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锦春》第725章


那一刻的她,面白如雪,唯一双眼睛似是在燃烧着,仿佛要将眼前一切都化作灰烬。
“你活过那样的一生么?”她直勾勾地看着桓子澄,唇角微微勾着,眼底却是冷得像冰:“你活过那样的一生么?你知不知道被轻视、被践踏、不被当人看的滋味?你知道么?”
秦素的手开始不受控制地痉挛起来,一双眼睛却是黑得深不见底,说话声也忽然变得极轻:“你没活过那样的一生,你没活过。所以,你有什么脸面来我跟前说什么对不住?那是一句对不住就能了却的么?就这么三个字,就这么三个字……你怎么有脸来说……”
她的声音渐渐地低了下去,眸中的野火也慢慢地便熄灭了去,身子一歪,便坐回了凳楣子上,闭起了眼睛。
桓子澄的面容,在一瞬间扭曲得不成样子。
他往前跨了一步,像是想要去安抚秦素。
可是,他的手却在发抖,他甚至无法完成伸出手臂这样的动作,只觉得整颗心都缩成了一团。
是啊,他有什么脸面,来她的面前说这三个字?
他一直在试着告诉自己,前世时,他们桓家不如这一世强势,要面对的问题也比这一世更多,所以,就算他们认错了一个女郎,那也是可以原谅的。
可是,此时此刻,当他面对着这样的秦素时,他忽然觉得愧疚。
无以复加地愧疚。
她曾经活过的那一世,就算他用尽天下一切的珍宝,亦是弥补不来的。
那卑贱的、如同狗一样的一辈子,便是他们桓氏小妹妹活过的一生。
只消这样一想,那些安抚的话语,就怎样也没办法说出口。
雪渐渐地大了起来,雪粒子变成了雪片,静静地飘落于湖中。
不知从哪里飞里一只水鸟,不畏冷地将那洁白的羽翼点上水面。如镜的平湖之上,泛起了一脉细细的水波,又被飞降的雪片渐渐抚平,那红嘴儿的水鸟清鸣了一声,“扑棱棱”飞得远了。
“从前……你们没找过么?”秦素蓦地语道。
干涩而又低哑的语声,有若垂垂老妪,再不复往日的清脆柔弱。
桓子澄的心底一阵钝痛,转过视线,看向了痴痴坐在廊檐下的秦素,开口时,神情似是艰难:“从前……也找过的。”
纵然无一人言明,可两个人都知道,他们此刻说的从前,乃是前世。
前世的桓家,确实是派人找过桓十三娘。
只是,却不曾尽全力。
“虽然是找了,然彼时……情形恶劣,辽西那里又死了几名宗师,祖父他……”桓子澄有点说不下去了,无声地叹了一口气。
秦素冷冷一笑:“果然不出我所料。女婴么,找不到也就算了,又不是男丁。”
言至最后,终不免有了几分讥诮。
桓子澄再度叹了一口气,没说话,上前两步,将绣了大鹤的氅衣解下,披在了秦素的身上。
秦素呆呆地坐着,并未表示拒绝,却也没什么欢喜之意,苍白的脸上,仍旧无半点血色。
桓子澄的目中涌出了疼惜,侧过身子,坐在了秦素的旁边。
似是察觉到了他的动作,秦素回眸看了他一眼。
还是上风口的位置。
现在她终于弄明白了,为什么每回见到桓子澄,他总会有意识地挡在她的上风口。
之前她一直以为,他是本性温柔,又或者是因为与她是一伙儿的,于是对她照顾有加。
秦素不由自嘲地扯了扯嘴角。
她可真是自作多情。
“蓁蓁,你……原宥长兄,好不好?”桓子澄低柔的语声响起,让秦素有片刻的失神。
原宥?
这两个字,怎么就这样可笑呢?
她活过的那一生,连她自己都没办法原宥自己,又何谈原宥他人?
她侧首看向桓子澄。
他的眼神很柔和。
若是外人在此,一定不敢相信,这位从来满身冰冷的青桓,居然也会用这样的眼神去看旁人。
其实……这也挺可笑的。
心下是如此想着的,秦素的脸上,便也真的有了一个笑。
似是嘲讽,又似鄙夷。
这神情落在桓子澄的眼中,却让他心底微微一松。
他情愿被秦素冷嘲热讽,也不愿看到她方才那灰寂得仿佛要死去的模样。
“说说从前罢。”秦素许是是的有些累了,将身子依在了廊柱上。
这一刻的她,没力气去恨,也没力气去原宥。
她只是想听一听从前的故事,听一听在她所不知道的地方,都发生了些什么。
听了她的话,桓子澄的心下又松了松,旋即又有些心疼。
他这个最小的妹妹,原来心是这样地软。
他有些恍惚地想着,旋即便又痛恨起来。
比起她对前世的痛恨,这一刻的他,恨得更厉害。
那个瞬间,他的面容再度扭曲,眼底阴云密布,满是狠戾。
可是,当眸光拢向身旁时,他的眼神忽又变得温软,连语声亦变得格外地温和:“从前,我们是在中元十五年的时候,才打听到了……十三娘的消息。”
他缓缓地开了口,面上似有了几分怅惘之意:“那个时候,秦家刚被问罪,阖府皆入了郡署牢房。便是在那牢房里,我们才知道,十三娘因不是秦家仆役,乃是良民,故被驱逐在外。”
第1007章 珍本现
略微停了片刻,桓子澄又续道:“我们费了些手段才找到阿蒲的人。因她身上的胎记与你一模一样,且她手上还有当年缪姬从桓家盗去的两卷珍本,所以,我们便当她是真的了。”
秦素将头靠在廊柱上,神情怔然。
三卷珍本。
那真是很久很久之前的事了。
原来,从阿豆盗书开始,这一切,便已然是一个局。
“那个假的十三娘,也是阿蒲么?”秦素问道。
桓子澄冷湛的面容上,瞬间涌起了极度的痛恨。
他点了点头:“是的,就是阿蒲。前世今生,桓氏认女,始终都是她,也始终,都是一局。”
秦素轻轻地“嗯”了一声,并未说话。
桓子澄疼惜地看了看她,又续道:“认回这个假十三娘之后,母亲……很是欢喜。”他语声微顿,叹了口气:“无论是从前还是现在,母亲其实……一直很想念你。当年你丢了,母亲思念成疾,身子一直都没养好,与父亲也……生了嫌隙。”
如此议论自己的父母,通常说来是大不敬的。只此时此刻,为了让眼前的少女早些好起来,桓子澄却是把什么都说了。
秦素闻言,苍白的脸上,再度有了一个讥讽的笑:“思念成疾?那怎么还能认错了女儿?”停了停,转眸看向桓子澄,语声微凉:“你不是说,我与你母亲生得很像么?”
“确实是像。”桓子澄并不因她的态度而生气,说话时,冰冷的面容上似划过了一痕浅笑:“正是因为生得像,旌宏才一眼认出了你,于是便弄了些手段,去看你身上的朱砂痣。”
秦素微怔了片刻,脑海中瞬间划过了五十里埔的那一幕。
“原来如此。”她点了点头,面色虽是漠然,但她却没察觉,此刻的她,已经开始与桓子澄进行对话了:“怪不得,那时候我忽然觉得腿疼得厉害,旌宏便特意卷起我的裙脚察看。我还以为她是好心。”
听了这话,桓子澄面上的神情变得愈发柔和,目中亦漾动起了些许柔光:“蓁蓁可知,旌宏为何会那样巧地出现在五十里埔?”
他看向秦素,目中的柔和转作赞赏,似是深为有这样一个妹妹而欢喜。
也不等秦素回话,他便又续道:“她之所以出现,却是因为……东陵野老。”
秦素微微一怔。
东陵野老,那正是她化名弄出来的所谓术数大能。
旌宏出现在五十里埔,原来竟也与此有关么?
“东陵野老,本就是前世不存在的人物。”桓子澄继续着方才的话题,唇边始终有着一抹淡极近无的笑意:“甫一知晓此人,我便立时派出人手严密监视。而我派出去的人,便是程宗程旌宏。便是在监视东陵野老之时,她发觉还有一对行踪诡异的兄妹也在盯梢,于是一路追踪,不想却破了五十里埔之局。”
言至此,他已是满面含笑,凝目看着秦素。
那是在他而言极为罕有的、发自内心的笑容。
他笑着对秦素道:“在明晰此间详情后,为兄实是叹为观止。”
秦素不语,心下却也有些感慨。
若非她弄出了一个东陵野老,则桓子澄也不会派旌宏盯梢;而若旌宏不出,则余事也会是另外的走向。
说到底,这终究还是秦素自己救了自己。她?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