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征欧洲》第980章


妥凹壮到饩稣蕉罚偌由侠挤冀跞≈痪∮弥唤叩娜肆ψ试矗砺匏挂恢币岳疵娑耘分薰沂庇涤械囊磺泻孟穸家丫缓鲜币恕?br />
这让格奥尔基感到心悸,面对兰芳军队,格奥尔基没有丝毫信心。
最少对于目前的“红军”来说,格奥尔基没有信心。
也不止是格奥尔基没信心,包括斯大林在内,所有的布尔什维克将军们都没信心,所以苏维埃成立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获得拉芳的和平,否则斯大林在莫斯科感受不到任何安全感。
现在的兰芳军队比起世界大战时期更可怕,兰芳军队现在装备了大量无惧空间、时间、气候的飞机,这些战机可以在几个小时之内从德国境内飞临莫斯科,按照格奥尔基对德国兰芳关系的了解,如果兰芳想在德国境内建机场,德国人一定不会拒绝。
就在格奥尔基和列夫惶恐不安的时候,万里之外的莫斯科,斯大林也感觉到了惶恐。
“兰芳人居然提出这种过分的要求,他们真是太过分了,他们够该下地狱,特别是他们的国王,他应该被送上绞刑台——”斯大林歇斯底里的暴怒,怒吼声震得玻璃都在瑟瑟发抖,这让斯大林对面的克利缅特和米哈伊尔面面相觑。
克利缅特的全名叫克利缅特·叶夫列莫维奇·伏罗希洛夫,这是斯大林的老朋友,早在十五年前,克利缅特就和斯大林一起在巴库的布尔什维克党委会工作,1917年,克利缅特在全俄苏维埃二大上被选为全俄中执委会委员,并成为最早的契卡。
克利缅特是斯大林的坚决拥护者,为了斯大林,克利缅特可以正面顶撞列宁,如果在俄罗斯找一个斯大林真正信任的人,那个人肯定是克利缅特。
米哈伊尔就是伏龙芝,他的全名叫:米哈伊尔·瓦西利维奇·伏龙芝,伏龙芝是俄罗斯最早的工人运动组织者,十月革命后,英法武装开始干涉苏维埃革命,伏龙芝正式走上军事领导岗位,然后成为苏军的杰出统帅和军事理论家。
严格说起来,伏龙芝在布尔什维克中的资历比斯大林还要老,不过专注于军事方面让伏龙芝忽略了政治,所以斯大林可以成为苏维埃的主席,而伏龙芝只是苏维埃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陆海军副人民委员,并兼工农红军总参谋长,军事学院院长——
头衔很多吧,但还是得听斯大林的。
克利缅特和米哈伊尔已经看过格奥尔基发来的电报,克利缅特和米哈伊尔也知道兰芳人确实很过分,不过克利缅特和米哈伊尔无可奈何,兰芳人有过分的实力,在这里破口大骂并不能解决问题。
果然,斯大林发泄够了之后,还是要征求克利缅特和米哈伊尔的意见:“你们有什么看法?”
“确实很过分,我们决不能答应。”克利缅特顺着斯大林的意思走。
“我们应该把所有的俄罗斯人动员起来,然后炸掉西伯利亚铁路,再征求英国人的支持,这样我们未必没有一战之力。”米哈伊尔也强硬,在米哈伊尔的字典里没有“妥协”这两个字。
“然后呢?然后就充当英国人的炮灰,等着兰芳人过来把莫斯科被打成一片废墟?”斯大林真是气不打一处来,这两个人完全不会“揣摩上意”嘛。
不会是假的,克利缅特和米哈伊尔都不傻,他们很清楚,当斯大林骂完之后不是命令备战,而是征求克利缅特和米哈伊尔的意见,这说明斯大林心中已经有了决定。
不过不管是克利缅特还是米哈伊尔,他们都不敢说出斯大林想让他们说的话。
开玩笑,都是认识了十几年的人,克利缅特和米哈伊尔很清楚斯大林的脾气,这是个翻脸比翻书还快的人,而且是标准的狗脾气逮谁咬谁,还特么是个疯狗,这会不管是谁说“同意”,斯大林马上就会顺水推舟,然后再秋后算账。
看着克利缅特和米哈伊尔,斯大林表情阴郁晦暗难明,沉吟良久,斯大林终于发出指示:“命令格奥尔基酌情处理——”
好个酌情,反正不管怎么样,这个锅斯大林是不想背。
很快,斯大林的回电就摆在格奥尔基和列夫面前。
看着简单的电文,格奥尔基和列夫体如筛糠,这俩也是人精,看到这封电报,就算是再迟钝,他们也知道应该怎么做。
兰芳人要演习,那就演习吧,至于白俄罗斯、乌克兰和哈萨克斯坦,这些还有的商量。
“呵呵呵——”格奥尔基笑得惨淡,声音充满凄凉和悲哀:“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格奥尔基的汉语确实不错,都到了现在这个地步,还有心思引经据典,看来这个心也是大。
列夫还没来得及说话,就听到格奥尔基“叽咕”一声,然后一头栽倒在地。
“格奥尔基先生——格奥尔基先生——”列夫大惊,快步来到格奥尔基身边,抱起格奥尔基的头放在自己的膝盖上,一边摇晃格奥尔基一边大喊:“来人啊——快去找医生——”
医生很快就到,还是兰芳帝国大学附属医院的医科圣手。
按说兰芳的医学水平在目前的全世界都是数得着的,不过三位“医科圣手”整整检查了一个小时,也没有检查出格奥尔基得了什么病,当然也没有把格奥尔基唤醒。
“呵呵——”列夫浑身冰凉。
如果现在还不知道什么意思,那列夫就算是被绞死也是活该。
第1023章 挽歌
能当外交官的,就没一个是笨蛋,就算是外表憨厚的列夫,脑袋里也住着一个猴子。
现在的事是明摆着的,兰芳人仗着兵强马壮就是挑明了要欺负人,莫斯科那边又没有做好强硬的准备,所以不管这个《合约》是什么内容,最后都是要签的。
而不管是谁,只要在《合约》上签字,就肯定会被秋后算账。
斯大林那个人反复无常,他可不会因为下属替他背黑锅就网开一面,所以这个字是谁签谁倒霉,就跟清帝国的那位“东方俾斯麦”一样,《马关条约》也是没有选择,但民众不会考虑当时的实际情况,只要签了就是民族罪人。
莫斯科一句“酌情处理”,把谈判主持人格奥尔基吓得“昏迷不醒”,兰芳人还在等信,这个字看上去只能是列夫去签。
列夫没有选择,身为苏维埃外交官,列夫只能选择继续谈判,哪怕是签完字就被绞死,列夫也会承担应有的责任。
所以谈判再次开始时,苏维埃这边的谈判代表就剩下列夫一个人,随员只有一名翻译和一名记录员,实在是凄惨无比。
伊万对苏维埃真是恨之入骨,看到苏维埃代表团就剩下这么三个人,伊万还是痛打落水狗:“一亿三千万俄罗斯人都凑不齐一个代表团?你们对人才的要求标准可真高——”
看上去确实“高”,要不苏维埃也不会放弃了所有高尔察克时代的外交官,伊万本人就是被淘汰者之一。
“没有一亿三千万了,现在的俄罗斯,只剩下一亿一千万,或许还不到——”列夫没有斗嘴的心情,一句话说的伊万也闭了嘴。
爱有多深,恨就有多深,曾经伊万也是深爱着俄罗斯的,否则伊万现在不会如此针对俄罗斯。
兰芳在处理对外关系上有回避原则,就算伊万是外交人员,但如果伊万表明态度不想参加和苏维埃的谈判,兰芳外交部也会尊重伊万的选择。如果伊万对俄罗斯没感情,伊万只需要一个简单的“回避”,然后就能好整以暇的看苏维埃的笑话。
不过伊万没有这么做,亲手埋葬俄罗斯人的骄傲,是伊万表达感情最直接的方式。
世界大战结束时俄罗斯还有一亿三千万人,但经过这么些年的鏖战,俄罗斯现在的人口或许还不到一亿一千万。
或许是因为生存环境比较恶劣,俄罗斯人不大在乎生命,当初布尔什维克革命的时候,把那些资产阶级、封建贵族、教会人士几乎杀了个一干二净,连沙皇都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联合政府上台后,高尔察克对布尔什维克的死忠也不手软,攻占圣彼得堡的时候,死于战火中的平民就超过五十万人。然后布尔什维克卷土重来,又是一轮杀戮——
这么杀来杀去的搞上好几年,再多的人也能给你杀光了。
所以斯大林是真不敢和兰芳撕破脸,俄罗斯的鲜血已经差不多流干,苏维埃甚至都没有足够的士兵可以抵御兰芳人的坦克。
在面对欧洲国家时,俄罗斯一贯是有人口优势的,如果连这个人口优势都已经失去,真不知道俄罗斯还有什么东西能拿得出手。
“这就是你们干的好事,现在的俄罗斯就是你们想要的俄罗斯吗?”伊万的眼眶已经泛红。
“这不也是你们想要的吗——”列夫面无表情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