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的关系,为新德里和北京之间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可能。
尽管中国领导人对这种可能没有投入过分的热情,但是,他们也不
想阻止它。 1979年初,印度外交部部长 A。B。瓦杰帕伊访问了
中国,这是近20年来中印两国之间的最高级接触。
然而,瓦杰帕伊访华期间,正值中国进攻越南,这使新德里很
不愉快地想到了1962年北京与印度的边界战争。部分是因为表示对
河内的支持,但也因为北京仿佛漠视了印度人的感情,访问还未结
束,瓦杰帕伊就一气之下离开了中国。中印双方没有机会认真探讨
有关边界纠纷,以取得相互谅解。改善中印关系的进程遂告中断。
1979年12月,苏联入侵阿富汗,这使中印关系在短期内得到改
善更是困难重重。新德里不愿强烈谴责苏联的行动。莫斯科入侵阿
富汗,大大加剧了苏美在南亚地缘政治中的争斗,也使北京和新德
里的对立形势越来越紧张。由于苏联对阿富汗的入侵,北京进一步
加强了对巴基斯坦的支持,既支持伊斯兰堡面对苏联潜在威胁的决
心,又为阿富汗境内的抵抗力量开辟了一条军事援助的通道。为了
使中印关系有可能发展,消除主要在政治和军事上存在的紧张关系,
进行适当的外交往来,这些都是基本的要求,但在那个时候,这些
东西都非常缺乏。
但是,从长远的观点看,和解的大门仍然是敞开着的,特别是
80年代初,英迪拉甘地总理开始使印度摆脱与莫斯科过分牵扯的
关系。1981年4月,中国提出为改善中印关系进行谈判,北京的积
极姿态促成了这年6月黄华访印。黄华的印度之行,是20多年来中
国外交部长的首次访印。同年12月,双方在北京开始了边界谈判。
在这次谈判以及1982年5月中印在新德里举行的第二轮谈判中,两
国代表团都反复重申各自在边界问题上的一贯立场。尽管如此,由
于没有以前的冲突,谈判中的攻击也显得更有意义。①中印不太可能
出现公开对抗的关系,但是,苏联不断介入阿富汗,以及印度继续
关注中巴关系,严重地束缚了双方政治关系的发展。
① 华国锋:“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载《北京周报》 1977
年8月 26日,第60—61页。
② 奥克森伯格:《中美关系十年》,第184页。
③ 同上,第182页。
④ 赛勒斯万斯:《艰难的选择》,第82页。
① 赛勒斯万斯:《艰难的选择》,第82页。
② 哈里森E。索尔兹伯里:“一位高级领导人说,中国对卡特关照台湾‘很不高兴’”,见
《纽 约时报》1977年8月30日;路易斯博卡迪:“邓说万斯之行使正常关系受到损害”,
见 《纽约时报》1977年9月7日;“中国高级领导人断然反对台湾与美国协调一致的做法”,
见 《华尔街杂志》,1977年10月3日;“中国副总理重申在台湾问题上的强硬态度,叫嚷
必然 要使用武力”,见《华尔街杂志》,1977年10月4日。
③ 奥克森伯格:《中美关系十年》,第182页。
① 任谷平:“慕尼黑的悲剧与当代的绥靖主义”,载1977年11月26日《人民日报》。
② 奥克森伯格:《中美关系十年》,第183页。
③ 见万斯:《艰难的选择》,第120—139页。
④ 引文源自1979年10月5日布热津斯基给卡特总统的备忘录。布热津斯基在《权力与原
则》 第566页中曾引用。
① 理查德鲍姆的“引言”,见理查德鲍姆编:《中国的四个现代化:新技术革命》,第
4— 6页。
② 《红旗》杂志评论员文章:“从越南当局反华看苏联的战略意图”,载《红旗》第8期(1978
年8月1日),第101—104页。
③ 《人民日报》社论:“毛主席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重大贡献”,
载 1977年11月1日《人民日报》。
① 布热津斯基:《权力与原则》,第216—218页。
② 本节所引用的更为广泛的讨论,见丹尼尔特雷蒂亚克的“1978年的中日条约:钓鱼
岛事 件的前奏”,载《亚洲概览》第18卷第12期(1978年12月),第1235—1249页。
① 奥克森伯格:《中美关系十年》,第187页。
① 见所罗门:《中国因素》,第300—302页。
② 《北京周报》1979年1月5日,第17页。
③ 引文源自中美关系正常化协定签署之际中国单方面发表的声明,见所罗门:《中国因素》,
第 304页。
④ 见邓小平1979年1月5日会见美国记者时的谈话,《北京周报》1979年1月12日,第
17页。
① 关于对这方面的全面论述,参见纳严詹纳达著:《兄弟仇敌:战争之后的战争》和罗
伯特 S。罗斯:《印度支那纷争:中国的对越政策(1975—1979)》。
① 布热津斯基:《权力与原则》,第409—410页。
① 关于对这一问题的更广泛的讨论,参阅张保民(音):《处在中国和越南之间的柬埔寨》,
特 别是第113—133页。
① 良清国分:“中国对外经济决策中的政治:取消与日本建造工厂事件”,《中国季刊》,1986
年 3月第105期,第23页。
① 原文见所罗门的《中国因素》第304-314页。
② 《洛杉矶时报》,1979年3月25日。
③ 《纽约时报》,1979年4月20日。
① 《北京周报》1979年4月4日,第3—4页。
① 在1981年初的一次会见中,邓承认“我们,包括我自己,对经济建设一直过于乐观”。
引自 良清国分:《中国对外经济决策中的政治》,第39页。
② 同上,第23页。
③ 杰伊马修斯:“中国为美核查《限制战略武器条约》提供便利的资料”,1979年 4月 20
日 《华盛顿邮报》。
① 卡特总统的话引自布热津斯基:《权力与原则》,第421页。
① 所有引文出自评论员文章:“当前战争危险与保卫世界和平”,《红旗》1979年第 11期,
第 53—58页。
② 观察员文章:“警钟敲响了”,《人民日报》1980年 1月15日。
① 本刊评论员:“反面教员在给大家上新课——评苏联侵略和占领阿富汗”,《红旗》,1980
年 1月16日第2期,第46—48页。
① 有关这个问题的详细情况,见亚科夫Y。I。弗尔茨伯格:《中国的西南策略:包围与反包
围》,第63—85页。
① 杰罗尔德F。埃尔金、布雷恩弗雷德里克斯:“中印边界谈判——新德里的观点”,载
《亚洲概览》第 23卷第 10期(1983年 10月),第 1132—1134页。
树立独立自主的形象(1980—1982年)
苏军入侵阿富汗带来了一系列的政治和战略后果。尤其是莫斯
科的行动,改变了美国认为自冷战以来苏联很少“热战”的观念,
并导致了华盛顿与北京关系的新的发展。当美国在对华政策上争吵
得沸沸扬扬、不可开交的时候,美国国防部长布朗于1980年1月初
预期访问北京,这是美国国防部最高官员的首次访华,而苏联入侵
阿富汗是这次访华的决定性因素。美国的外交政策不再把苏美关系
缓和置于优先地位。莫斯科不得不为其侵略行径付出代价。卡特总
统从美国参议院撤回对《限制战略武器会谈条约》的进一步讨论,
对苏联实行谷物禁运,并抵制莫斯科奥运会。卡特总统还明确强调,
波斯湾的安全对美国的安全利益至关重要。邓几年来的频频游说得
到了报偿:美国改变了所有关于中国安全问题的立场。同时,美国
政府最终放松了向中国出口各种尖端技术的限制;美国在对中国和
苏联的关系上不再维持等距离的形象了。由此,中国领导人更清楚
地认识到中国对美国的政治和战略价值。
然而即使在美国国防部长访华的情况下,中国的态度仍不明朗。
按道理,反苏战线已把中国拖入了日趋恶化的超级大国的关系中,
但中国无意介入美国和苏联之间日趋紧张的冲突。邓十分清楚,中
美关系现在是苏美关系的晴雨表,中国是这一进程的受益者而不是
受害者。中国领导人认为,凶神恶煞的扩张主义者苏联,其威胁的
矛头首先指向西方和日本,其次才是中国。①
1980年,邓小平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元旦讲话中表达了
这种政治意图。1月16日,在中共中央委员会召集的高级干部会议
上,邓在一个重要的政?
小说推荐
- 剑桥中国史
-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书名:剑桥中国史作者:费正清等杨品泉 等译出 版 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199221ISBN9787500409076所属分类图书 历史 史家名著图书 历史 中国史 中国通史编辑推荐《剑桥中国史(The Cambridge Histo
- 剑桥中国明代史
- 导 言这一卷和下一卷都用于讲述明史。这一卷讲述的是政治史,从 14 世纪中叶结束元代对中国的统治的那些叛乱—1368 年建立的明王朝即兴于其中的一个叛乱—讲起,一直讲到南明,即明王朝的最后残余部分于 1662年在缅甸被消灭时为止。那时距满清王朝于 1644 年在北京宣布受夭之命完成征服中国之时差不多
- 最新章:第210章
- 5879-共和国红镜头 :中南海鲜为人知的历史往事
- 《共和国红镜头》第一部分图2《共和国红镜头》第一部分图3《共和国红镜头》第一部分图4《共和国红镜头》第一部分图5《共和国红镜头》第一部分图6《共和国红镜头》第一部分引言 杜修贤:著名“红墙”摄影师见过杜修贤的人都会说他是条汉子!是的,一米八的个头,宽阔的背脊,古铜色的脸膛,还有岁月的风霜染白的平顶“
- 最新章:共和国红镜头 :中南海鲜为人知的历史往事-第40章
- 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
- 第六卷序《剑桥中国史》第六卷译名的翻译说明于下:中文译名依然采用威妥玛-翟理斯拼写法(Wade-Gilis sys-tem,在现有拼写法中,这是英语写作中最常使用的翻译中文文献译名的拼法。有一些例外情况,将在下面加以说明。日文译名依然采用赫伯恩拼写法(Hepburn system。蒙古文译名采用田清
- 最新章:第195章
- 新中华民国史之戏说张作霖
- 《新中华民国史之戏说张作霖》作者:荡寇入关与出关楔子雨亭是一个大学生,高中的时候学的是文科,中国的文科其实也很轻松,至少在雨亭看来是这样的。当别人都在死记硬背的时候,他只是在一遍又一遍的看书,他只是觉得背书太累了,不如看书,想什么时候看就什么时候看,自己也没多大压力。老天还是不长眼,高考中居然获得了
- 最新章:第147章
- 剑桥--历史和文化
- 身在一个牛津之外的学府之地,看起来实在有些奇怪—马修·阿诺德,1853年在所有的欧洲城市中,比尔·盖茨偏偏选中了剑桥作为微软公司在美国境外开设的第一家分公司的所在地。1997年5月,当我读到新闻《科技淘金热推动剑桥)时,我正坐在剑河边的花园屋酒店里。在科沼泽,牛群在垂柳下吃草。邻桌的商人惊诧道“剑桥
- 最新章:-历史和文化-第41章
- 2036-剑桥--历史和文化
- 身在一个牛津之外的学府之地,看起来实在有些奇怪—马修·阿诺德,1853年在所有的欧洲城市中,比尔·盖茨偏偏选中了剑桥作为微软公司在美国境外开设的第一家分公司的所在地。1997年5月,当我读到新闻《科技淘金热推动剑桥)时,我正坐在剑河边的花园屋酒店里。在科沼泽,牛群在垂柳下吃草。邻桌的商人惊诧道“剑桥
- 最新章:剑桥--历史和文化-第41章
- 易中天中华史卷2:国家
- 易中天中华史:国家文明是人类自己上演的节目,它的初潮很晚,前戏很长。有什么样的人,就有什么样的国。国家,是文明与史前的分水岭。第一章国家与人上帝敲了回车键公元1650年,也就是大清朝摄政王多尔衮去世那年,有一位名叫阿歇尔的爱尔兰大主教经过精心研究和精密计算,向世人宣布了上帝创造世界的时间—耶稣诞生前
- 最新章:第21章
- 易中天中华史卷八:汉武的帝国
- 易中天中华史:汉武的帝国作者:易中天内容推荐《易中天中华史:汉武的帝国 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他礼遇知识分子,用法律震慑豪强,厌恶贵族,偏爱草根 他定下的官吏制度沿用上千年,皇权达到巅峰 他的军队攻无不克,匈奴人丢盔弃甲逃亡大漠 他的政府制霸西域诸国,丝绸之路畅通无阻 他最开放,也极霸道 他说,犯我
- 最新章:第24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