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愿山河如故(重生)》第10章


陈愔转过身来不想再看了,她又拿出小瓷瓶,用两指捏着放在眼前,转了两圈,“果然是太素净了些,看着就普通了,不如人家的好看。”说是这样说,她还是将瓶子揣进衣袖,放的妥妥当当的。
陈愔走后,谢蕴却站在原地没有动。
刚刚在他们身旁,将两人的一切都尽收眼底,他们虽然距离隔得很远,百里景初也一如往常一般冷淡,但谢蕴却觉得,他待她不同。
也许他自己都不知道,他看向乐音公主的眼神有多温柔,但当乐音公主回望他时,他却不看她了。
“请问谢娘子还有事吗?”
谢蕴想了想,上前两步,将手中的瓷瓶递过去,“先生,这是我家中的藏药,活血化瘀最是有效,我特意带给您的。”
百里景初没接,连看都没看,便道:“有心了,我已经无碍,不需要抹药了。”他又道:“时辰不早了,我还有些讲义需要写。”
“先生,”谢蕴叫了他,却也不说话,就这样看着他。
百里景初不知她要做什么,沉静地回视,半晌,见她还未说话,便说了句请便,就进屋了。
谢蕴看着他挺拔的背影,默默无语。她好像发现了什么,可是……怎么可能呢?
谢蕴回到课堂时,特意观察了一下陈愔,见她在座位上,很认真的看书。
她好像变得认真了。谢蕴暗想。
陈愔确实学的很用功,但是收效甚微。先生们教过的内容,当时都能明白,也都理解,但若是给另外一篇文章,她就又看不明白了,诗词也是,她早晚都会拿出半个时辰背诵,却总也记不下来,只记住几首比较简单的,朗朗上口的。
起初陈愔以为是自己太久没学习了,再加上以前也没有认真的学习,所以接受比较慢,可半个多月过去了,她的功课还是丝毫没有长进,她自己都开始着急了。倒是算学还要好一些,前面三章的内容都懂了,现在也能独立做题了,而且她也很享受从拿到一道题目时的思考,再到把题目完整的计算出来的那种成就感,觉得比整天背背背的有意思多了。
这一日,算学课放课后大家都回家了,陈愔偏有一道题目,做了一半,就想着做完再回去,万一有不明白的地方,还可以去三一亭问问先生。
她低头做的认真,连百里景初进来了,都不知晓。
百里景初整理今日讲义时,发现有一页纸找不到了,他想起上课时拿着它去过沙盘,也许落在那里,便又回到课堂来找,意外地看见,陈愔还没有走,还在纸上不停地写写画画。
待百里景初进了课堂,找到了那一页讲义,陈愔还没发现他。
夕阳的余晖透过敞开的窗户照进来,洒落在陈愔的身上,将她完全包裹在浅金色的光芒中。百里景初静静地站在那里,看她蹙眉思考;看她落笔书写;看她发丝微动……
直到夕阳又往下沉了沉,他才默默地离开。
作者有话要说: 这世间,青山灼灼,星光杳杳,秋雨淅淅,晚风慢慢,也抵不过公子眉间的星辰啊!
——摘自网络。
下周也很忙,缘更。但过了下周就有时间了,更新速度能提上来。
☆、百里景初越想心越塞。
之后接连两日,陈愔都在课堂上将课业做完才回去。这几日,百里景初也在三一亭待的比较晚。
这日傍晚,待他写完最后一笔,抬头看窗外天色,已经是暮色时分。
“竟这样晚了?!”他看看刚刚完成的册子,心想:都这个时辰了,她定然已经回去,不如这个时候放她桌上,明日一早她就能看见。”
百里景初将书案简单地收拾一下,拿着刚写好的册子,去了课堂。
果然,课堂里面已经空无一人。百里景初走到陈愔的座位旁,她的桌子上还有几本课本没带回去,摞在一起放在右下角。他将手上的册子放在那些课本的最上面,摆放的整整齐齐的。
想到明早她看见这本册子时开心的样子,他的嘴角情不自禁地微微上扬,轻轻拍了拍它,起身走了。
陈愔做完题目之后本是打算回去的,收拾东西时发现手上沾了不少墨汁,就去了后面厢房找水洗手,等她回来继续收课本时,突然发现书的最上面多了一本册子。
“这是什么?”她拿起来翻开。
起初只是很随意地翻了翻,后来越翻越惊讶,“这是……这是课本上所有算学题目的解题步骤吗?”
陈愔翻页的速度慢了下来,一页一页地慢慢翻看,发现这册子上写的竟然真是算学课本上所有题目的解题步骤,每一道题目都有,每一个步骤都写的清清楚楚,有稍微复杂一点的地方,旁边还有用朱砂墨配上文字的说明,字迹清晰端正,是标准的小楷。
陈愔愣了愣,随即想到一个人,立刻将书本都放进袋子里,抱起那本册子,朝三一亭方向而去。
到了百里景初的厢房却扑了个空,对面屋子的先生说他刚走没多久,陈愔又立刻追了出来,终于在太学门口,看见了百里景初挺拔的背影。
“先生!”
百里景初正要上车,听见陈愔的声音,他身形一顿,而后停下转身,待陈愔走到近前,才道:“公主有礼。”
“先生免礼,贸然叫住您,是想问问,”陈愔将手中的册子伸到他面前,问:“这是您放在我桌上的吗?”
百里景初看着她手上的东西,停了一小会儿,然后看向陈愔,无辜地眨了两下眼睛,摇了摇头。
“您看,”陈愔将册子翻开给他看,“里面如此详细的解题步骤,在这太学之中,除您之外,我真是想不出还能有谁了。”
“太学中另外还有两位算学先生,许是他们写的呢?”百里景初面不改色地说道,青暄站在一旁听见,立时瞪大了眼睛。
陈愔原本笃定是百里景初编写的这本册子,万万没想到他竟然否认了,这下她疑惑了,“那两位先生写的?为何会在我的桌子上?”
“那臣就不知了。”
陈愔百思不得其解。那疑惑的小样子,百里景初看在眼中,觉得她真是可爱极了,可见她这般,心中又不舍,便道:“许是见公主勤奋好学,便想着能帮便帮吧。”
“……”那两位先生又不教她,如何得知她的情况?
陈愔看向百里景初,他的神情看起来如平日里一般严肃,可那双黝黑的眸子,隐隐透出笑意,格外摄人心神,陈愔只看了一眼便不敢再看,低声道:“那这个……我要还给他们吗?”
“此事臣已经知晓,若是那两位先生问起,臣自会解释,公主大可放心收着。”百里景初说的胸有成竹,青暄在一旁小声嘀咕,“那是自然,那根本就是您熬了两宿写的。”
青暄离着陈愔较远,她自是没有听见,可百里景初听见了,他微微侧头,一个眼风过去,青暄即刻噤声,再不敢多说一个字。
陈愔总觉得哪里不对,但她对百里景初是无条件的信任,他既这样说,陈愔也就放下心了,“如此,麻烦先生了。这解题册子于我,真是益处多多!”
百里景初见她终于收下,心下一松,微微笑了。
陈愔还想说什么,这时,太学门前侍卫的声音传了过来,“你还没有走吗?整日待在这里也没用,说了这里不是你能进的地方,便是进去做工也不行!”
陈愔循声看去,见太学门前靠角落的台阶上,坐了一位年轻的郎君。他听见那侍卫的话,起身,抖了抖衣裳,对侍卫作揖道:“我明日再来。”
那侍卫不耐烦道:“你听不懂吗?你就是这样日日等在这里,也不能进去!”
那郎君像是没听见侍卫的话一般,自顾自作揖,说完想说的话,便转身,准备走了。
陈愔见那郎君的样貌,觉得很是眼熟,好似在哪里见过,她便多看了几眼。
她目不转睛地看着那小郎君,百里景初站在一旁,眼中的笑意慢慢敛去,突觉心中生出一股气,闷闷的,也说不出哪里不舒服,可就是像现在这样站在外面,天宽地阔的,也觉得有些透不过气。
“公主,公主!”百里景初沉声道:“天色已晚,公主回宫吗?”
啊!想起来了,前几日也是在这太学门口,见过这个小郎君,他日日来可是有什么事吗?
重生前陈国被攻陷时,陈愔逃出太极宫,在建康城流浪了几日。那时她身无长物,实在饿得狠了,又找不到任何吃的,没有办法只能去拍人家的门,求他们施舍几口吃食,若不是有好心的百姓救济她,她一个自幼锦衣玉食的公主,怕是连半日都待不了。她自是明白,假如不是实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