行驶在上元港、下关码头和北岸浦口码头之间的蒸汽大渡轮。还有那五艘隶属龙潭钢铁厂往来于长江上下游运送铁矿石的蒸汽拖轮,当初的惊诧震撼感觉逐渐远去,基本适应了蒸汽船的存在。
唯一不同的是,此次乘坐的军用蒸汽机帆货船体型更大,速度更快,因为保密的原因出现在大众眼皮底下的次数不多,更没几个人有幸乘坐,所以也就没几个人能够联想到由此带来的巨大变革。
看到大家笑得开心,张祥龄也乐了:“通过这两天的统计测算,我们乘坐的这艘船平均时速已达38公里。即每半个时辰航行72里,要不是为了安全刻意控制速度,一直以正常的中等速度航行,这个时候已抵达青岛港多时了!”
“在此之前的四个月里。我们定型量产的两艘同级机帆船曾三次逆流而上直抵宜昌,五次横渡东海,直航瀛洲的淡水港,除了一些能够很快排除的小问题之外都很顺利,其中两次是在五级风浪的海况中航行,机器和船体都没有出现大问题。”
“如今我们乘坐的这艘船。就是在此前两艘远洋级帆船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而来的,要不是没有完成试航就被大帅征调北上,运送的又是主母、大公子和诸位勋贵,在下和二十几个大匠师根本不用随船跑一趟,哈哈!”
谈笑间,时间分秒流逝。
青岛港外的高耸灯塔和模糊的海岸线,逐渐出现在大家的视野中。
吴景贤和几位勋贵禁不住走到船舷前方,极目眺望规模雄大、如同横空出世的青岛港,朱道临则悄悄返回后面的船楼,温存问候爱妻小影和坚持要陪伴而来的爱妾徐佛。
在青岛港停留的当夜,以基地历易良和副司令诺曼西亚。德。卡利斯为首的三十余名将校齐聚一堂,用完晚饭立即召开军事会议,两个月前从江南武学院副总教官任上调来担任浮山军第二师少将玉虎更为激动,紧紧跟在师兄朱道临身边,不愿远离半步。
为了争取徐弘基父子和张拱薇尽快进入自己的阵营,也为了坚定将校们的必胜信心,朱道临不但邀请徐弘基、张拱薇和吴景贤等人参加会议,而且毫不隐瞒自己的实力,示意麾下将校尽管汇报,无需任何顾忌。
听完历易良、卡利斯、韩玉虎等将领的扩军进度和训练汇报,徐弘基、张拱薇和吴景贤等人惊得心神巨震,目瞪口呆,怎么都不敢相信小小一个新编浮山卫竟然拥有如此巨大的实力:
已完成训练尽数装备火枪火炮的三个师22,000官兵,即将开始为期一个月的实战演练,拥有7,000名骑兵和15,000匹战马的两个独立骑兵团参与其中;
三个月前再次大规模招募正在展开紧张训练的15,000齐鲁新兵,再有三个月即可分期分批开赴各个战场,为浮山军和东江新军补充新鲜血液;
由5,500名各部抽调老兵、450名拥有实战经验的教官组成的青岛要塞警备部队和青岛训练基地,不但肩负起守护青岛的方圆百里的重任,还为远在朝鲜和辽东沿海岛屿的水陆两军源源不断培养新兵;
以浮山军副司令兼青岛基地司令、龙山军事学院教育长卡利斯为首的360名资深教官,全方位参与浮山军和青岛守备部队的建设、装备与训练,如今他们正在对东海舰队、北海舰队、已具雏形的骑兵部队、驻扎朝鲜的东江新军和即将开服战场的浮山军三个师选送的2,200骨干进行考核选拔。
半个月后,2,200人中的800人将有幸成为青岛龙山军事学院步兵科、骑兵科、炮兵科、工兵科和海军士官科首期学员,进行为期三年的专业学习和训练。
这360名资深教官超过半数均为大明国籍的西洋人,而且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成家立业定居青岛,只有40余名从东海舰队抽调而来的海军教官晋升一级之后转入北海舰队,其中的佼佼者仍然挂着正在蓬勃壮大的北海舰队各级主官职务。
***********
PS:谢谢山青盈大大的打赏!
第五〇六章良苦用心
次日一大早,开了一夜军事会议的朱道临等人,再次登船继续北上。
接下来,朱道临还要在北海舰队的大本营刘公岛停留一天时间,听取北海舰队将校们的汇报,及时处理和完善各项备战工作,为一个月后发动的收复辽东战役,展开全方位的准备。
朝阳普照的海面上,升起半帆的大船在蒸汽动力推动下,徐徐加速。
患得患失百感交集的徐弘基和张拱薇略作商量,双双走到并肩站在前甲板上欣赏美丽海景的朱道临和吴景贤,皱着眉头,严肃地询问朱道临到底在北方拥有多少兵力?
朱道临向满脸不忿、来到左右的两位义弟徐文爵和张德义点了点头,含笑望向顶着黑眼圈的徐弘基和张拱薇:
“啧啧,这下可好了,一大早就被我老叔拉到这儿问了个底朝天,好不容易我才向他老人家解释清楚,你们又来了……看来,大家都认为我要造反,对吗?”
“少废话!事实摆在那儿……你没有皇上和朝廷兵部的准许,竟然偷偷摸摸征召数万兵力,日夜苦练,这不是公然造反又是什么?”徐弘基严正地质问。
朱道临不以为然地瘪了瘪嘴:“什么造反,真要造反了,你们还能安稳坐在船上?你老别忘了,年初皇上可是下旨责成我尽快组建威海卫、浮山卫等三个卫的,有这么多兵员并不稀奇。”
“更何况,青岛基地一直是驻扎朝鲜和辽东沿海岛屿的东江新军的兵源输送地,哪怕征召十万兵员,日夜训练也很正常,一切都是为了收复辽东,仅仅是这个理由就足够了,谁也别想陷害我。”
张拱薇不耐烦地解释道:“没人想陷害你……贤侄,你说句实话吧,除了青岛的60,000兵力以外,你的东江新军究竟有多少人马?弄不清楚我们都不放心啊!”
朱道临一听收起笑容:“实不相瞒,东江新军除了原先的两个师15,000将士之外,开春前后又再次在流落朝鲜的辽东民众中陆续征召24,000余名新兵。”
“截至上月底,初步完成第一阶段训练的24,000新兵已装备火枪、火炮,编成两个步兵师和一个骑兵师,如今正在进行第二阶段的训练。”
“除此之外,刘公岛训练基地同时扩编了两个海军陆战师共15,000新兵,一个月后将获得海军陆战第五师和第六师的番号,这两个师将会和驻扎广鹿岛的海军陆战第二师一起,组成攻打金州卫和旅顺港的主力部队。”
“届时,北海舰队将全力予以配合,彻底收服被辽东鞑子霸占的金州。”
徐弘基和张拱薇等人倒吸了口凉气,吴景贤再次发出一声无力的长叹。
“我的天哪!不算青岛里里外外60,000人,仅是朝鲜和辽东沿海各岛,总兵力竟然高达80,000人了?”徐文爵终于发出一声惊呼。
徐弘基捻着胡须,一时仰天长叹:“好在你朱道临是我们自己人,好在你身上流淌着老朱家的血脉,否则什么时候被你弄死都不知道啊!”
“怪不得你敢铤而走险,不惜得罪天下人也要一意孤行,怪不得你对说服皇上信心百倍,现在我总算明白了,总算明白了啊……”
……
……
在塘沽港数千军民惊恐万状的注视下,冒着滚滚浓烟的500吨级蒸汽船,逐渐减速,进入了河口,以20公里的时速开向天津城北的三河口运河码头。
等到大船在码头靠泊时,天津城里城外一片震动,数以万计的军民涌上城头,又或者跑出城外,大河两岸站满了数以万计目瞪口呆的围观人群。
由于吃水较深,蒸汽船根本就无法沿着北运河河道北上通州,朱道临一行只能在三河口的四海商行自有码头?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