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在甲午年》第635章


何长缨此时头还有一些微微发晕,幸亏他喝得是低度酒(齐家才掺了水),不然他现在估计就得醉在地上。
他听了阴文新的话,就望向阴文新说道:“你把加入甘军之前的简历叙述一下。”
“大人,卑职——,”
阴文新被何长缨不怒而威的眼睛一看,又被一语点中了心里所藏的隐秘,心里就不禁有些发慌,双膝发软的就有些站不住。
然而阴文新眼睛的余光,看到何长缨微微皱了一下眉头,他就立即反应过来了,也知道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
于是阴文新死扛着笔直站立的平视着何长缨的眼睛,大声的说道:“报告总指挥,我在参加甘军以前当过土匪。”
城墙上面的众将领虽然均是微微诧异,然而依然是面带微笑,一脸的理解。
大清的官兵和土匪,历来不分家。
全国练军里面很多将领都是土匪出家,后来被朝廷招安,摇身一变,就变成了给大清朝保家卫国的看门犬。
就像现在的鲁东,东北,不用想就知道,等到以后倭夷退兵,绝对是满山满地多如牛毛的土匪绺子。
这些土匪当然就是被日军击溃的士兵,三三两两呼啸成群的落草为寇,一边打家劫舍,一边等着朝廷的招安。
“但是之前——”
阴文新一咬牙继续说道:“部下曾是沙俄海参威人,沙俄在海参崴修建铁路人数极端缺乏,就故意的打击在远东生活着的中国人,动则投入大牢,然后强行当做苦力修筑铁路。部下不忿,就联合几十名工友,合力杀死了三十几个沙俄士兵和一个少尉,还有两个沙俄工程师,逃到了黑龙江,最后加入了一群流窜的土匪,从黑龙江沿着蒙古,跑到了陕西。”
城墙上的王文锦,侯柏林,听得瞪着阴文新直发呆,没想到这个黑瘦的高竹竿,居然还有如此‘光辉’的来历。
“海参崴?”
何长缨若有所思的望着阴文新说道:“你的名字也是假的吧?”
所有人都望向阴文新。
“报告总指挥,属下原名佟文银,不过因为连累家人被戮二十六口,无颜面对‘佟’姓。”
阴文新的脸上平静,眼睛深邃如古井,语气说得极为轻描淡写。
然而四周众人听了却无不心寒。
“沙俄啊——”
何长缨站在廊坊城的北城墙上,遥目北望。
目光似乎一下子跨越了数千里的山川河流,原始森林,投注到了那条正在北亚大地上横贯的大铁路身上。
西伯利亚大铁路!
这条铁路是1890年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三世下令修筑的,目的就是为了连接东亚和欧洲,然后全面侵吞远东。
在1891年5月,刚刚继位还没有登基的尼古拉二世,亲临海参崴主持铁路奠基仪式,开始修筑这条举世瞩目的大铁路。
此时,已经修了整整快四年。
北亚的极寒恶劣天气,使得这条铁路下堆满了苦役者的尸骸。
这里面有沙俄的罪犯,贫民,也有大量被奴役的华裔百姓。
在何长缨的记忆里,甲午大清战败以后,沙俄借着逼迫东洋‘返还辽东’这个‘大功劳’,在李鸿章参加今年5月沙皇加冕的时候。
诱迫李鸿章签订了《中俄密约》,开始在中国境内修建西伯利亚大铁路的支线,并命名为东清铁路。
正式染指中国东北。
………………………………
第七百七十章 突围中的绞杀战一
并且在修路过程之中,沙俄为了缓解用工不足,以着高薪的诱惑,在大清的鲁东,河南,东北大量诱骗招募几十万的中国农民。
这些农民到了西伯利亚以后,就变成了沙俄军警皮鞭和刺刀下面的奴隶,吃得是猪食,稍微干得慢了少了就往死里抽打。
无数人客死异乡,化为一堆白骨!
还有在庚子年间的海兰泡,江东六十四屯大屠杀,在冰天雪地里,上万的中国百姓被沙俄军队押送到黑龙江边,在刺刀的驱赶下投进冰冷的江水。
何长缨的脑海里还清楚的记得后世的一些记述:
“手持刺刀的沙俄士兵将人群团团围住,把河岸那边空开,不断地压缩包围圈。军官们手挥战刀,疯狂喊叫:‘不听命令者立即枪毙’人群象雪崩一样被压落入黑龙江的浊流中去。有的想拼命拨开人流,钻出罗网;有的践踏着被挤倒的妇女和婴儿,企图逃走。这些人或者被骑兵的马蹄蹶到半空,或者被骑兵的刺刀捅翻在地。随即,俄兵一齐开枪,枪声、怒骂声混成一片,凄惨之情无法形容,简直是一幅地狱景象”。
“当妇女们把她们的孩子抛往岸上,而且乞求至少能搭救她们的孩子时,哥萨克却逮住这些婴儿,挑在他们的刺刀上——。”
“伤重者毙岸,伤轻者死江,未受伤者皆投水溺亡,骸骨漂溢,蔽满江洋。岸上,堆积如山的尸体,大都是气息未绝的活人,他们都被沙俄士兵一古脑儿地投入江流,水面又浮起一层半死的人筏,翻滚着向东流去。”
“事发十几天后,沉溺在黑龙江底的无数死难者尸体浮上水面,顺流淌去,江面漂浮油层,江水为之奇腥。”
——
这一刻,何长缨感觉浑身战栗,脸孔发白,几乎喘不过气来。
在这时,他才发现自己错的离谱,在北中国和东洋打得太久,甚至忘了北面那个大敌!
注意到何长缨异常的脸色,城墙上的众人都是一脸的不解,不明白在他遥目北望以后,脸色怎么变得如此的奇差。
“总有一天,帝国的军靴,战马,军人的铁流,会踏上海参威,库页岛,贝尔加湖,高加索山脉,帝国的舰群会游弋在里海,黑海,波罗的海的海面,帝国的红旗会高高飘扬在彼得堡的城头。”
何长缨望着阴文新说道:“你敢不敢去!”
“报告总指挥,那是部下终生的梦想,百死不惧!”
阴文新笔直站立,两眼狂热的凝视着何长缨,大声的咆哮,嘶吼。
“哦——”
北城墙外一片欢呼,骑兵团,侦察连,还有战俘营的清军,顺利的回到了北城门。
“现在这种局面,你有什么建议?”
何长缨没有望向城下的欢呼,而是望着阴文新发问。
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阴文新直接都没有任何迟疑的大声回答道:“报告总指挥,突围才是唯一的活路,不然一旦等日军从容的布置好攻击阵型,开始全面攻击廊坊,全军覆灭,旦夕而已!”
王文锦,侯柏林,万本华,包括唐绍仪,徐邦道,贾起胜,钱玉刚,罗华飞,鲁招妹——
都变了颜色。
这个答案,其实众人心里多多少少都有些计较,只是要么各怀心思,要么对何长缨的盲目信任,选择了沉默逃避。
尤其是刚才这一连串漂亮之极的三场大胜,不但打垮了日军的火炮阵地,而且又增添了两千军力,廊坊城的总兵力也扩张到了近六千人。
所以众人总是幻想着何长缨一定还有妙计。
此时却被阴文新一语道破,众人如何不失色?
“在这之前,我一直认为日军最多会过来一万五六千人的兵力,炮兵最多是两个联队,而且也不会像这样,昨天下午3点拔营,今天清晨就完成了对廊坊的包围。”
何长缨望着北方炮兵阵地集结着的日军队伍,沉声说道:“毫无疑问,我算错了山县有朋对抗倭军的必杀之心!这场战役的失败,我负全责!——津门旅最早能在今天半晚出现,而且火炮绝对运不过来。这场仗,即使取得了局部的小胜,却不可能改变它的结局。我命令!”
“啪!”
所有站在城墙上面的抗倭军军士们,同时立正站立。
“骑兵团稍作修整,参谋部为其补充足够的兵力,上午10时,骑兵团从北门出发,从西北日军阵地的间隙之中快速突围,之后立即南下,遇到津门旅命令原地待命等候!”
听到何长缨要把骑兵团放出去,王文锦微微变色,不过终是没有啃声,表示反对。
“工兵连立即疏通南门,西门,在10点10分,侦察连,工兵连,警卫连,罗华飞哨,军部直属人员,以及万总兵四哨,廊坊城所有愿意突围的人员,走西门,然后顺城墙南下;步兵一团走南门,突击穿插,进行突围。”
所有人的脸色都变了。
尤其是王文锦更是怒声说道:“此时突围无异于自寻死路!现在李中堂正在和谈,只要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